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重要教材

《风格的要素》——美国的大学语文
【时间:2007/10/15 】 【来源:无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10457 次】

本站按  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薛涌在《新京报》上推荐此书,认为它是美国的大学语文教材。

《风格的要素:全球英文写作圣经》图书详细资料信息

本书在中国赴美国的留学生中享有广泛的声誉,经过口口相传,几乎成了每一个出国留学者必备的英文写作指南。... 
 

市场价 :¥18.00

【作  者】[美]威廉.斯特伦克
【译  者】 陈玮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书 号】 780109641x
【出版日期】 2005年7月
【开 本】 48
【页 码】 251
【版 次】1-2

 

【内容简介】

一个人必须首先了解规则才能够去打破它。这本经典的指导书是每个学生和写作者的必读之书。这本书以简短的篇幅阐明了英文朴实风格必须具备的基本原则,集中阐释了英语文法应用、写作技巧以及一般人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等。...

【作译者介绍】

威廉·斯特伦克是著名的康奈尔大学英语系教授,英语语法和写作文法方面的专家。《风格的要素》是作者在1918年完成的,从那时起本书就成为英文写作方面的经典必读书,几乎每个美国人人手一册。...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英文用法的基本规则
规则一 单数名词加's,构成名词所有格
规则二 在三个以上的词并列时,除了最后一个词外,其他词用逗号隔开
规则三 逗号之间放插入句
规则四 在and或but前加逗号,引导一个独立从句
规则五 不要用逗号连接独立从句
规则六 不要将句子断成两部分
规则七 放在句首的分词短语必须同句子的语法主语相一致
规则八 根据单词的拼写和发音,在一行的末尾将单词断开分行
第三章 英文写作的基本规则
规则九 使段落成为文章的单元:一个段落只表达一个主题
规则十 通常,在每一段落开始要点题,在段落结尾要扣题
规则十一 使用主动语态
规则十二 陈述句中使用肯定说法
规则十三 删除不必要的词..
规则十四 避免连续使用松散的句子
规则十五 使用相同的结构表达并列的意思
规则十六 将相关的词放在一起
规则十七 在总结中, 要用同一种时态
规则十八 将强调的词放在句末
第四章 关于格式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容易用错的词和表达法
第六章 容易拼错的词
附 英文版《风格的要素》
读者心声
写作必备的工具·堪称经典
仍然是最好的
不带这本书别不要出门
简洁是永远的·写作者的圣经
提高写作的最好建议...


【前言】

本书是专为英文写作课而编写的,该课程将英文写作实践和文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书的目的是扼要阐明简明的英语风格所具备的一些要点.它还通过重点分析一些写作要点.应用原则和对一些最常犯的写作毛病的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以减轻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负担.在修改草稿时,本书各章节可供参考.

本书仅仅涉及到英语风格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根据本书作者的经验,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要点,再对照他们过去写作时所遇到的问题,都会感到豁然开朗,从而获益良深.每位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的关于写作风格的理论,他们偏爱自己的理论胜过教科书上所提供的理论.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本书作者得到了康奈尔大学英语系的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乔治·迈克莱恩·伍德教授爽快地同意编者在编写本书规则十一部分时引用其著作《对作者的建议》一书中的一些材料.

下面列举的书籍可以做为学习本书或进一步学习有关问题的参考用书.在学习第二章和第四章时,可参考:F.霍华德·科林斯的《作家与印制人》(亨利·佛罗德出版公司),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风格手册》,T.L.德温写的《正确的写作》(世纪公司出版),侯拉斯·哈特的《作者与印刷人规则》(牛津大学出版),乔治·迈克莱思·伍德的《风格精选》(美国地理调查出版社),学习第三章和第五章时,可参考:阿色·奎乐尔一库奇的《写作的艺术》,尤其是其中《术语小插曲》一章(普特南公司出版),乔治·迈克莱思·伍德的《对作者的建议》(美国地理调查出版社),约翰·赖斯利·豪尔的《英语用法》(斯科特弗斯曼公司出版),詹姆斯·凯利的《用词艺术》(小布朗出版公司).

