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研究

张世杰:高校语文教材需要改进——试谈汉字及其改革部份
【时间:2009/4/27 】 【来源:汉字文化 1991年第2期 】 【作者: 张世杰】 【已经浏览4092 次】

    人类的出现,伴随着的是语言的产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的发展,使这种只能凭口说、耳听来进行交际的语言便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人类便发明了一种有形的书写符号用来记录语言,这种有形的符号我们称之为文字,而这种被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便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进行交际的,它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这样就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也可以相互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协调彼此的行动;使相距几十、几百、几千年的后人也可以了解先辈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风貌。所以文字进一步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工具的作用,从此人类社会脱离了史前时期而进入了有史时期,人类才有了历史。因而不能不说文字的发明和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序〉正义》)。这句话说明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也说明了文字的性质。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它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除音、义之外,字形是文字所特有的。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每一个字必须能够读出音来,这是文字的性质,这样才能用文字的“形”来记录语言。

    在文字开始创造时,它是由一般的象形或表音符号转变成文字这种特殊的书写符号系统的。由于语言本身的制约,以及各地区使用的习惯不同,于是便出现了许多种文字,从现行文字的构造来看,主要可分为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两大类。英文、法文及世界上许多种文字属都拼音文字,而中国的汉字则属象形文字。其实汉字也并不都是象形文字,因为许多要表达的事物根本不存在形,象形文字只是对汉字的一种传统称呼。传统的“六书”说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基本上可以说明汉字的构成。但是,六书的说法并不象古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六种造字的方法。因为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并非某一位天才事先制订好条例然后再着手造出来的。而实际上就汉字的形体结构来看,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假借只是一种用字方法,关于转注的说法,有歧义,而两者都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所以“六书”只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对汉字进行的归纳分类。汉字中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大都具有观其形而知其义的特点,这也是汉字的特点,另外,形声字不但可以知义,而且还可以知音,因此汉字又被称为表意文字或意音文字。

    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事物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要求语言也随之发展,而文字又要适应语言的发展,所以文字也随着发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往往会使语言中增加一个或几个新词,而由此又可能出现新的文字,从汉字的发展就可以看到这一点。《说文解字》共收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也许并未尽收当时所有的汉字,但可以肯定是绝大部分了,而《康熙字典》竟收了四万七千多个字。由于汉字数量大,又是表意文字,所以许多人认为,做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同拼音文字相比,难学、难写、难认、难记,他们要求改革汉字,使其发展成拼音文字,某语言学专业书上也竟言“由非拼音文字发展为拼晋文字是一切文字的发展规律,汉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不可改变的。”煞有介事,好象方格汉字已经是日暮途穷,真的要变成A, B, C式的拼音文字了,似乎拼音文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方格汉字无有可取之处,其实细分析起来并非如此。

    从语言的结构类型来看,汉语属于孤立语,而俄语、法语、英语等都是屈折语。就语法结构上来讲是不分优劣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纯粹属于某一种结构类型,所以结构类型并无先进落后之分,也就是说汉语并非是落后的。既然汉语不是落后的,那么方格汉字同拼音文字相比也并无落后之说,因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文字的发展受语言的影响。几千年来,汉字能够一直被延用至今,说明它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适应汉语的发展,它能够很好地记录表达汉语。至于汉字同拼音文字相比难学、难写、难认、难记,那也只是相对而言。一个人,不论他属于哪个民族国籍,如果从很小就把他置于一个语言环境中,那么这种语言的文字对他来说是最容易学容易记的,而其他语言的文字对他来说都是难学、难记、难认的,这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和学习外语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的。

    有些言汉字比拼音文字难学难记者,所提出的根据是,汉字有几万个,而拼音文字呢,就拿英文文字来说只有二十六个字母。二十六同几万相比,其悬殊是太大了,可是这样的比较也确是荒唐,看来有这种想法的人对语言和文字知之甚少,而且缺乏分析。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比几万个汉字是容易学容易记,可是学会了二十六个字母是否就等于学好了英文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在语言中的地位不同于汉字。汉字中除几个特殊字之外,一般是一个汉字代表一定的意义,它是一个语素,而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则不同,它们各自都没有意义,二十六个字母只有相互进行组合,形成单词才具有一定的意义,而现在由二十六个字母所组成的单词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汉字的数量,如果以数量来定学习时容易与艰难的话,那么可以说英文要比汉字难学、难记。既然汉字同英文的单词在语言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它们都是语素,那么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又与汉语中的什么相当呢?依我看,英文的字母同汉字的笔划在功能上很相当。

