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欧阳钦:浅谈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时间:2009/9/27 】 【来源:博士论文网 09-05-24 】 【作者: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欧阳钦】 【已经浏览3215 次】

    [摘要]大学语文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大学语文在高校课程中边缘化地位的日趋明显,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拟从高校大学语文的现状入手,从课程的定位、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改进、考核制度的改革及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构想。
    [关键词]高校 大学语文 现状 改革思路

     
     
    近年来,随着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呼声的不断高涨,反思和研究大学课程教学的氛围越来越浓。就大学语文课程来讲,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此起彼伏,教学的教材、论文更是日益翻新。但仔细一想,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有益活动的背后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都脱离了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积极主动参与,尤其脱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定位,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大众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得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在现实实践的过程中大打折扣,收效甚微。因此,另辟蹊径,探索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语文在高校中的现状

    跟中学语文相比,高校的大学语文不存在应试压力,因而,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多样的教学形式。然而,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又如何呢?以笔者所在的学校反观国内该课程的教学大环境,令人担忧的现状可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定位模糊,地位尴尬

    1.课程的性质定位不明确。许多大学开设本课程的初衷,主要是为语文基础差的理工科学生补课,其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大学语文课程到底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是强调其工具性,还是强调其人文性?抑或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总之,定位不太准确,而这正是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无所适从。

    2. 大学语文在大学课程中地位未定。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做起来当然就更难。从小学到中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到了大学以后,尽管该课程依然被大多数高校确定为公共基础课程,但受专业化的影响,该课程地位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核心地位被边缘地位取代。更为重要的是,最高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该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应有的地位,从而造成该课程开设的极大随意性。这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造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改革的举步维艰。

    (二)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广大青年学生的知识构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纯文学教学语境已不复存在。而作为语文的学习,一直以来却备受考试紧箍咒的束缚。因此,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就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守正出新”的基础上,全面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不仅形式要新,而且教法要新,内容要新,只有做到了求新,才能使课程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三)评价机制单一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中学教育离这一目标还遥不可及已成不争的事实。“授人以鱼”造就了学生独有的“应试情结”,为“考”而“学”。这一状况在高校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虽有改善,但在单一评价机制下,“中毒”颇深的学生们却积重难返,而作为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却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考试结束也就宣告该课程的结束。

    (四)教学师资队伍极不稳定,水平参差不齐

    在实用主义、技术至上的今天,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被认为是“万金油”、没有专业深度,在晋升职称、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就造成了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和水平的参差不齐。一方面是有水平的教师不安心本课程教学,都想拼命挤向专业课程教学;另一方面是新来的教师又没有太多驾驭大学语文课堂的经验,其最终的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照此下去,大学语文课程能不被边缘化吗?

    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针对大学语文的现状,结合自身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联系时下最新的研究成果,笔者大胆地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课程改革构想:

    (一)明确定位,提高地位,重建大学语文的课程价值

    1. 大学语文应以人文性为核心,同时兼顾工具性的功能。作为母语,中国语文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又是交流沟通的工具,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融合的功能是不容置疑的。但作为中国语文的一个分支,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认知水平的差异,大学语文跟中学语文理应有不同的侧重。依笔者看来,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应以人文性为核心,同时发挥工具性的功能。

    人文性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主要特点,应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培养人文精神根源上看,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先进文化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外来文化长处,培育新时代民族精神。(2)从学生自主成长的角度看,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帮助。人文性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的目标。(3)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主成长相统一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加强思想引导。

    人文性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而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渗透,则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深入领会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个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低。为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确定大学语文人文性核心地位的同时,应将工具性作为教学实践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常抓不懈,不断培养生对汉语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从而顺利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2. 教材的编写应强调“点”与“面”的结合,强化思想的系统性与整合性。课程定位确立后,教材的编写随之被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以往的教材编写较多地强调“单兵作战”,过分注重了单篇优秀作品的“点”,并对该“点”做单线性的延伸,即作家作品介绍与文体介绍——课文——阅读提示——问答题,而忽略了作品所依托的系统思想的“面”,最终造成了教材人文思想残缺不全,顾此失彼,被戏称为“高四语文”。为此,在教材的整合上,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直接通向该“母题”——人文精神的子题为单元结构全篇。诸如夏中义先生在所编写的教材中所拟定的“大学之魂“”青春在呼号“”仁爱,天地最美”等子题就是很好的例子。每个子题后面可配上编者言简意赅的欣赏、解析,并链接与该子题相关的一些课外读物(参考书目),每篇文章后面也可提供少量精简的课后习题。这样不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其阅读、欣赏能力,而且针对不同高校的特点,使教材在选文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改善并提高大学语文的地位。大学语文在高校中日益边缘化的尴尬处境,除课程自身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了各级部门的积极主动参与,对该课程的重视仅仅只停留在口头、文件上,而没有具体落实到实践上和政策中。作为上一级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高瞻远瞩地看到该课程教学的长远意义,不但要明确大学语文的性质,还要防止大学语文教师被边缘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针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