陈旧的看法认为,最好的写作者有时不理会修辞规则.然而,如果他们这么做,读者往往会发现句子里确实有一些非常精彩的地方,但这是以违反语法规则为代价的.除非他能熟练地应用这种手法,否则他最好还是努力遵循语法规则.在他开始听从他们的教导,学习写简洁的日常英语之后,他可向文学大师们学习一下写作风格的秘诀.

【序言】

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一种必备工具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人把英语说成是“有金钱价值的语言”,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过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既有扎实英文功底,又有超强英文写作能力的人才显得尤为珍贵.而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恰好是我国外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中过分重视由死板.僵化.被动的客观题测试为核心所形成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了阅读能力领先,写作.演说能力滞后的弊病.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也朝着减少客观题,增加写作.口语的方向改革.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也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写作能力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材的落伍.国内流行的写作教材的通病是重学轻术,重术语介绍,轻能力培养,重形式,轻内容.如学生学完subordination,diction,coordination之类的写作术语后,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清如何将落subordination,diction,coordination实到自己的作文中.无论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还是将英语作为外国语来学的国内读者,无论是有志于漂洋过海出国留学正在准备TOEFL.GRE.雅思的学生,还是准备扎根国内考研.提职.为公司写报告的各界人士,ThecElementscofcStyle一书都将永远是良师益友.从1919年该书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校园中流传以来,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其魅力在英语国家仍经久不衰,这便是最好例证.

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ThecElementscofcStyle的作者WilliamStrunk教授总结出一套简单.易学.实用.科学的写作技巧.方法.规则,帮助学生写出地道.干净.准确.简洁的文章.其对用法规则.行文规则.格式风格.易错词语的论述均有独到之处,构成了该书的核心.他的一句话规则,诸如不要用逗号连接两个独立从句,不要写一连串的松散句,总结时用同一种时态等等,令我们受益匪浅.

然而,Strunk教授的写作智慧精髓在于简洁,在于去除无用.累赘的字.一篇文章中不应有多余的段,一段中不应有多余的句子,就像一幅画中不应有多余的线条,一台机器中不应有多余的零件一样.作者的任务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而达义.无独有偶,美国超验主义哲学家.诗人.小说家HenrycDavidcThoreau倡导人们:Simplicity!cSimplicity!cSimplicity!(简朴!简朴!再简朴!)而诗人EzracPound提倡EconomycofcWords(节约用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虽然好作家往往违反常规,以获取最佳效果,对一般的作者而言,最好还是循规蹈矩.Strunk教授不卖弄.不浮夸的文风,受到了英美读者的普遍好评,相信该书在我国的翻译与出版,也会掀起一场学习英语写作的热潮.

崔长青
于外交学院
2003年2月8日

 

 

附:教科书反映教育观念
新京报 2005-11-12
薛涌

  最近,《新京报》上关于大学语文的讨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教材问题成为一个中心。一些国内学者呼吁改革教材,使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有所区别;在美国教书的沈睿女士,则提出美国的大学语文没有固定教科书。其实,教科书的问题,反映了教育观念的不同。中国的大学语文之所以走到今天,和我们不能走出老的观念有关。

  美国大概是世界上最反教科书的国家。大学语文课也正如沈睿女士所讲,基本不用教科书。不过,基本不用并不是完全没有。相反,美国的教科书中最畅销的一本,大概就可以归类于大学语文教材了

  这本书名字叫《风格的要素》(TheElementsof Style),我有的是第三版,是最小开本,正文仅85页。而最初的版本,仅43页。这本书,是康奈尔大学教授WilliamStrunkJr在上个世纪初讲授“大学语文”(课程序号是English8)的私印教材。他骄傲地称之为“小书”。这本“小书”,由1919年上过他的课的学生、知名作家E.B.White,在1959年应约将之编辑公开出版。第一版就印了二百万册。可一个评论惊呼:“这样的书竟然仅仅印了二百万,说明许多人根本没有看到。实在是太糟糕了!”

