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母语教育

刘佳杰:当代中文母语教育反思
【时间:2009/1/18 】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6-12-01 】 【作者: 刘佳杰 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05级】 【已经浏览2645 次】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代中文母语教育的堪忧现状,从概念入手,廓清了母语教育合格与否的表现。并就如何提高母语教育的问题,提出了应大力宣传母语教育的重要意义,为语文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合理把握语文学科,解决学科定位问题;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讲,加强师资培训,调动语文教师的积极性等几项建议。最后将母语教育与英语教育这一对所谓的矛盾关系重新理清。

    [关键词]:母语教育 语言能力 文化涵养 英语教育


    近些年来,外语热不断升温。重视外语,学习外语,是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无可非议。但倘若因此而忽视了母语,汉语却学得一团糟,那就忘了“根本”,大错特错。因为我们毕竟是中国人,不能忘了母亲,不能丢掉了母亲的语言。学习外语是否与学习母语相冲突?如何才能兼顾,既重视了外语,又不薄待母语?为了不忽视母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诸如此类问题,是高校乃至社会应当引起关注的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母语”的解释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语言。由最初联想到母亲,这充满感情色彩的联想,让人感到“母语”的亲切,感到她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母语”一开始就给人以圣洁的感觉。母语教育也即承载了教授母语任务的教育活动。

    一、母语教育的近况堪忧

    母语教育的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照。

    (一)表现在母语教育的初中级学习中(尤其是在教育的特殊阶段“高考”中):应该说,母语教育在中小学阶段抓得比较实,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母语教育往往被异化,更多地走向了“技术化”的道路。谈到高考,这里可以举出《中国青年报》2006年6月21日的长篇文章《从高考看中国母语教育:我们的语文丢失了什么?》为例。其中痛陈如今高考语文试卷的弊端,并把大陆和台湾的,把如今的和五十年前的试卷做出比较,指出前者的不足和后者的值得借鉴的地方。例如:大陆“语文”——低劣的的语言材料、向逻辑分析的死胡同、有“言”无“文”;台湾“国文”——雅正端方、阅读背诵涵咏的正道、中学为体和西学为用。虽然作者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但是其基本点还是站的住脚的。

    (二)表现在母语教育的中高级学习中(大学及以上阶段):大学的情况就要复杂一些。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但是不是所有专业都开,这就不好说了。大学语文教师往往不被看作专业教师,大学语文出身的教师能评为教授的在全国也寥寥可数。这必然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很多学校的大学语文依然在延续着中学语文教学的做法,还没有完全走出技能训练的老路(这并非意味着技能训练不重要)。

    (三)表现在母语教育的实际运用中,也即生活中:

    比如说,官方报刊不怎么讲究“诞生”、“诞辰”的区别,本应该发音纯正的主持人却嗲声嗲气,“哇塞”、“拜拜”之腔不绝于耳,不管讲什么似乎都离不了耸肩、摊手的动作。外文图书的中文译本中充斥着大量不符合汉语规范的句子。2006年春节晚会,出现了28处汉语使用错误,平均每十分钟就出现一次差错。据了解,《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28处错误,还是扣除了演员的口误和“你”“您”混用、“的”“地”“得”不分、“哟”“呦”缠夹等一般性错误。被“咬”到的差错包括:“神舟六号”误为“神州六号”,开普敦被当成了一个国家,印刷字体被说成了“书法”,“他她它”被不分性别或对象地乱用一气,歌词胡乱拼凑半通不通等等。

    那么,从另外的一个方面来说,我们要明确的是,什么才是合格的母语教育呢?

    当然,好的语文教育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言语)能力(听说读写思等)。但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鲜明特征,是分内外两层的。外在,是语言(言语)“能力”(听说读写思等)提高;内里,却是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文化涵养的加深。所以,如果,语文教育不认识到、不着眼于“内里”,即语文学习者的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文化涵养的加深,那么,“外在”的所谓语言(言语)“能力”,也就绝难形成;进而,整个的语文教育也就必然“少慢差费”。

    二、提高母语教育的质量

    我们可喜地看到,我们对母语的态度在一定范围内已取得某些共识。

    2005年2月25日年度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会上,针对目前社会上对方言前途的讨论以及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袁贵仁指出,目前在语言教学中,要纠正重视外语学习和使用而忽略或削弱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现象。

    不少专家学者也在呼吁:母语教育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的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就该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失去了母语,就失去了民族文化之根。北师大在心理学院的05年研究生复试(笔试)中加试“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简称ZHC)”。且不论这种方式是否恰当,但它表明强化母语能力已在某些方面的行动中引起重视。

    可喜的是,有众多的有志者开始关注母语教育。有些学校开设了“诵经”专题课程,出了早读读本,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更值得欣慰的是,即将在全国逐步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将众多的古典诗词歌赋,列入了选修的范畴,这必将大大加强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热爱母语的情感。

