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张颜勇:大学语文应勇担文学教育的重任
【时间:2010/2/19 】 【来源:文学教育 2008.04 】 【作者: 张颜勇】 【已经浏览3643 次】

  20世纪末的一场语文教育大讨论和新世纪颁布的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使得中学文学教育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个热点。几年来,讨论中学文学教育的文章、实施文学教育的实验络绎不绝。但笔者认为,尽管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升学压力的笼罩下,文学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那么何以完成文学教育的重任,笔者认为,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课应承担这个重任。

  一、大学语文是中学文学教育的延续

  现代时期,像清华、北大、西南联大等名校都开设过全校性的必修课“大一国文”,朱自清、闻一多等名家也都讲授过这门课。到1978年,由于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倡导,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此后相当一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少量理工类大学开始设置此课。到90年代中期,借“素质教育”之东风,大学语文课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不仅开设此课,而且定为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通过对各类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二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第二种功能与中学文学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的目标是相契合的,是培养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延续。并且笔者认为,“大学语文”应主要发挥第二种功能,因为在多数高校开设“大学语文”的同时还开设有“写作”这一课程。第一种功能可主要由“写作”来完成。实践证明,大学语文“两手抓”,一是不好具体操作,二是互相制约,造成两方面效果都不明显。“大学语文”应抓住文学教育这个重点,使学生在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逐步提高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二、大学语文进行文学教育的优势

  1.宽松的学习环境

  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虽然也有就业、考研的压力,但相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环境还是宽松的。大学语文课属于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考试考查形式多样,比如随堂考试、课下写一篇文章等,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2.丰富的教学资源

  高校相对于中小学来说,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几乎成为了每个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其中浩如烟海的文学书籍可成为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

  高校中具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大学语文教师大多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中文系文学专业的教师。同时一些学校还规定了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这样就给了广大学生与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钱理群、陈思和等名家都曾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讲授“大学语文”课。名师们对文学作品独特的体验与见解,在培养学生审美精神和艺术感性方面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先进的教学手段

  这里所说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主要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文学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然不能对多媒体技术视而不见。当我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前行时,文学教育不能像过去那样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呈现,以纯粹的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文学教育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机的结合。

  高等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对于中小学来说,无论从总体数量上,还是从使用频率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可以把诗歌与音乐、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教学,可以运用互联网进行文学教育,这样我们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学教育是人化教育和精神教育,它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鉴于目前,在中学阶段还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那么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就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把这个重任担起来。

    (张颜勇,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667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