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张龙:一部持中守正的上乘之作——评吴宝玲主编的《大学语文》
【时间:2008/12/17 】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9日/第003版 】 【作者: 西北大学文学院 张龙】 【已经浏览4150 次】

    吴宝玲为第一主编组织西北地区高校一线大学语文专家学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推出的《大学语文》,以不事张扬的风格,表达了这个地域教育团体对大学语文的独特理解。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大学语文进行了独立的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的编写原则:以知识性、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体现语文综合性为目标,确定编写内容。编者在教材中拒绝了对所谓新大学语文观念的盲目跟风,在对传统编写模式的冷静持守与改良的基础上,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互补统一,对名家名作博采众长,并将其毕生的教学实践经验熔于一炉,于是便有了这部持中守正之作。

    体例安排立足于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大学语文的工具性是由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决定的。目前大学生普遍写作能力薄弱,大学语文责无旁贷。因此,本书编者仍将工具性作为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目标。首先,教材沿用了文学史和文体经纬纵横的传统体例。这种模式确实不算新颖,但非常便于我们梳理文学史,有效整理了凌乱分布在中学教材中的文学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可谓一举两得。其次,教材对工具性的重视在课后思考练习题的设置中也隐性地予以体现。

    选文兼顾大学语文的人文性与审美性。大学语文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众多学科中仅有的以形象性和审美性为根本特征的学科;同时它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的人文责任。但是,目前多数教材并没有处理好其文学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本教材编者则正本清源地认识到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选择优秀作品来诠释大学语文的综合效应。全书共选古今中外经典作品80篇,选文覆盖到中国古代文类、中国现当代文类、外国文类三个领域,既提供了文学文本,也提供了非文学文本,比如,蔡元培的《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等,充分考虑了思想修养、人格修养、理想追求、爱情亲情、社会人生等文化内容的分布。这样的选文比例恰到好处地兼顾了选文的文学性和人文精神,避免了文学和人文对大学语文的越位,保持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

    整体设计体现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一部教材价值的最终实现建立在它的实际操作性上。而从实际出发,一本大学语文教材涵括了全部中文专业的知识,能够胜任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则必须是中文专业的“通才”。而包含多门人文学科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语文教材要求教师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如此一来,教材的价值实现必然受挫。本教材将适用性贯彻到了具体的编写工作中。这种适用性首先体现在选文的数目与全书的字数上,80万字是一个公认的承载量;其次,编者认为,教材的编写宜在“求好”、“求精”方面下功夫,而不必在“求多”、“选全”或者“大信息”等方面做文章。

    综上所述,吴宝玲等主编的《大学语文》稳中求变,带着很浓重的改良色彩,然而它是浩如烟海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对大学语文定位较为准确的一部上乘之作,是对大学语文迷茫期盲目跟风趋势的一种警示和纠正,为大学语文的大家族提供了多样化中的一元。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067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