    提倡汉字拼音化,认为拼音文字比汉字容易学的另一个根据就是拼音文字,比如英文,只要了解了它的拼音规则,就可以根据字母的排列顺序来读出这些字母所组成的单词的读音,这是拼音文字的特点,得其形而知其音,所以很受一些人推崇。可是,如果我们只知道一个单词的构成字母并且由此而知道这个词的读音,恐怕在读书写作等运用方面也未必能给我们多少帮助,因为知道了单词的形、音不等于就知道了意义,所以也不能就算作认识了这个单词。与之相比,汉字便显示出了它的特点,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大都具有观其形而知其义的特点,象“氵”旁的字都与液体有关,“扌”旁的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而在书面语的交际中,由形而得义显然要比由形而知音更有帮助。此外,汉字中还有广大的形声字,既表意又表音,象“元”旁的字,读音大多都与“元”相同或相近,“共”旁的字、“尼”旁的字等也如此,这类的形声字在汉字里有很多,它们有形旁也有声旁,都具有一定的表音、表意功能,使我们在见到这类字时基本上能够比较清楚了解它的意义和读音,这就是中国汉字的优点。所以,用拼音文字替代现行中国汉字的改革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说其没有必要,其实也是不可能的。有人设想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已达到非拼音文字向拼音文字的转化,这种想法显然是热衷于拚音文字者的一种幼稚的奇想。现行的汉语拼音只是汉字的注音符号,它不属于文字符号系统,中国以前有过一些注音方法和注音符号,现在采用a、b、c、d……这套注音符号系统,只是为了更国际化,使用上更方便更准确,不要因为它在形状上同英文字母相近,就把它做为汉字向拼音文字发展的中介,它其实如同英文的音标,只起注音的作用,而不表意。或许有人会说音标也表意,如[■■](注:国际音标,打不出),它是表示单词“water”(水),这不就表意了吗?这只是根据读音去推及单词,并不是音标能表意。英文中也有同音词和一词多义现象,如果我们从中选出一个词的音标,比如[rait],你能肯定它所代表的意义是right或write吗?汉语拼音也如此,“shi”所要表示的是“事”还是“是”?“mǎ toú”要表示的是“码头”还是“马头”?由此看来拼音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起一个注音的作用,而且不同于英文字母,它不属于文字范畴,所以汉语拼音不可能代替方格汉字。

    “由非拼音文字发展为拼音文字是一切文字的发展规律。汉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不可改变的”(《语言学纲要》)。这是呼吁汉字改革者所下的结论,其理由是,英文一开始也是象形文字,"A”是由“■”(倒A)演变来的,“■”表示牛头。“■”确是有些象牛头,但是“A”没有这个意思,它只表音,"A”是文字,那么“■”是否也是文字呢?虽然它象牛头,但不能因此就说它是文字。语言、文字是符号,而且是一个封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并不是所有的符号都是语言和文字。一张纸上画着两个人在走路,人们看了这幅画就能理解它所表达的含义,但我们不能说这幅画就是象形文字,尽管象形文字是由最早的记事图画发展来的,可是做为记录语言的文字,它是同一般的画图、符号有区别的。英文虽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若同其他古老的文字相比,它还算是年轻的。现在的英文是在广借其他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英文中我们仍可以找到其他一些文字的迹象,它们的形同,但音和义不尽相同,"A”与“■”便是一个例子,这种现象在其他一些文字中也是存在着的,象日文、朝文中就有一些汉字。由此可言,做为文字,英文一开始就是拼音文字,这样讲并不是要否定象形文字转变为拼音文字的可能性。有人说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布达米亚的钉头字都属意音文字,可现在这些地区使用的都是拼音文字,他们的文字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由于那种文字不适应它所要表达的语言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或是由于别的社会历史原因,比如战争、人侵、疾病、迁徙等,总之那里的文字变了。可是汉字这种表意文字却没有变,几千年来一直被继承延用,这说明汉字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也就是说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我们知道,文字的出现和发展首先而且最大的影响和制约是来自它所记录表达的语言,汉字之所以为表意文字,英文之所以为拼音文字,这都是由它们所记录表达的语言决定的。中国古代,大部分词都是单音节的,即一字一音一词,我们从中国的古书上是可以了解到这一点的,而人的发音器官所能发出的不同的单音节是十分有限的,如果用a, b, c, d……的组合代表有限的单音节去记录表达汉语,我们会发现文字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要比使用方格汉字严重得多,这必然会给书面语的交际带来很大的不便,从而使文字不能很好地记录表达语言,所以汉字采用了改进后的象形符号来做为文字,这样在书面交际中,同形的文字就少多了,一个字所负载的意义也少了,基本上达到了一字一义,方便了交际,避免了混乱。英语中有单音节词,但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加上英语在时态、人称和数量上的表达是靠句中的主要动词和名词的词尾变化或异形来完成的,所以如果用形体固定的单音节词来记录语言,那就必然会使文字的表达处于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表达上的混乱现象也是可观的,因此英文采用了拼音文字,以适应这种多音节词的语言及词尾的各种变化,这是语言本身决定的,不是偏爱拼音文字的人一开始就为英语创造的书写符号。

