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朱淑娟:论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时间:2008/12/16 】 【来源: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作者: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朱淑娟】 【已经浏览3659 次】

    〔摘要〕汉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关乎中国和平发展、民族振兴的大事。大学生群体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汉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主要载体的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也理应受到重视。如何切实提升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校教育;作用;实现途径


    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所以我们还需加强对大学语文的重要性的宣传,以引起学生对它的重视,从而提升大学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一、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

    目前大学语文在高校教学中的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在有些人心目中也成为学生就业的培训机构,学生选课越来越注重实用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逃离大学语文课堂。爱因斯坦说过,“对世界名著、文学名著没阅读、不欣赏的人,等于高度近视的人不戴眼镜。”毋庸讳言,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危机。所以,我们应当在认清形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大学语文教学在高校教育中承担的最为实际也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切实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的品鉴水平

    从当前大学课程的设置看,大学语文教学中汉语基础知识逐渐淡化了。这导致了大学生基本汉语言能力的弱化:很多大学生只顾埋头专业课,导致其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大学生连最基本的行政公文、法律文书和日常事务文书的写作方法都不能掌握,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不能独立拟写出规范的求职资料;更有甚者,参加工作后连述职报告为何物都不知道。这势必对他们以后从事各种工作造成障碍。

    因此,要想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材,必须借助大学语文这一工具。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在激烈竞争中的竞争力。例如,在工作中有好的创新意图,得以实现的途径就是用语言表达能力去说服、打动领导;日常工作中的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都需要一定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在同等竞争条件下,谁对这两项能力掌握得好、运用得好,谁发展的机会就比较多。另一方面,现代交际离不开汉语言的运用。现代社会是个开放型的社会,时时处处离不开交际,而交际要依靠语言作为载体存储、传递信息(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语言的生成、表达、理解、处理能力,都依靠具备一定的汉语言运用的水平。因此,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其工作、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有益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新时期最早倡导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界前辈匡亚明曾说过:“大学语文是门边缘性学科,讲授这门课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学生们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铸造‘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培养改革人才,激发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可见,语文是学习文学的基础,也是学习一切的根本,语文到了大学阶段更应承担起传递民族文化薪火的责任。

    (三)具有对大学生的精神激励和道德净化作用

    大学语文是用文学的艺术形式,以情感育人。这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文学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反省自我,从而净化自己的灵魂,实现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和审视。这是任何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都无法取代的。近几年,高校培养的一些专业性优秀人才,其个人私欲膨胀、使命感缺乏,在物欲膨胀、崇尚实用的现实情况下,强调大学语文的精神激励作用和道德净化作用,虽然会被有些大学生视为“空谈”、“讲大道理”,但这却正好说明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语文技巧时,都不该忽视其育人功能。

    (四)有助于进行素质教育

    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呈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1]由此确定了大学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远期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在人的天赋条件的基础上,融进社会的因素,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从而提升人的各种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实现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大学语文的学习对提升大学生的各种素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人文滋养,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最有效途径。

    二、实现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重要作用的途径

    (一)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实际上就是整个大学语文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作用以及教学方法等。要对其有明确认识,关键要弄清楚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与其他文化素质课程的关系;二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区别。

    文化素质课程包括哲学、历史、艺术和政治等,都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学语文主要是通过情感的、审美的方式进行感染和熏陶,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以情感人、提高情商的作用,因而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和其他人文素质课程一起相互补充,共同作用,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其次,中学的语文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读写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而大学语文主要是分析研讨型的教学,重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品鉴,提升大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个人综合文化素质。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文化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它较专业素质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人才的质量。专业知识是容易老化的,文化素质却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学习人文学科的一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抓好教材建设,进行语文教材的改革

    现有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系一般是以文体为主线,以文学史为辅线编排的。大多数篇章都是几十年不变的,有些教材与中学语文教材还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复,这难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学生对教材没有新鲜感,这门课就很难上好。所以,怎样把大学生学习语文的胃口调试过来,教材是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时代在发展变化,《大学语文》教材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重新编写教材,增强教材的吸引力:在适合学生口味变化的同时,还要重在引导学生的口味和兴趣,提高大学生对学习母语重要性的认识。[2]那么,改革大学语文教材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武汉大学文学院教师熊礼汇指出:较为突出的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问题。《大学语文》应当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眼光和品位的养成以及能力的培养。必须兼顾语文课必要的工具性,给学生多一点阅读、写作和演讲的机会,要引导大学生通过这门课学会欣赏文化精品,学会如何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力与思考力,提高自己口头表达能力。让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让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成为一种终生受用的能力。这样的《大学语文》就不仅是基础语文的延伸,更是基础语文的更高一级的提升了。也就是说,大学语文教材不但要注重文学性、人文性、美学情感的渗透,也要注重知识性、工具性的培养训练。

    (三)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华东师大谭帆教授指出: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专业化;《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学者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把自己转变成具有高素质的学者。同时,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主要发挥主导作用。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引导者。而引导的方式即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就起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引导、引导什么?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可见,教师的引导实际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幽默生动、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等手段,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增强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电子版教材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采取视听结合,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等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运用、巩固”,达到事半功倍。

    (四)加强大学语文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语文课程的特定性决定了它对教师的要求较其它学科更“苛刻”:首先,由于大学语文内容涉及的广泛性,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在知识上要博学,对相关的语言、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知识都要了解。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触类旁通,将课讲得活泼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大学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表现为科学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正人先正己”,即教师在教书育人前首先要为人师表,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严于律己,时刻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语文课程,无论是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汉语水平还是汉语言的运用能力,或者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甚至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影响世界等等,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任何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都无法取代的,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对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
    [2]涂红梅.论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11).

    〔责任编辑:杨晓丹〕

    〔作者简介〕朱淑娟(1972-),女,吉林长岭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讲师。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080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