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丁东: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
【时间:2009/9/27 】 【来源:新京报 2007年05月11日 】 【作者: 丁东】 【已经浏览4065 次】

    学生掌握基本的母语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小学和中学语文应当完成的任务。如果在中小学阶段不能学会基本的文字表达,到大学已经为时晚矣。大学有大学的任务,大学生应当具有了解现代文明基础上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相当一部分中国大学本科乃至硕士、博士毕业生中文不过关的现象,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是不是应当由教育部门出面,要求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据昨日《北京晨报》报道,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

    这一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网络为网友拟定了调查问卷:你是否支持将语文列为大学必修课?支持项的理由是:中国人凭什么那么重视英语,却忽视我们自己的母语?反对项的理由是: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已经够辛苦了。

    据我所知,高等院校开设大学国文或大学语文课程,不是一个新事物,民国时期的大学就有。上世纪80年代初,在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等人的倡导下,高等院校理工农医等非中文专业,普遍设立了这门课程。有的院校是必修,有的院校是选修,持续至今。

    有的院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不可否认,在有些院校,这门课程是鸡肋。

    教师讲课,学生听课,都是不得已。从教师方面而言,这门课专业性不强。从学生来讲,大学语文的内容与中学语文并无根本区别,被戏称为“高四语文”。

    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在教材内容的更新上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就我有限的见闻而言,由夏中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新语文》颇具新意。他们设计了大学之魂、青春在呼号、仁爱、天地最美、爱是难的、向往自由、寻找良知、星空让人敬畏、乡愁与家园、为了忘却的记忆、英雄不是神话、坚忍的山峦、希望的红帆、审视自我、反讽与幽默、诗意地栖居、回归大自然等主题,回避了司空见惯的选文,提高了这门课程的亲和力。

    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大学语文不是解决大学生中文过关的万能钥匙。学生掌握基本的母语听说读写能力,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这是小学和中学语文应当完成的任务。

    如果在中小学阶段不能学会基本的文字表达,不会写文从字顺的文章,到大学已经为时晚矣。

    大学有大学的任务,从工具层面来说,大学生应当接受的是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从价值层面来说,大学生应当具有了解现代文明基础上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大学语文课如果有好教师,好教材,可以在价值层面有所作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品质。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好教师,教材又陈旧,就什么也谈不上了。

    这些年,在中国的大学,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必修课程有增无减。和二十年前相比,大学生课堂听课的时间大为增加,自主读书的时间普遍减少。这种趋势令人担忧。我觉得,大学的课程设置,有点像跳水比赛,必修课好比规定动作,选修课好比自选动作。

    教师最新的学术创见往往在选修课中突出展示。规定动作越多,自选动作的空间也许就越少。这对大学的教育自主、学术自由,可能造成伤害。如果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从总量上规定不同学科的人文课程在总学分中的权重,调动不同院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人文教学的积极性。

    所以,希望有关教育部门,在大学具体课程的设置上,慎重使用“规定动作”。

    (丁东,北京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725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