    跟英语各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认证考试一致,学校,尤其是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应把大学语文列入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采取切实的保障措施,提高大学语文及其教师的地位。在这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可谓走在了各高校的前列。自杨叔子院士担任校长以来,即规定全校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大学语文的考试,考试不合格不允许毕业。同时,学校每年还聘请全国和世界各高校知名学者来给大学生作人文素质教育讲座。所有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人文素质基础,为大学语文的学习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二)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转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课堂中加强师生交往互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听说读写水平,激发批判性思维的素质。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只是工具性的表层属性,而批判性思维才是工具性的本质属性。

    国外大学语文的开设情况给我们较大启示:美国大学的教育主导思想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大学中任何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或科学的课程“,批判性思维”和表达技能训练,都是课程设置的主要部分。在教法上,几乎没有什么讲课方式,课堂的组织也比较松散。如教写作课,教学方式就是讨论、修改自己的和别人的文章,直至满意为止。

    2.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觉组合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记忆率远远高于视、听分别利用之和。对人脑功能的研究还表明,多种感官的交替刺激,可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处于兴奋激活状态。”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为我们教学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多媒体等先进的视听手段引进课堂,充分利用文学与音乐、文学与美术的关系,用美的音乐、美的画面将文学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的形象和内容,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网络也是一种学习工具,学生可通过网络浏览大量的信息,收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专题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个人独到的文本解读。

    教育部进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重要一环,即以专题研讨形式,来测评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这些考查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临阵磨枪是达不到的。依笔者的教学尝试,如果能将这样的综合训练引入大学语文的讲堂,必将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因为学生是主体,他们不仅要听,还要听出门道,听出异议,并进行恰当的点评或提出相关的问题;他们不仅要讲,还要有机敏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善辩的口才,才能给予听众满意的答案。所有这些要求,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在紧张、热烈、有序的气氛中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三)调整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形式,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机制

    1. 改革考核办法,注重平时成绩。长期以来,传统的考试形式是书面闭卷考试形式,这是一种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比较有效的方式,但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改革考核办法,以综合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把整个动态学习过程纳入考核目标,增大平时成绩比例”。平时成绩的考核范围可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的形式要多样化,既可以是闭卷,又可以是开卷,还可以是论文形式。

    2. 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评价机制。(1)明确评价目的,树立“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理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语文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它不是为了划定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理念所关注的是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从而使教学评价由侧重甄别转向了侧重发展。(2)强调形成性的评价过程化。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学习一个阶段后,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度,以提供全面简明的报告,作为下一个学习阶段学习计划的依据。语文能力是一种智能和技能的综合,因此学生的语文成绩或能力,不能只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成绩来做量化测定。而且有关测试的研究显示,掌握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比抓住死的“成品”——考试成绩更重要。语文教学和评价将更重视其中的过程,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欣赏能力、理解能力、评判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平时的评定与学期末的语文成绩结合起来进行总评,甚至要淡化最后的考试成绩。因此,学生的学习和语文评价将融为一体,测试会被连续性的形成性评估所取代,不以测定某一时刻的水平为目的,而以测出动态的进步为宗旨。(3)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校本化。语文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学校、社区及至社会文化共同积淀的结果。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这三者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不同学校、不同社区、不同地域的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也会有所不同,针对这样一个特点,语文教学评价应结合学校、社区、地域的情况来进行,以此形成大学语文评价的校本化。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大学语文理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悠久文化传统,为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质的人才,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晓 . 浅谈语文创新教育的首要前提[J] .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8).
    [2]沈睿 . 美国的大学生怎样上“大学语文课”[N] . 新京报,2005-11-06.
    [3]郑金洲 . 重构课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 (3):53-63.
    [4]李慧玲 . 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教学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

     
    [作者简介]欧阳钦( 1972- ),男,广西贺州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650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