  后来此书不断重印,成了美国人写英文的圣经。现在到底印了多少,我不从查证,但我在美国读这么多年书,所碰到的英文老师或帮我改英文的同学,没有人不看这本书的。

  这么一本神奇的小书,塑造了英语的历史,对美国现代的英文写作有着决定性影响。那么,翻开看看,里面究竟写了什么?William StrunkJr当年那43页是书的核心,讲的无非是三件事:清晰、精确、简练。且举几个例子。书中的第14条写作规则,是要用主动语态,避免使用被动语态。例句是:1,我将会永远记住第一次访问波士顿的情形。2,我第一次对波士顿的访问,将会被我永远记住。第一句写得明显比第二句好,因为主动语态更直接、有力。

  这看起来是小节,但在文章中始终贯彻非常困难。

  因为这样的句法逼着作者把话讲清楚。举个例子,如果你写这么一句:“他提出这个问题被认为是在作秀。”这种被动语态,忽略了谁认为他在作秀。主动语态,则逼着作者回答问题、拿出证据:究竟是谁?这样,文字就变得具体,而不是含糊。

  这当然不是说不能写被动语态,但这些原则告诉我们,能不绕圈子就不绕圈子,直接了当地面对读者。我学习写英文这么多年,受益最大的就是这些规则。其他还有尽量避免写长句子、复杂句,要写简单句等。真正能把复杂的思想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来,那才是最典雅的英文。

  这些跟中国的大学语文有什么关系?我作为在中文世界和英文世界都写作的人,真心的体会是语言是表面,思想才是本质。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写英文和写中文,遵循的是一个规则。只不过人家那里写作受重视,大家钻研这些规则。我们这里似乎认为在中文系里教书的人都懂写作,根本没人管这些小规矩。更重要的是,人家的语文强调表达思想,我们的语文强调抖搂学问。或者用更不好听的话说,就是读书人在那里摆谱儿。

  我出去读了这么多年书,捡起中文来写的第一本书,就叫《直话直说的政治》。

  所谓“直话直说”,就是受这些年英文训练的影响。人家那里比的,是看谁能把最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清楚。

  我们这里则比的是,看谁能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得天花乱坠。

  其实“大学语文”的问题很清楚,写文章、讲话要简练、清晰、达意,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传播信息、交流思想。

  温儒敏教授建议大学语文讲些“孙子兵法”、“九章算术”等,其实还是一种包装心态,要让大家显得有文化一些。如果这样训练学生,大家写作就更要漫无边际地引经据典、摆自己有学问的谱儿,而忘记了实际要讲的内容。如果一定要用传统的语言讲这个问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韩愈那种古文运动的精神,由华丽转为平实,卸掉文化的包装,摆脱传统的负担,老老实实教学生怎么写白话文。

    作者:薛涌 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2005-11-12 新京报

 

附2:风格的要素--悼美国散文大师E·B·怀特

九月在长沙参加《芙蓉镇》的电影改编讨论会,回美后看积聚的《纽约时报》,发现国际文艺界三颗巨星的陨落,特别使我惋惜。这三颗巨星是法国影星茜蒙·辛乌瑞(Simone Sin-oret),意大利小说家意大洛·卡尔维诺和美国散文家E·B·怀特(E·B·White)。

最能引起我怀念的是怀特,尤其是国内目前正在推崇散文之际。怀特在美国当代散文大家中坐了第一把交椅。严谨持重的《纽约时报》甚至发表了一篇题名《怀特的要素》的社论来悼念,它说:“E·B·怀特不但写得好,而且激励好的写作。他改编了他在康乃尔大学英文教授威廉·史德伦克(William Strunk)写的第一流手册《风格的要素》。其中有几条规则:不要写得夸张冗赘,用名词与动词写,不要作过份的解释,避免用修饰词……”

《纽约时报》社论所提的几项“规则”立刻使我想到二十五年前自己所经过的英文写作训练。那时一个作家朋友欧乃斯特·顿特(ErnestWright,已故)就向我介绍了由怀特改编的《风格的要素》小册子。记得当时把那本书读得烂熟,今日从书架上取下来,吹尘一翻,里面重要的句子下还划满了红铅笔线。

《风格的要素》只不过薄薄的六十几页,但是对写作者帮助极大。五十年代后期我们一批朋友都在学习所谓《纽约人》杂志的写作风格。怀特是《纽约人》台柱之一,他的散文气度大大的影响了几代作家。而他是从自己的英文老师史得伦克教授受益。《风格的要素》经他改编后连年再版,是一本持久的畅销书,也是美国大中学生的教科书。

