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白利利:关于大学语文的几点思考
【时间:2008/12/5 】 【来源:黑河学刊 2007年9月 】 【作者: 西安财经学院 白利利】 【已经浏览2919 次】

    【摘要】《大学语文》课在高校开设已有30年之久,但人们至今对“语文”的认识还远未达成共识,致使大学语文仍处于“鸡肋”的境地。要改变此种局面,应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一门课程改由多个教师分块、分专题讲授。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特长,还能体现“语文”知识的广博性与交融性,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效果,形成中文教师以能上大学语文为荣,大学学生以能熟练运用母语为乐的和谐氛围。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体制;课程教法

    大学语文自1978年在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倡导下在高校开设至今已近30年了。但是在经过了近30年之后,我们发现大学语文不但没有在高校建立起自己的课程体系特色,反而在今天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可有可无,要不就将其当作“休闲课”:有的伏桌沉睡,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看英语、计算机书籍……。而2003年在北师大的一次调查中,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评价几乎百分之百是“没劲”。这些现象不得不使我们深思:我们的大学语文到底怎么了,怎么会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

    一、如何认识“语文”

    大学语文之所以遭遇今天的处境,笔者以为和我们对语文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高校不仅是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高校的教师甚至是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现在实行的教学体系是从西方引进的,与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不一样的。它把所有的教育内容分科传授,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高效率的培养干活的人,可是它同时也使知识本身的一些价值丧失了。我们的语文是什么都包括的,孔老夫子给学生讲课,一天到晚不就讲语文吗?可是讲完之后不是什么都能干了吗?我们现在把数学、物理、化学等一个一个学科拿来作比较,这样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是根据需要来的。但语文本质上不是一门学科,而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到其他的学科。学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安身立命。别的学科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学语文是让人知道真理的无限性,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绝对真理,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都看成人生接力中的一些台阶;语文最后要做到的是调节人的心灵,通过语文来调节人的心灵,同样一个事情这个人说是正确的,那个人说或许是错误的,反正都有道理,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定型。通过语文应该讲这个世界的丰富性,通过语文讲一个活生生的形象构成气象万千的大世界。在这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择业的困难性是有目共睹的,学某一专业并不等于说毕业后就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但不管什么职业都要与人打交道的,所以儒家的“取宏用精”的思想要放到语文教学中来,不要目光太短浅、急功近利,好像市场上需要什么我才教什么,要想到市场是变化的,还有一些东西是受用终身的,这个是我们语文教学要给予的。

    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知识,只有认识到这些,大学语文才能在高校扎稳根,体现其在人格、世界观、人生观等塑造方面的不可取代的价值。

    二、现存教育体制的问题

    1.教育体制起着一种导向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等语文》的主编温儒敏先生在《就大学语文的困扰答记者问》中,强调困扰大学语文的问题也是体制问题。他指出:大学语文“在大学里面其实很尴尬,位置很低,教员不太愿意教……”[1],其原因是现在教育界“风气不太好,很浮躁,所有的大学都在奔科研成果指标,基础教育包括大学语文更是受到挤压;科研有‘显示度’,就都奔科研去了,教学好坏无关紧要……”[2]一个教师如果老是教大学语文,是很可能没有出路的,如果不发表专业文章,你大学语文教得再好,也很难晋升职称“,所以大家的心就不会在大学语文教学上”。其结果是大批优秀教师纷纷离开大学语文的讲台,上大学语文课的一般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没什么经验,而他们也只把教大学语文作为一块跳板,一个过渡,教上两三年,就想办法调到其他教研室去了,大学语文的师资水平因此明显偏低。所以,要使大学语文摆脱目前的处境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在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让刚进校的大学生喜欢大学语文并认真对待它,就要做到:①打破传统的一人授课到底的模式,改由多个教师分块、分专题讲授,这样可以在一定阶段缓解这一问题。分块、分专题讲授能够发挥教师特长,容易做到深入浅出,且与专业课教学不冲突,便于优势互补,更能体现知识的广博性与交融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视野,这样既能解决任课教师不稳定的现实矛盾,又将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效果;②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必须是一批优秀的教师,具备这样一些条件:一是要责任心强的,二要有专业特长的,三是要求知识结构宽的,另外还要是深入浅出讲课效果好的,这些是大学语文授课教师的最基本条件。当政策上予以有利支持之后,经过上下的努力终将能形成中文系老师人人以能上大学语文为荣的氛围,让大学语文成为中文系教师教学能力的试金石。

