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介绍

百年大学语文(大学国文)教材简介(四)
【时间:2023/10/14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310 次】

四 重开大学语文课后的教材举例

20.徐中玉《大学语文》(1981)

自1978年秋,南京大学匡亚明校长倡议重开“大学语文”课并在南大首先实行以来,全国很多高校也陆续开设此课。1980年10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的联合倡议下,于上海召开了有20所高校代表参加的大学语文教学讨论会,决定编写一种全国协作教材。1981年7月,大陆高校重开大学语文课后第一种教材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由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编,徐中玉任主编,侯镜昶、徐鹏、叶百丰、董治安任副主编,匡亚明作序,序言说:

“大学里开设语文课,意义重大。马克思曾经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就等于掌握一项武器。现在很多大学生,语文水平较低。试问,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语文教师的光荣任务,首先就是要使大学生能普遍掌握这一打开科学领域大门的基本武器。”[1]

教材以文言篇目为主,从先秦时代的《诗经》《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等一直选到清代的龚自珍、秋瑾等,白话文选了梁启超的《论毅力》、林觉民的《与妻书》、鲁迅的《秋夜》《范爱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郭沫若的《炉中煤》、茅盾的《香市》、巴金的《鸟的天堂》、叶圣陶的《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冰心的《往事》(二之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闻一多的《一句话》。

教材出版后,即被298所高等院校和47所其他各类学校采用,还被上海市列为自学考试教材(后来更成为全国自学考试教材)。1982年,根据使用单位的意见,又出版了“补充教材”,补充了现代文学部分,增加了外国文学部分。增加的外国文学作品有:屠格涅夫的《门槛》、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契诃夫的《苦恼》、高尔基的《鹰之歌》、哈谢克的《猪崽克萨威尔外传》、都德的《柏林之围》、莫泊桑的《绳子的故事》、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德永直的《马》。

2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1988)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1年试点开考以来,不久便把大学语文列为公共必考课目之一,最初几年的教材有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编本、上海市高教局委托组编本、北京市高教局委托组编本三种,[2] 根据几年来考试实践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编写组接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委托,重新编成这个统一使用的本子,并从1989年度全国各地的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开始使用。

该教材由徐中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教材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撰写“出版前言”,说“这本教材根据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各专业的考试计划,从造就和选拔人才的需要出发,按照全国颁布的《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修订本)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组织高等院校一些专家学者集体编写而成。”

教材分为“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四大部分,既没有机械照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文体划分,也没有照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文体划分,而是综合两者又加以简化,这是很有特点的。还有一个特点,不说“议论文”和“说明文”,而是合称“论说文”,这在以往教材中虽然也有但不多见。教材有一篇“论说文的特点与写作”短文,说:“论说文是以议论、述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又可以细分为议论文和说明文二类。”这也是很准确的,但是具体落实,这个“细分”似乎分不清楚,譬如教材“论说文”部分有14篇课文,即:《季氏将伐颛臾》《赵威后问齐使》《寡人之于国也》《秋水》《谏逐客书》《答李翊书》《五代史伶官传序》《答司马谏议书》《论毅力》《“今”》《灯下漫笔》《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选择与安排》《论学问》,除了《选择与安排》有点像说明文,其他都是议论文。实际上徐中玉主编的1983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教材,议论文和说明文本是分开的,即:议论文部分,记叙文部分,说明文部分,韵文部分(赋、诗、词、曲)。其中说明文部分有《梦溪笔谈》《各地岁月风俗》《象》《古代的服装及其他》《养牛好处多》《兰和兰花》等13篇课文,但没有一篇进入88版的“论说文”部分,这就让人觉得该教材“论说文”的划分还值得商榷。

由这本自考《大学语文》教材和全国自学考试统一教学大纲定下来的这种教材体例,成为了后来的规定样式。

22.几种专业类《大学语文》教材(1984-2001)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除了统编教材,根据各专业需求编写各专业类教材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一时期主要有这么几种:

冉欲达主编《大学语文基础》(党政干部基础理论专修科讲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该教材根据辽宁大学中文系主讲教师在沈阳市电视广播讲座的讲义编辑成书,分为汉语、文学、文学理论三部分,汉语部分包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文学部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基本上是大学中文专业六门基础课的简本。该教材并没有如题突出“党政干部基础理论专修”特点,实际仍是一种自考教材。