我不是在这里介绍一本英文文法书。不过,我既然悼念一位散文大家,便不得不提这本给他终身生涯当作指南的小册。各国文字虽然不同,但是我觉得文章的写作风格还是有共同点。这本小册有一段话论到风格与感性不能隔离,最使我有感触。“青年作家往往以为风格仅是文章的装饰,仅是一种使单调无味的菜易于入口的调味汁。其实风格不是这么独立的个体;它不能与文章分开,不能从文章中过滤……达到风格的必经之途是简单、朴实、清楚、诚实。”

我觉得《风格的要素》中所提出的几项规则也可适用于中国散文的写作:一、不要故意作态。写作应是自然的,自能形成独特的风格。二、多用名词与动词,少用形容词与助动词。三、多用具体、着实、明确的字句;避免无用的修饰词。四、不要写得夸张、冗赘。五、尽可能的修改重写;添加不如删减。六、不要作过份的解释。七、不要用艰涩的罕字,但也要避免俗套用词。八、简洁,清晰,明白!

当前的《纽约人》主编威廉·萧恩这样悼念怀特:“E·B·怀特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至上的文体家。他的文风是我们文字中最纯粹的。它是独特的、清晰的、易懂的、不勉强的、彻底美国化的、十全十美的。由于他的静静的影响,本国好几代作家都写得更好了。他从不写一个简陋或草率的句子。他对文学、文化、政治的风尚习气的反应是专横的。他是永恒的,他的著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在《纽约人》创办人编辑哈罗·劳斯照顾与鼓励之下,怀特与詹姆斯·塞柏(James Thurber)替这本杂志决定了形态、音调与方向。虽然怀特住在远离名士淑女喧嚷的缅因州农乡,他的名气仍大,但幸而没有糟蹋了他。他对大自然的关系亲切而热情。他深爱他的农场,他的牲畜,他的邻舍,他的家人与文字。”

怀特的作品包括散文、随笔、速写、诗集、书信,著名的有《我的罗盘的方位》(The Points of My Compass)、《角落上的第二棵树》(The Second Tree from the Corner)、《这是纽约》(Here is NewYork)以及与塞柏合著的《性是否必要?》(Is Sex Necessary?)等。

对于他所特别关心的主题,他会热情洋溢的坦率直言。这些主题包括新闻自由与严肃,不受干扰的个人自由,广告业与商业主义对日常生活的侵入,大自然的保护,世界性政府的必要等等。异见者往往在他的精粹文章威力之前屈服。

作为一个作家,怀特的力量出于他对读者的尊重。他曾说过:“任何作家如对读者的智慧不具信任,就写不出好东西来。电视剥夺了文学的重要性,但我仍重视文字。”

上面所述的《风格的要素》一书,原是史德伦克教授于一九一八年在康乃尔大学课室内所授的笔记。怀特把它取来改编出版。多年以来,销售了好几百万本,是美国的英文文法用书中最具可读性、最经久的一本。书中的内容又有分析性,又有实用性。例如,作者说:“有力的写作是简洁的。一个句子不应有不必要的字,一个段落不应有不必要的句子,正如一张构图不应有不必要的线条,一座机器不应有不必要的零件一样。这并不是说要作家缩短所有句子,只提纲挚领地来处理他的主题。这只是说,每一个字必起作用。”

怀特并不喜欢他的爱勒文·布鲁斯(Elwyn Brooks)名字,故用E.B.两个字母代替。他于一八九九年出生于纽约州的佛农山庄。在康乃尔大学时,他已担任了校刊总编辑,后来曾任合众社记者,《西雅图时报》记者,终于一九二七年加入了《纽约人》杂志。他与塞柏是初期《纽约人》的台柱,为主编人劳斯的哼哈二将。

他的儿童小说包括历年不衰的畅销书如《夏绿特的蜘蛛网》(Char-lotte’s Web),《天鹅的喇叭》(The Trumpet of the Swan)等,儿童读者来函之多,使他的出版商哈泼与罗书局不得不印发多年前怀特所写的回谢信,信中有言:“你问我的故事是否属实。不,它们都是我所想象的故事,人物与事迹是幻想的。在真实的生活中,没有人家会有一个像小鼠的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蜘蛛织网不会造字;在真实的生活中,天鹅不会吹喇叭。不过真实的生活只是生活的一种。其他有想象中的生活。虽然我的故事都是想象的,我希望其中具有一些真理——即是关于人与动物所感、所思、所行的真理。”

