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如何读文学作品 如何写得有逻辑——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读与写
【时间:2021/5/20 】 【来源:上游新闻 05-17 09:45 】 【作者: 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通讯员 王鹏辉 罗媛婧】 【已经浏览1600 次】
5月14日至16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语文/写作与通识教育高级研讨会”(2021)在浙江绍兴召开,180余所高校,400多名教师参加了这次会议,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下大学语文、写作与通识教育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等问题。围绕主题,有十余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庞海芍教授作了《新文科背景下的通识教育:跨界与融合》报告,阐释了通识教育以知识的融会贯通,培育受教育者具备“择其善而识之”的素养,使其成为视野开阔、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人。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作了《作为素质教育的大学语文》的报告,阐述了大学语文的三大特性:根源性、综合性、审美性。复旦大学朱刚教授以“中国文学史”为出发点,作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知传授与通识教学》的报告。武汉大学方长安教授作了《新文科背景下的创意写作与通识教育》的报告,他强调学科融合、打通文史哲,主张以文化人、以德润生,培养具有现代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的文科人才。首都师范大学张志忠教授作了《作为研究出发点的文本阅读》的报告,他重点讲述了莫言笔下的乡村劳动世界。浙江大学陶然教授在《新文科背景下的文学经典课程建设》中,强调了三点:新文科的影响与挑战;新文科与文学经典课程;文学经典课程建设新路径。北京大学张慧瑜教授在《双主体写作:非虚构写作与通识教育的结合》中,介绍了非虚构写作的十种类型,展示了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示例。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论述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针对文本解读与写作路径展开了讲述。
 
 
会后,记者就阅读与写作的相关话题采访了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
 
大学语文教育内涵是什么?董小玉教授认为,大学语文教育是对母语的守望,也是对优秀文化的承扬。语文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加强人性教育,提升人文关怀,涵养人文精神。而大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摆渡人,要提升自身文化品味,树立大语文观,勤读善思、博采众长。引导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涵泳性情,滋养个性,懂得关爱与尊重,责任与包容,树立理想与信仰。
 
如何阅读文学作品?董教授强调要抓住文本解读的三组关键词:形象与想象、主旨与道理、情感与语言。阅读首先要通过形象的捕捉,放飞想象的翅膀。如诗歌中的“一杯酒”,可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的豪迈,也可以是“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苦闷。想象能够激活文字的生命,赋予其宏深的意境。其次是提炼主旨,剖析哲理。如何透析文本的道理?她提到了俯视法、捕捉法、背景法、修辞法等。抓住“意”与“理”,便触摸到了作品的精气神。第三是把握感情,锤炼语言。她介绍了梁启超抒发情感的三种类型:奔进表情法、回荡表情法、含蓄蕴藉法,并以文本情感进行了示例剖析;随即,她提出鲜活语言的三要素:倾吐坦率朴素的语言、提炼个性独特的语言、淬炼内涵丰富的语言等。
 
如何认识写作的逻辑链?阅读是吸收,写作则是倾吐。她强调,在写作中要遵循“三性”逻辑。其一是捡拾身边的“生活性”。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在生活中锤炼写作的“语感”,爱上生活,记录生活,方能写作。其二是洞悉“人性”的美丑。伟大的作品,是那些关注并揭示了深邃复杂人性、袒露人的情感、人的灵魂、人的命运的文字。如托尔斯泰宣扬的是人性的“善”与“美”,鲁迅先生鞭挞的是人性的“恶”与“丑”。其三是在写作中追寻旖旎的“诗性”——人文性的内涵、文学性的言说和诗意化的境界教育,是一项幸福的事业;语文教育,更是一项擦亮星星的事业。我们要让语文教育走出故纸堆,让教育闪烁生活的光彩、人性的光辉以及诗意的绚丽,以期做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大学语文教育。
 
编辑:王世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868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