徐尔贤主编《大学语文》(理工科院校教材,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86)。该教材课程定位特别明确,教材“前言”说:“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工具。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其语文基础有密切关系,大学语文教学是提高理工各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应当突出应用。如果文科院校的语文是侧重基础理论的话,那么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语文则侧重语文在理工科范畴里的应用,其目标应追求实效。大学语文是一门切不可忽视的、提高理工科学生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课。”教材包括“语言基础知识”“科技写作”“范文阅读”三个部分,各部分都充分体现科技类专业特点。“语言基础知识”介绍科技词语的特点和运用、科技语言句式的特点、科普作品中的修辞等;“科技写作”介绍科技写作基础知识、科技文章的表现方法、科技论文、科技报告、科普写作、科技新闻、科技应用文等知识;古代科技文选选了《梦溪笔谈》《几何原本》《天工开物》中的篇目;现代科技文选选了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竺可桢等科学家的文章。这可以作为专业类大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样本。

王吉尧主编军队院校《大学语文》(黄河出版社2001)。该教材分“文选本”和“写作演讲本”两册。教材根据总参军训部赋予的任务,由全军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指导专家组承编。“文选本”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章,选文多为古今战争题材、爱国主义篇章;“写作演讲本”分“写作篇”和“演讲篇”,介绍军队常用文体写作和常用演讲形式。

还有一些封面或说明标注了“理、工、农、医等专业适用”“政法、财经类大学适用”“民族版”之类的《大学语文》教材,其实大多并没有什么特色。

23.温儒敏《高等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北大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撰稿者都是一时名家。教材采用讲座式,共25个专题:1.《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起源;2.《离骚》与骚体传统;3.《易》与中国古代神秘文化;4.《论语》《孟子》与儒学;5.老庄与道家文化;6.《史记》《汉书》与史传传统;7.赋与骈文;8.魏晋风度与魏晋文学;9.李杜与唐诗;10.“豪放”“婉约”说宋词;11.《九章算术》与中国古代数学;12.唐宋八大家与古代散文;13.传奇、话本与章回小说;14.元杂剧与明清传奇;15.《孙子兵法》与古代军事文化;16.《红楼梦》的意蕴;17.书法艺术与汉字文化;18.乾嘉学派与“小学”考证;19.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20.鲁迅的《呐喊》与《彷徨》;21.新诗的发生与发展;22.现代小说的特质与流脉;23.现代散文的文体格局;24.《哈姆雷特》与莎剧的中文译介;25.武侠、言情与通俗文学。

每个专题都包括三个层面内容:第一层是专题讲座,第二层是配套文选,第三层是拓展材料。这样高大上的教材学生是否能够适应?教材出版后有关方面做了实验,先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以本科励耘实验班2003级学生为实验对象,五位主讲教师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李山教授、康震教授、杨联芬教授和李正荣教授,实验的结果是大获成功。[3] 然而其后又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实验,效果完全不同。[4] 这或许提出了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分层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日后可能会越来越看到后果,就是这种讲座的形式,容易与后来兴起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相重合,导致大学语文课被取消。

24.陈洪主编《大学语文》(2005)

南开陈洪主编《大学语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针对不少教材偏重文学的倾向,该教材提出“好文章”的理念,课文选篇着眼于广义的“美文”,通常划归于“应用性”文体的演讲、书信、序跋、歌词等,只要文章写得好,写得有特色,也一并进入选篇视野。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现(当)代文章,古代文章,诗、词、歌,外国作品的中文翻译。教材得到普遍认同,有推介文章说:

“大学语文的选篇就要是语言美文、思想典籍,陈洪的《大学语文》在力图如此。它收了陈寅恪先生‘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收了王小波明里暗里讲的全是人世的对‘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礼赞;收了罗大佑‘彩色电视变得更加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的对‘现象七十二变’的批判;收了张爱玲‘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的‘天才梦’感叹。”[5]

