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曾海清等:注重精神成人,内容丰富多彩——谈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
【时间:2008/12/15 】 【来源:新余高专学报 2007年2月 】 【作者: 曾海清1, 张秋芽2】 【已经浏览4120 次】

(1.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系, 江西 新余 338000;2.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获得了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它有两大特色:一是注重精神成人,融概括性、直观性、形象性于一体;二是内容丰富多彩,融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材;概括性;直观性;形象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


    由江西省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获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已于2006年9月正式出版。

    这本教材由该校人文系副教授黎爱斌主编,人文系18位教师参与了编写,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黎爱斌副教授人文功底非常深厚,他的专业是古代文学,该校的《古代文学》课程是江西省优质课程。该书融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于一体,试用了一年,博得了该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我们认为这本教材的特色是“注重精神成人,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相信这本教材将会在江西高校产生较大的反响,也会在全国高校占据一席之地。

    一、注重精神成人,融概括性、直观性、形象性于一体

    本书的首页有一篇由该校校长、博士罗玉峰教授作的《总序》,《总序》指出,编写这本《大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大学生在良莠杂陈的精神超市里为自己的大脑配置优质的“精神软件”,从而成就他们精神和谐、人格完善、事业有成的健康人生。

    教材共分9章,每章都有标题,标题即是本章的主题或内容概括,它们分别是:第一章《给生命注入意义的因子》、第二章《在民族精神的旗帜下》、第三章《向往桃源》、第四章《心灵因博大而悲悯》、第五章《苦难:精神的健身》、第六章《在死亡中永生》、第七章《爱在人生中的地位》、第八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九章《泛舟在人生的河里》。第一章到第八章是为人文素质的培养而设置的,旨在帮助大学生搭建人文素质大厦的“支柱”;第九章则是专门就人的道德培育与意志品格的构建而设,如负责、正直、诚实、守信、廉洁的道德要求及事业心、坚韧、有恒、宽容、亲和、超脱等品格的培养等等,这部分现实针对性较强,意在对大学生提供具体的生活指导。总之,希望能在文学的潜移默化中为每一个成才的头脑及时输入优质、兼容的精神软件,从而帮助他们在人生的心灵旅途中,沐浴思想光辉,完善理想人格,摆脱人生苦海,达到泛舟人生的美好境界。该书试图通过文学的“举三反一”的工作,突出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文学灵性来达到“塑造高尚灵魂”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作品渗透“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每一章的首页有一篇《导言》,《导言》是对本章内容的总的概括,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指导学生自学。每一章由6~11篇文章组成,在每篇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作者的生平、思想及作品简介,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内容了解作者的有关信息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每一篇文章的后面有一些重要的注释,在注释之后有一篇较长的《导读》,《导读》介绍了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在每一篇作品的最后都列出了几个针对性很强的思考与讨论题目。这样既给学生留下了很多思考空间,又巩固了所学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在每篇作品的标题下的左上方都印出了作者的画像,另在一些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处印出了一幅或几幅跟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画,增强了直观形象性。这在其他《大学语文》教材中是不多见的。还在每一章的最后列出了本章拓展阅读篇目,一般有10篇左右,篇目总数是所选正式作品的1. 23倍,这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也是本书的独特之处。

    二、内容丰富多彩,融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在作品的选定方面,经过严格筛选,真正做到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共选作品78篇,大多是名家名作,很少选入中学阶段学过的作品,其中中国作品有64篇,外国作品有14篇。中国作品中古代的有36篇,现当代的有28篇,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学语文》教材偏重古代作品的弊端。所选中国作品的体裁相当广泛:古文有诗、词、歌、赋,也有志、颂、记、序;现代文有诗歌、散文、小说,也有书信、对话、日记、随笔。丰富多样的体裁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外国作品选了14篇(多于一般的同类教材),且出自9个不同的国度,体裁有传记文学、诗歌、散文、小说、随笔等。有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俄国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节选)》,法国小说家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节选)》,法国小说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节选)》,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的哲学随笔《直面死亡》,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传记文学《苏格拉底之死》,德国诗人歌德的《相逢与离别》,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随笔《自由之死》,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哲学随笔《爱在人生中的地位》,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哲学随笔《论友谊》,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歌《啊,人应当像人》,日本“俳圣”诗人松尾芭蕉的诗歌《古池》。14篇作品中有5篇是哲学随笔,这对学生学习和了解西方哲学很有好处,这也是其独特之处。拓展阅读篇目共有96篇,是所选正式篇目的1.23倍,而这些篇目是要求学生课后自学的,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实施考核,记入平时考核成绩。这96篇作品中有外国作品23篇,大多是欧美作品,也有少量亚非拉作品。这些拓展阅读篇目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确立了阅读范围和方向,避免了盲目性。这样,《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学生的通识课本,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使学生了解中外文学风格的异同、中西哲学思想的异同等等。

    每篇课文后面所选的思考与讨论题大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能有效地为精神成人建设服务,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写作能力,还能增长学生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和语文基础知识。如: 1.《威海忧思(节选)》:①请结合当前形势,谈谈你心目中的领导和政府的形象;②请谈谈你对社会腐败现象的认识。(此两题针对时弊,现实性强)2.《老子·第二十二章》:请解释“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的含义。(训练哲学思想)3.《惊梦警芳心》:有人说“在宝玉身上,黛玉和宝钗都是赢家;一个赢的是爱情,一个赢的是婚姻。”你是如何理解的? (训练思辩能力)4.《危险思想和言论自由》:谈谈你对言论自由的理解。(训练思辩能力)5.《西西弗的神话》: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看似荒谬实则富有深味的人或事?模仿本文,写成哲理随笔。(训练写作能力)6.《直面死亡》:随笔与散文.杂文有何区别与联系。(训练文体知识)7.《兰亭集序》:简述本文骈散结合的特色。(训练文体知识)8.《故乡的野菜》:本文描绘了故乡怎样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了解地方风俗文化)9.《哀郢》:找出本诗中的设问、反诘、疑问句,具体分析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训练语文基础知识)……

    该教材注意到了地方特色,全书共选了江西籍作家的作品4篇,占所选作品的1/20,其中选了写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金陵驿》,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山水诗的大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开创了“江西诗派”的黄庭坚的《登快阁》,出生于江西进贤县的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罗家伦的《知识的责任》(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此文对学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该书经过反复筛选,最终选定了78篇短小精美的古今中外作品。通过讲授本教材,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性情,提高文学鉴赏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最终达到提升精神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目的。

    另外,这本教材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高超的教学艺术,一定的写作水平,才能教好。

    三、几点不足及建议

    第一,所选的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注释太少,有些词句很难理解却没有注释,如“马奇诺防线”(罗家伦《知识的责任》)、“玛土撒拉”(蒙田《直面死亡》)都没有加注。这样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困难,甚至老师都把握不住,有待于改进。

    第二,教材虽注意到了地方特色,但特色性不够突出。唐宋八大家中江西籍的王安石和曾巩的作品都没有选入。当然,如果从面向全国的角度来说,这不能算是不足。另外,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孟子》中的作品都没有入选,就连拓展阅读篇目中都没有入选,这不能不说是一大不足。

    第三,全书只有文选作品一个部分,建议在书后列出一个附录,供学生学习参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可参考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如:中国文学史概述、古代汉语语法常识、我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常用语文工具书简介、我国历史朝代简表等。在最后可按朝代先后顺序和中外作品顺序列一个“篇目索引”,这样学生对所选作品的时代、国别能够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黎爱斌.大学语文[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2]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责任编校:林 斌)

    作者简介:曾海清(1967-),男,江西莲花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809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