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杨双双:基于新经济下大学语文教育的探讨
【时间:2008/12/14 】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03 】 【作者: 七台河职业学院 杨双双】 【已经浏览3102 次】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创新语文教学新理念,树立开放的“大文化语文”教学观,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语文 爱国主义 创新思维

    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大学语文》作为综合性、基础性和横向联系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于文化素质教育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学科价值和有效的育人价值。这是当前对于《大学语文》课的作用已取得的共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认为大学语文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把它作为一个工具。事实上,《大学语文》课不仅要使学生在中学的基础上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而且应着力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陶冶情操的教育,即把语文教育当作贯穿终身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如何做好从中等语文教育到高等语文教育的衔接,是大学语文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大学教学之中

    教育的本意是培养真正的人。陶行知先生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具有显著的人文色彩,爱国主义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从"做真人"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把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学遗产,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在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1、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乃是为人最起码的思想品格修养,一个人没有爱国之心,很难想象他会有什么高尚的情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单就文学来说,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和数不清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为自豪和骄傲的宝贵财富,但是,就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较多的还是大众文化、网络文化。对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学遗产了解较少,尤其对古典文学缺乏起码的知识。因此,把帮助学生约略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学遗产,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在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质,精心讲解爱国主义作家及作品

    中国文学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大学语文》教材所选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不乏爱国篇章,它们大部分都在课堂精讲,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而每个著名爱国作家的生命历程就是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他们的感人事迹和爱国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好教材。

    3、形成课堂互动,让学生自我教育

    如果说,前面所说的两点,主要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话,那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则是他们自我教育的好方式。也可借重大的社会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等联系实际进行讨论,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继续把爱国主义教育当做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思想方向,认真抓好并且长期坚持下去,为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学语文教学要体现创新思维

    大学语文教学要体现创新思维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来讲,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离开了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积极主动参与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大众文化的影响,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就无法实施。因此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定位中的新思维,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就显得更加重要。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应该定位在人文性上,以传播人文思想和文化观念为主,以美文欣赏为表现,这一点已形成共识。大学语文课理所当然地应当比其它所有课程都更注意对学生健全人格、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当然语文课对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培养是相互交叉、相互包融的,是彼此不能分开的,但美感始终是核心,道德感、理智感都是伴着美感而产生的。因此,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也必须面对全球化的大众文化语境,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全面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思维,在"守正出新"的基础上,应当更加在"新"字上做文章,不仅形式要新,而且教法要新,内容要新。只有做到了求新,才能创造美感,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工程,而绝不是一个相对狭小的封闭空间,大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多维度、广视角、开放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学术性、趣味性、时代性、应用性并举的课程教学原则

    时代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生命。教师在讲授大学语文课程时,绝不能忘记当下大众文化的语境,这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各种新的文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学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样一切文学都是当代文学。教师必须对许多社会问题和现象作出理论的文化阐释,以培养学生理性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既有"形而下"的语言层面的应用,又有"形而上"层面的"用道"。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都可以对接现代企业管理,这是"形而上"的"大用"。而这些内容正是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严重忽视的,也正是该课程链接专业课的关键。这里有我们取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2、运用"文本中心内容发散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课题化,实行课题式的专题化教学

    大学本科课程设置要求是,厚基础,宽口径。运用"文本中心内容发散教学法",有利于扩大课堂知识信息量,拓宽大学生的知识平台,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课题式的专题化教学。这种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复合知识的背景,而且还要求教师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和案例。

    3、构建开放式、全息化的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亚于教学过程本身,而且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是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来决定,这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培养不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放式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全息化评价体系。其具体作法是强调学在平时、考在平时,把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谢慧莲·《宏扬民族文化渗透人文精神》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卷第1期
    [3]邢宇皓.遭遇尴尬的大学语文光明日报.2004-02-13
    [4]刘芳."大学语文"走向边缘化中国青年报,2005一l1一O1(4)
    [5]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谢兰荣.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J].课程·教材·教法,2005.(4).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369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