    那么,我们因该采取设什么措施来提高母语教育的质量呢?以下几点值得重点提倡。

    (一)应大力宣传母语教育的重要意义,为语文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语文教育的实质是母语教育,这已经被许多专家学者论证。而母语教育,在外在价值上,是母语的运用能力训练,这是其功利性的一面;在内在本质上,是人的精神培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是其非功利性的一面。这两方面要很好地结合。只有大多数人(尤其是学生)在观念上认同了强化母语教育的意义,才会激发出他们学习母语的积极性。中小学和高等师范院校更应该重视这一点。

    (二)合理把握语文学科,解决学科定位问题。

    语文课,听说读写是基本。语文的发展,不在于“空对空”的争论到底是“工具性”重要,抑或还是“人文性”为首。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二者的融合。对于中文母语教育而言,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的训练才是需要扎扎实实地去落实的。与此配套的,就是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高等语文的地位必须不低于外语。

    (三)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讲,加强师资培训,调动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加强课程建设,改进教材内容;举办内容丰富的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包括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母语教育活动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推动母语教育的蓬勃开展,有助于国人文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从理论上而言,提高母语教育的质量符合母语习得的规律。习得(acquisition)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是指学习者获得自己母语的过程,它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反复性原则。

    像“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与母语习得论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习得母语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为什么语文学习要与社会生活结合,要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因为语言能力是在语言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交际过程中形成的。据此原理,对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母语习得论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有学者曾经提出语文教学有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要解决:一个是效率低下,一个是实用性差,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母语习得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一方面学就是用,用就是学,从而解决语文教学实用性差不能学以致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习得母语才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一些发达国家的语文教学情况看,也是如此。他们不仅要求在学习语文时要有\"很高的现实迫近程度\",而且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检测也有\"很高的现实迫近程度\",如\"英国GCSE中直接提供最真实的社会材料\",\"同时,学生被要求完成的任务也是真实的\"(李明洁,《语文学习》2000年第7期)。目前,在语文教学讨论中还有一个取得共识的观点就是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担负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任,要为学生一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同时,语文教学还负有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任务。母语习得论中的真实性原则和以内容为中心的原则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语言学习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的根据。正如儿童母语习得既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儿童认知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一样,中小学生的母语习得既是他们读写听说能力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是他们精神成长的过程,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道德人格的形成,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的母语习得一起完成的。

    三、母语教育是和英语教育并不对立

    谈到母语教育的时候,总有个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这是一个引起全国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那就是英语教育。大家不禁要问,母语教育之所以“少慢差费”是由于太重视英语才造成的么?母语教育是和英语教育对立的么?中国的英语教育是不是过头了?

    笔者认为,情况并非如此。

    母语运用能力的低下并不能简单归咎于外语热。没有确凿的材料证明,那些错别字连篇的人外语就学得一定非常出色。相反,母语水平上的问题应该更多地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找。长年以来,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教育成了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它不是培养学生熟悉掌握母语丰富多样的用法,而是将他们拴在应试的战车上,用不计其数的怪题偏题来填塞他们的头脑,用八股文式的范文来扼杀真实的生活感受。在这样的教育熏陶下,学生根本无法体味到母语种种优美动人之处,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要他们熟悉掌握母语,不啻是天方夜谭。

    此外,外语热的此起彼伏也暴露出外语教育中的积弊。和母语教育一样,中国当今的外语教育中很大的一块也属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问题一应俱全。这种教育没有机会让学生体味语言的奥秘,只是一味记诵一些句型。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些人外语说得非常流畅但又单调之极时,也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因此,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的关系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对立,当母语教育百病丛生时,我们也不能期望有一个健康的外语教育。

    如果说说汉语正处于一种尴尬地位,证据似乎并不充分,理由:一者,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逐渐增多,他们中的很多人说起话来字正腔圆,比我国的一些本土人士声调还要准确,韵味还要纯正;二者,在民间,讨伐运用汉语不精到的声音一直存在,为当下出版物找出错字错词错句的读者不是一两人。从国家方面讲,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使我国语言文字的应用走上法制化轨道,随后,人民日报在2001年6月6日发表了题为《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继续奋斗》的评论员文章。这些举措,为纯洁祖国语言起到了巨大作用。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种,这是我们的自豪;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尊重母语并自觉弘扬母语魅力,那将更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参考文献]

    ①王丽,《中国青年报》2006年6月21日
    ②卢杨、郑国民,《国外母语创新教育及其启示》,《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第12期
    ③韩军,《母语教育实质就是精神教育》,《语文学习》2000年6期
    ④王宏图,《外语热与母语教育》,《文学报》2006年6月29日
    ⑤《汉语教育质量不容忽视》,《人民日报》2006年3月10日

    作者邮箱: liujiajie2007@yahoo.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472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