    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文字,它不是人们凭臆想所能随意改变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世界上多数的文字是拼音文字,就不顾客观现实,不顾汉语的特点和汉字在交际中所特有的适应性而改革汉字,以应拼音文字这种时髦,如果一味强求实行拼音文字,追求这种潮流,那将会在广大汉语地区的众多人口中造成语言交际和社会生活的巨大混乱,而且对中国丰富、悠久的古典文化也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摧残,其后果令人不堪设想。

    汉字做为象形文字一开始是源于象形图画和符号,所以有些汉字在结构上比较复杂,笔划过多,这在学习和使用中常会使人感到难学难写难记难认,并给交际带来一些不便,因此许多人提出了要使汉字简化的主张。简化汉字属于文字改进,不属于文字改革的范畴,下面将就此谈谈。汉字中有一些确实难记难写,几千年来,汉字由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篆书,以至后来的隶书和楷书,许多字都在历史的演变中一步步地实行了简化,就是为了适应人们在交际中的要求,方便人们的生活。汉字这样的改进,不但存在着由一种文字时代转向另一种文字时代的简化,而且在同一文字时代中也存在着文字简化,现行的楷书的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便是例子。文字简化便于学习和使用,但是不是汉字可以无休止地简化下去呢?不是一我们提倡汉字简化,并不是要片面追求汉字书写的简便,使每个汉字都变得只有一两笔划、两三笔划,那样汉字将由于形体过于简单,而造成多数汉字在外形上的过于相似或相近,从而也会给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诸多不便。1977年预布的汉字简化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汉字还由于过于简化,从形体上已不能看到它所表达的意思,丧失了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特点,使这些汉字不能望文生意。有些同音字被指定由其中一个字来代替,这就加大了该字的意义负荷量,因而在使用中也会带来混乱和误解。其实就现在常用的汉字样看,大多数已没有再简化的必要,如果不根据汉字的特点,只凭一时兴起乱造简化字,那样不但会给交际带来许多不便,而且还可能增加许多不适用的汉字。此外,被简化的汉字在一定时期内也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便于在使用者中消化和巩固,这对社会应用和纠正当前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都较为有利,否则,就象“一简”中的一些字,“二简”时又进行简化,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又产生出一批繁体字,不但不利于交际,无意中又增加了汉字的数量,这恐怕倒与简化汉字的初衷相左了。

    总之,语言文字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汉字的改革和简化,我们不但要考虑历史和社会诸因素,还要考虑对其有直接影响的汉语,如果不从这些方面进行科学的深入的分析,那么汉字拼音化和一味追求汉字简化的工作都将是不切实际的,不但不利于汉民族的社会交际,而且会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混乱。历经几千年沧桑的汉语和汉字,到今天仍然被汉民族所使用,这不仅说明它适应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交际,也说明汉语和汉字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所以它才有如此长的生命力,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随着我国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我国在国际中地位的不断巩固提高,汉语和汉字也一定会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被世界人民所应用,为世界人民服务。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全国高等院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特别是关于汉字改革及汉语拼音化的部分,需要认真的改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465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