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杨定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时间:2008/12/15 】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5 】 【作者: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 杨定明】 【已经浏览2970 次】

    摘要: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并未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处境比较尴尬,在教材、教法方面也是处于混乱状态。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大学语文课程迫切需要清晰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以便更好地建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为我国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目前我国各高校课程开设各具特色,而作为大学语文课程地位岌岌可危,较多高校课程体系中没有语文课程。到目前为止,已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仅四百余所,还不到全部高校的四分之一,远未达到普及程度。并且,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根本没有进行定位。广东省包括高校在内近百所高校中有的把它开成公共基础课,大部分高校把它开成选修课,甚至许多高校干脆不开。全国高校大学语文在教材、教法方面也显得相当混乱。那么,大学语文课程究竟在高校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也是目前各个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语文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

    二、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明确大学语文应具有的功能。

    (一)培养和发展智力

    高校大学语文学习是培养和发展智力开发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水平。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大学语文课程的智育功能,是通过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决定》提出的“五种能力”,同语文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决定》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一个方面单独列出,可见其重要性。实践证明,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

    (二)利用大学语文,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大学语文上下几千年,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闪烁着哲理与智慧的光芒。中华民族在创造五千年文明史的奋斗与发展的进程中,凝聚和积淀而成了我们伟人的民族精神:自觉的历史责任感,自强不息的韧性,关心他人、讲求道义的利他主义,注重整体利益的互助协作,强调个体价值的奉献精神。这既是我们民族的理想人格,也是价值取向。

    利用大学语文,激发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激情。爱国主义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贯穿大学语文教材的一根红线。教材中,既有对历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的礼赞,也有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利用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利用这些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胸襟,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总结“十五”教育工作,推动“十一五”教育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即将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学生只有具备创新能力,他们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适应环境。而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语文通过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营造一种创新氛围,使高职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真正具有创新的能力。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友好环境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要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做人、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职业技术伦理和环境道德等。做人,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乃至人类。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与同事同心协力,宽容大度,争取“双赢”,以求得事业的发展。艰苦奋斗精神,要教会学生有较强的生存意识和实际生存本领、不怕苦、不怕累,肯从基层最艰苦的工作做起,有忍耐性。职业技术伦理环境道德素质,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懂得自己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决不仅仅是被认识和被征服的对象,而是与自己处于同一利益共同体中不可分开的整体,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加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工作,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爱岗敬业、以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应是: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的,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应为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必修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利娟.论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和教材编写[J].咸宁学院学报,2005,2.
    [2]陈碧红.谈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教法[J].政法学刊,2004,4.
    [3]王宁.高级母语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课[J].中国大学教学,2004,6.
    [4]李景强.大学语文学科基础与课程定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5]林少菊.试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企业家天地,2005,2.
    [6]金宝明,杨红蕾.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与科学发展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7]刘智运.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6.

    作者简介:杨定明(1973,7~),男,湖南邵阳市人,1996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级,硕士,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管理科科长,语文学科教学,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大学语文教学等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温雪梅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8645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