    2.教育体制中对大学语文这门公共基础课并没有什么硬性的指标和强有力的措施。国家在大学生毕业时对外语也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等级水平要求,但对自己的母语的掌握程度却不做任何要求。大学语文因为没有任何压力和缺乏评价机制,在课程安排上也是处处给专业课让路,无形中使得大学语文“低人一等”。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国家语言都没有学好的人能为国家做出多大贡献。对此,笔者认为,造成大学语文今天的地位,不能排除我国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建立完善教育体制中母语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三、大学语文课程本身的问题

    1.语文界大多指责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陈旧,教材文选篇目与中学语文重复,教师哀叹老课文无法使课堂教学焕发魅力,学生抱怨大学语文课类似高四语文。于是乎,在一片声讨中,一些教材编写者在遴选篇目时,尽量避免雷同篇目,部分传统的经典篇目就这样被挡在了门外。笔者认为替换掉时代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强过文学审美价值的部分篇目是更新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中学语文对文学经典的解读多数是在文学话语和文学形象的层面,并不挖掘深层的文学话语含蕴,有些经典的讲析受时代意识形态的干扰纯属误读或者单层解读,而不是多个面向、多个维度、多个层次的解析。大学语文的教学可以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在文学话语含蕴的深层上重读经典,例如,笔者对《诗经·蒹葭》的赏析首先指出几种诗意解读,再探索赏析方法,最后引导学生领悟深层的话语含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社会上流行的中小学教师对大学教师的评价:大学教师最清闲,从来不讲教法研究,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结论是大学教师教法陈旧。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客观、正确,但多少说出了时下大学教师的通行问题。具体到大学语文课程中就是大学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是根据篇章的字、词、句、意分析串讲,大体上是高中学语文教学的简单重复,而被高考“吃伤”胃口的学生,再也对语文提不起任何兴趣,因此,大学语文被悲哀的戏称为“高四语文”。这就要求大学语文老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同时明白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别在于我们不能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或是与非来评价和概括事情,只要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所有自圆其说的论述和思维都应该是允许的,也是应该得到鼓励的。所以:①在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发表独立见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条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和图像等将教学相关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比如在讲授古典文学作品时,多媒体可以利用精美的画面、典雅的音乐、专业的朗读,营造出浓厚的古典文化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予他们人文启迪,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多媒体的运用,突破了时空界限,可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综合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对于作品中没有直接感受过的景象,学生较难领悟其中的美感。通过相关的图片设计或录像,配以音乐朗读展现情景以及视听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直观体味作品意境,领悟作品内涵。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文中文字的表述,特别是对于文学鉴赏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他们的想象,提高认知度。然而,课堂教学手段应是多样的,教学中采用何种手段,应视具体授课篇目而定,如果不加区别,不根据实际需要,一味地强调使用多媒体教学,表面上看轰轰烈烈,其效果也不见得就是好的。

    虽然阻碍大学语文发展的因素很多,解决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但笔者仍然乐观地坚信:经过全社会自上而下的努力,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子会越走越宽,会在青年学生中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并最终会成为他们终身自觉学习的起点。因为大学语文不仅是大学的必修课,它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就大学语文的困扰答记者问[J].文史知识,2005,(2).
    [2] 王宁.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课[J].文史知识,2005,(1).
    [3] 匡亚明,徐中玉.大学语文应该成为独立学科[A].大学语文研究集刊[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6.
    [4] 张剑.看看今日之大学语文教育[N].现代教育报,2002-06-14(11).
    [5] 邢宇皓.遭遇尴尬的大学语文[N].光明日报,2004-02-19(13).
    [6] 爱因斯坦.论教育[A].爱因斯坦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编辑/徐霄天

    【作者简介】白利利(1979-),女,陕西耀县人,西安财经学院文学艺术系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词汇研究。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762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