不过收入罗大佑的歌词《现象七十二变》也引起很大的争论,有学者认为这过于草率,[6] 对此陈洪回应:“流行歌曲通常被定位在大众文化,不能进入严肃艺术的范畴,离文学似乎更远,其实这是短视的偏见。从诗歌历史看,很长一段时间内,诗就是歌,歌就是诗。中国早期的‘诗三百’都是有曲调、可以吟唱的。诗不能吟唱,是最近一百年的事。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诗。”[7]

也有人对教材的外国作品部分提出批评,认为重视不够,只选择了4篇演讲稿译文,即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罗斯福的《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演说》(节选)、丘吉尔的《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马克·吐温的《给青年的忠告》等。这些讲稿的文学性并不是很强,并不代表国外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就不能使学生对文学价值较高的外国文学作品达到真正的了解和学习。[8] 这也反映了教材所取的“文章”标准和批评者的“文学”标准的差异。不过教材还配有三册《大学语文拓展读本》,每册都有专门的外国文章(文学)单元,也就弥补了这个缺陷。

25.李瑞山《语文素养高级读本》(2006)

李瑞山编撰的《语文素养高级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内容简介说:“本书适合用做普通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及中文专业、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材。”这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提示人们什么是母语教育,这本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功能,但是一直来人们往往更注重语文的“文”,也就是文学,而忽视了“语”,大学语文教材更是如此,所以,凡是要想编写大学语文教材的人,首先都应该好好看一看这本书。

教材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觉悟与省思:深度转换的语文观念”,包括“语言的自觉”“在母语中生存”“留住我们的精神线索”“反思我们的语文生活”“汉语与当代文学写作”“华文走进21世纪”等六个单元;中编“一元与万象:五光十色的语文景观”,包括“语文之中见人文”“汉字文化及其复兴”“在语词的密林里”“一文多语怎样共处”“汉英之间的纠葛”“‘新语文’和汉语新生活”等六个单元;下编“修炼与表现:融于生命的语文力量”,包括“积极弘扬‘猪跑学’”“中文的常态与变态”“翻译家的母语修炼”“给自己的笔进补”“给普通话写作点穴”“谐和自然的语文书写”等六个单元。所选都是清新可读的语文知识短文。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的“编读札记”,文笔尤精致老到,可读性很强,是一种才子文笔。教材体现了编者对于母语高等教育的思考过程,该书出版几个月后,编者就正式提出了“母语高等教育”这一命题 ,从此大学语文也有了自己的“尚方宝剑”。[9]

26.魏饴《大学语文新编》(2006)

魏饴主编《大学语文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教材标举“三性”,即:工具性、人文性、美育性。教材“导言”说:“语文首先是人类的工具。工具性作为结构本教材的主线,我们即十分鲜明地将教材内容分为阅读能力培养、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三篇,各篇内容均围绕主题展开,听的能力培养则放在本课程网站中解决。”教材分上中下三编,上编“阅读能力培养”,分为人·交往·阅读、阅读方法、爱国文选、人本文选、修身文选、养性文选、科普文选等7个单元。中编“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分为日常书面表达概说、日常书面表达的一般方法、行政事务文选、事务财经文选、新闻报道文选、学术论文文选等6个单元。下编“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分为口头基本概说、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交际口语、辩论口语、职业口语、事务口语等6个单元。听力培养则放在课程网站。这是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训练设计的一种教材。

余光中为教材写的序言很有意思,他曾在《我的国文启蒙》一文说过:“我相信一个人的中文根柢,必须深固于中学时代。若是等到大学才来补救,就太晚了,所以大一国文之类的课程不过虚设。”(1993)[10] 这次为魏饴的《大学语文新编》作序,他改口说:“一个人的语文程度,照理在中学时代就应该奠下基础,如果错过机会,至少升大学之后应加以补足。所以‘大学语文’一课非常重要,如果再错过了,一个人这一生恐怕便就绝少有机会再回头认真学习自己的母语国文了。”

27.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第九版2007)

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从1981年的初版开始,在其后的三十多年中,多次修订或更换新版,至今已达11版。教材从1996年版开始,成为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教材。教材体例也做了多种探讨,从文选型,到文学史型,到文体型(记叙议论说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最后定格为人文主题型。这里以第九版为例,12个人文主题分别是:1.仁者爱人;2.和而不同;3.胸怀天下;4.浩然正气;5.冰雪肝胆;6.洞明世事;7.以史为鉴;8.故园情深;9.礼赞爱情;10.关爱生命;11.亲和自然;12.诗意人生。