怀特的妻子凯瑟琳·安琪尔(Katherine Angel1)也是《纽约人》作者。他们在纽约住了十余年,于一九三八年移居他在缅因州所购的老农舍居住,安静得多了。可是他们的生活仍与纽约及《纽约人》有联系。怀特系于一九二六年在《纽约人》办公室内与凯瑟琳首次相遇。当时她是杂志的小说编辑,曾鼓励了不少有天才的青年作家,被视为《纽约人》杂志的“智力的灵魂”。

他们于一九二九年成婚,共同生活了四十八年。夫人于一九七七年逝世,怀特此后的悲伤永存。凯瑟琳的遗作,散文集《在花园中向前向上》(Onward and Upward in the Garden)于一九七八年出版时,怀特在序言中这么说:“没有凯瑟琳,生活对我无补。”

怀特平时六时起身,在厨房火炉中点了火,即开始写作。他的初稿都是手写,修改时才用打字机。他的语句简洁有序,即使讲话时也是文法正确。他的乡村生活安静而松弛。他的儿子(造船建筑师)的家也在附近。因此他老年虽患了严重的健忘症,生活还不是太孤寂的。

怀特的读者们都知道他的缅因州农场是有历史性的文学领域。他的农棚给予他不少灵感,创造了不少童话中的人物;他在湖边船屋中著作《夏绿特的蜘蛛网》与其他故事。他也在那里写了好几百篇有时事性的短评,几乎发表在每期《纽约人》中。

怀特曾于一九六三年获得肯尼迪总统所颁予的“总统府自由勋章”,于一九七一年获得国家文学奖章,于一九七三年获选为美国文艺学会五十名永久会员之一。他于一九七八年获得普立策特别文艺奖。

二年以前,他的老迈已使他行动迟钝,但他仍以惯常的幽默口吻写信给友人说:“我有高度的心脏病;我已因视网膜的恶化失去了右眼的视觉;我手指的关节炎使我不能上表、不能系鞋带;我依靠七种不同的药丸而活着;我记不住有没有吞过药丸。

“同时,我却独自宿营在这个于一九○四年我初次来访的大池塘旁的波特·莫歇夏令营;我有一条长十五英尺的独木舟,这是我自己在汽车顶上带来的;今午我不用新英格兰式的正餐,只用些马丁尼酒与乳酪夹咸饼干,然后我走向农舍,在餐后坐了独木舟去钓鱼。

“这里有一种特别的宁静,振作了我的精神;我仍能到六里以外的一个小型超级市场去购买莫克西(按,美国民间的补药名)。莫克西中含有龙胆根,乃长生之途,在基督诞生前二世纪即闻名了,今日对我颇有裨益。”

怀特享年八十六岁,遗有一子及妻与前夫所生的二子女,九个孙儿,十二个曾孙儿。
 
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于纽约

董鼎山


 

附3:网上关于这本书的一些评论

  1.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2 09:25, 4肖爱华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根本就不开大学语文这门课,当时还很为不用再学语文,不用再写作文高兴。但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可头痛了。    

  9.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2 14:42, 谢易
  曾怀着近乎景仰的心情,去听高三一位资深语文教师的课。听后的感觉是:我是不是进错教室了?这是解剖室,哪里是语文课堂!
  句子被拆得七零八落,教师用各种模式去套,去向学生讲解同类型的题,如同归纳数学题般。
  我向那位老师提出我的困惑。他大度的宽容的笑笑:考试就要考这样的题目,这样归纳学生容易记容易理解。
  惑!晕!

