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课文

逍遥游-华师大教材
【时间:2008/11/27 】 【来源:无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4911 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增订版》(第八版,徐中玉、齐森华主编)

逍遥游(节选)
《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庄子出身贫寒,曾借粟度日,一度担任过蒙地的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名,以厚礼聘任相职,庄子不就,终生穷困。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既有合理因素,也有消极成分。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收文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相传内篇为庄周自著,外、杂篇是庄周的门人和后学所撰。这些文章大都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善作连类比喻,富有浪漫色彩。《庄子》一书,对后人的人生观、文艺观和文艺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文选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略)

  注释71条(略)

  提示

  本文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对不受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的追求。作者认识到世上万物的活动都依赖于一定的外在条件,具有朴素的辨证思想,但他在此基础上所倡导的所谓“逍遥游”却虚无缥缈,无法施行。另外,对功名鄙夷虽然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与批判,但对一切功名的绝对否定也会引导人们消极避世,逃避应负的社会责任。
  本文虽然重在阐述哲理,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者采用一连串的寓言和比喻来援事说理,使文章显得十分形象生动。想象的丰富奇特、笔调的夸张恣肆,则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和恢弘气势,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思考与练习

  一、试谈本文思想观点的积极意义与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庄子在本文中所提出的“小大之辨”有何合理性?

  三、谈谈你对本文“寓理于形象之中”的体会和认识。

  辑评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庄周笑谓楚使者曰:“……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汉·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晋·郭象《庄子注》)

  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人道,而寄指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引支遁《逍遥论》)

  无所待而游于无穷,方是《逍遥游》一篇纲要。(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002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