该教材是前面几版基础上的修订本,“修订前言”报告说:1.更换了大多数与现行中学语文主要教材课文重复的作品;2.对作者介绍、注释与提示作了润色;3.加强教材人文性和工具性;4.更加图文并茂,增强阅读效果。

“前言”所说的“人文性”除了体现在“仁者爱人”等单元设计,还充分体现在单元导读、课文题解、课文提示、思考与练习诸方面,譬如第一单元“仁者爱人”,第一课《樊迟、仲弓问仁》,“思考与练习”有三个题目: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前言”所说的“工具性”则主要体现在增设的四篇“学文例话”中,即:1.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2.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3.诗歌的阅读与写作;4.小说的阅读与写作。以及附录于教材后面的几篇语文、文学、历史资料上。

28.张新颖主编《大学语文实验教程》(2007)

除李瑞山教材外,张新颖主编的《大学语文实验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也注重母语主题。教材以“重新发现和认识母语”为出发点,希望通过多个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和信心,激发出自觉意识和责任感,综合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基于这一目标,教材设计了12个单元:1.重新发现母语;2-4.汉语文学的长河(一二三);5-6.汉语中的译文(一二);7.立意与构思;8.组织与结构;9.修辞与风格;10,说话的艺术;11.日常生活与写作;12.语文常谈。

教材选文也有特点,第一单元“重新发现母语”,选了《教中文》(三首)、《在语词的密林里》、《爱的三种写法》、《论易之三名》、《现代汉语再认识》等五篇课文,短小新颖,可读性强,这样的选文也给后来的一些大学语文教材以启发。“汉语文学的长河”三个单元,相当于文学史内容,都是点到即止。“汉语中的译文”是外国文学——母语教材中有外国文学,不是很奇怪吗?很多教材都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而这本教材处理得很得体,强调这是“汉语中的译文”,体现的是我们母语吸纳外来文学、转换外来文学的功能。后面几章基本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教材的编写思路很清晰。

笔者曾为这本教材编写《教师手册》,书名为“母语主题的大学语文”,重点提示该教材的母语高等教育学习价值。那几年“保卫母语”的呼声形成一个高潮,这样编写大学语文教材的还有几种,如王尚文、王建华、西渡主编的《大学语文》(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九个单元为:1.汉语:我们的精神家园;2.感受汉语之美;3.母语是一条流淌的长河;4.词语的灵境;5.语言:思想的猎鹰;6.万紫千红各占春;7.知音:心灵的相遇;8.翻译:语言之间的对话;9.写作:阅读的升华。西渡和张新颖都是诗人,体现了诗人对母语的敏感。

29.王步高《大学语文》(2008)

王步高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最早有1999年版,后来经过2001版、2003版、2005版多次修订,现在我们取其较完整的一个版本,即2008年的“全编本”。该教材分为36个单元,105篇课文,涵盖了从《诗经》、先秦散文直到现当代的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作品,包括了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各类文体。古代部分每单元还突出某一二题材(如山水、田园、爱情、爱国等),使学生点、线、面相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中国文学的概貌。每单元除同类教材常有的作家小传、注释、赏析外,还附有单元和文体综论、作家集评、代表作汇评。每单元还附有备选课文、泛读作品、参考书目、作品综述,教材还附有研究综述、“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络链接”、总参考书目等,对若干学术争鸣问题也有概略介绍。

该教材如果说缺点,就是分量太大,南京大学中文系曾将其列为研究生招生考试用书,这倒是较合适的。对此王步高自有分解,他说:“我主持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从篇幅上讲是同类教材字数最多的,从难度而言又是同类中最深的,从编教材和‘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悟出‘高校教材内容要适当超过课堂教学所需,其难度也应超过大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我戏称之为‘双超理论’。”[11] 后来他去清华大学教大学语文,清华的学生似乎很欢迎这种理论。

30.贺阳《大学汉语》(2009)