  10.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2 14:56, 1苏兴丽
  简单明了,是的, 它能让我们的表达更直接。更容易使我们的信息被接收。这是外国的美的标准。
  而我们中国人呢,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我们自己认为的美。
  他有自己的好,我们也有自己的好啊。我们无法要求自己去抛弃自己的而完全地去接受他人的。
  我们是真的很烦吗?其实我在这烦中也是也快乐的。我能看到的就是一种智慧。

  15.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2 16:32, 4谢新芳
  我以前写文章,喜欢将文章写成有一定想象空间,有一定场景。到社会上,许多人否认,认为不切实际,我感觉想东西很难,一直到现在,才知道,自己出错在那里,但仍旧喜欢说自己想什么?所以,也就发现自己东西更加不受欢迎。悲哀!

  18.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2 17:44, 4林玲
  不能一概而论吧.写论文时简洁明了一些可能会好一些,但如果写小说也这样,未必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26.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2 21:24, 青流
  我觉得思想很重要,但形式也重要.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如果外壳也很美,那不是很好吗?

  30.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2 22:41, 吉普赛
  语文天地网上有篇“中美小学生作文比较”的文章,列举了中美的一些作文题目如下
  美国:“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再如“任选一个州,介绍这个州的风土人情”、“我心目中的美国”、“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谁对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才能结束战争”、“你的未来的职业是什么”(写一份报告)等等。
  中国:“一个最熟悉的人”、“一件最难忘的事”、“我的爸爸(妈妈)”、“向大家介绍我”、“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等等。

  31.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2 23:46, 1董莹
  并非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自然不会全然否定,只是自己觉得有时候写得繁复点反而效果会好。在英语语法里,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区别还在于主语的不同,也就是说,主动句和被动句想突出的重点不同,所以用那种句子要视乎实际情况,如有必要,使用被动句或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一句话能表达清晰的,为何要再用更多的语句去修饰?但事实上,这些语句有时并不多余。就像要说明一件事,举多一点不同的例子或比喻,听众反而更容易理解这件事,也因为例子是不同方面的,这样对不同理解领域的人就更容易明白事件。
  嗯~针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往往会又不同的观点,这很正常,但我相信这些不同的观点都多少有其可取之处,所以不要全然否定某些观点。什么事都是,只要不过度就好!

  35.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3 15:50, 王延涛
  <死亡诗社>中的美国语文一早就是这样子了
  但是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特色,大学语文早已经比大学英语地位低了很多,如果一早都受到重视,至少不受到轻视,那么现在都不必叫嚷改革大学语文了

  39.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4 11:38, 4杨青
  一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跟语言表达能力有区别,可是两者还是受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的影响,到了现在才深刻的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有时会发现自己所思所想并不一定能很精确的表达出来。

  40.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4 11:51, 4赵奕民
  我想文章要简洁明了还是要词藻华丽是要看文体的。不见得华丽的文字就不真实,当然我们摒弃无病呻吟。

  41.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4 14:09, 罗丽华
  其实在中国的学术界何尝不是这种风气呢?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教学模式,却硬要灌上一个令人费解的名称,明明是同一样东西,却能酝酿出好几个不同的术语,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搞文字游戏了。

  42.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4 14:11, 4邓雪芬
  我读大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选修语文,因为我对语文不感兴趣。不过我觉得刘老师说的好: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确实如此。一个人想法往往会在自己的文笔中流露出来。所以看一个人的文章就知道这个人的想法!

  43.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5 00:03, 3曾永玲
  看了这个标题,觉得表达出了作文的最自然的要求,古语说:"文贵自然."正是此意.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课堂上我总觉得很痛苦,操作中文章被迫人为的进行了分割,而理想中却希望保持着语文的美,可惜的是我无法做到,只好转而教历史,这也许是个出路吧.

  45. 评:你怎么写说明你怎么想, 2006-03-15 22:24, 1郭钿钿
  我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权利去阅读自己喜爱的文章,只有从自己喜爱的文章里头,才有可能产生和作者思想的共鸣,深刻地领悟和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从而真正地有所收获,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和素质.即使再怎么挖空心思地去编制一本大学语文教材,我想那也满足不了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不同需求,反而扼杀了大学本应有的个性化,人性化和活跃的学习氛围.将我们残忍地扁回九年义务教育.我们从小学语文就只知道分析概括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已经导致了我们一种思维定势:总爱给每样东西下一个概括性定论,即便是看完一部电影,我们也总从一个狭隘的角度去下定论而忽视了影片中更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本站链接:张五常:古文今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773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