贺阳主编的《大学汉语》(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是一本比较独特的“大学语文”教材,胡明扬写的“序言”说:“贺阳等编写的《大学汉语》是一个新的尝试。这部教材也讲一点语言学的常识和一些语法知识,但是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编者自己写的“后记”也说:“从目前多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来看,大学语文课大都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讲解和赏析为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这种设计是有道理的,因为语文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与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审美品位都有关系,而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能力的问题。不过,在高等教育十分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高校都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了一系列人文主旨教育课程,其中包括各类文学课程,与中学语文教育相比,大学的语文素质教育有其更细的分工。大学汉语课不安排文学文选的讲解和赏析,教学内容只涉及汉语本体和汉语运用方面的知识,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今天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格局。”教材出版后似乎还没有见到专门的评论文章,但从发行的情况看并不乐观,或可借用香港大学李家树的话说:“现代汉语毕竟是一门学科,是绝对不能把它跟一些基础语文课程,如写作技巧、说话训练、实用中文或者大一国文等同起来的。”[12]

教材分10讲,分别为:1.导论;2.言语交际与汉语表达;3.词语的理解;4.词语的运用;5.语句的组织与运用(上);6.语句的组织与运用(下);7.篇章的构成;8.话语的风格;9.应用文的体式;10.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尽管教材已经很注意和中文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材区别,但是作为大学语文教材终究还是有一点不适,从具体章节看,譬如第一讲就讲中国八大方言区,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是否会有这样的兴趣?这是要思考的。

31.何二元《大学语文》(2011)

笔者认为:天下文章一分为二,一为实用文,一为艺术文(文学),语文教育就是用实用文学习语言规范,用艺术文学习语言艺术,是规范与艺术的统一。但是实用文和艺术文的种类何其繁多,为了方便教学,遂有从众多实用文和艺术文中抽象出来的教学文体,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中小学语文普遍采用这种体例,大学语文也可以采用这种体例,但是要有更高的层次。一般而言,小学语文学习比较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初中语文学习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高中语文学习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大学语文则要让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回归真实文体。笔者主编的《大学语文》(人民出版社2011)就是基于这样的定位。教材采用二横三纵结构,细分为六个单元:

实用类记叙文  实用类议论文  实用类说明文
艺术类记叙文  艺术类议论文  艺术类说明文

教材按照纵向结构分为三大部分:记叙文的规范与变通,议论文的规范与变通,说明文的规范与变通。实用文讲规范,艺术文讲变通,譬如第一部分选汪曾祺的《闻一多先生上课》和当年的一则新华社新闻《闻一多先生又遭毒手》,将教学文体中的记叙文六要素回归到新闻语体的“五W”。所有的课文都这样一一对照。这个体例的好处是:1.加强了文体教学,通过文体对照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2.解决了历来语文教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分法的逻辑问题。但是也存在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1.诗歌部分很难纳入这个框架,尽管也可以勉强划分为叙事诗、哲理诗、科学诗,总觉得不能融洽。2.实用类和艺术类的文体众多,在大学语文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不可能一一讲解,只能是大而化之,譬如在少数的实例训练后,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应用文手册。3.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师大多数都是由中文专业训练出来的,对这种教材体例还很难认同,所以教材印发了一版之后,便暂时搁置。但是笔者相信在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大学语文教材体例。



[1] 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 即《大学语文》(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大学语文》(“自学读本”,上海市高教局委托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3)、《大学语文》(北京市高教局委托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三种。

[3] 易敏《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大学语文改革教学的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4月20日。

[4] 李光翠、徐新《民族地区<高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石河子大学为个案分析》,《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5] 王育《众里寻他千百度——愿大家读读陈洪的<大学语文>》,《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6]《罗大佑“唱”进<大学语文>,教授说草率》,新华每日电讯 2005年4月7日第2版。

[7]《罗大佑歌曲入选<大学语文>,主编认为现代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诗》,《新京报》 2005年4月4日。

[8] 孟智慧等《外国文学作品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兼论<大学语文>选材上存在的不足》,《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3月。

[9] 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意义论要》,《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0]《余光中自述:自豪与自幸——我的国文启蒙》,杨里昂《文学名人自述》,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第539-545页。

[11] 王步高《试论“大学语文”教材与教学中的“双超”理念》,《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3期。

[12] 李家树《有关现代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此为该文的一条注,《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675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