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叶萍等: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08/11/27 】 【来源:教育与职业 2006年2月中 】 【作者: 叶萍 占丰林】 【已经浏览3177 次】

    [摘要]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汉语热”,而在国内汉语却面临边缘化倾向。文中阐述了当今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母语应用能力所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转变观念、改革现行教材、探索新的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 边缘化倾向 教学质量 语文素养 课程改革


    随着世界文化格局的显著变化,汉语承载着越来越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新文化。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汉语热”。但是,在国内大学语文却面临边缘化倾向,有些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却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改革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增强大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探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确立大学语文在人才培养中的特定位置

    早在1978年,在当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倡导下,全国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有四: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但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将大学语文定为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有的甚至取消),一般30~40学时,2个学分,这样少的学时要讲授100多篇课文实在勉为其难。作为公共基础课,既没有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的“尚方宝剑”。目前,有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关注青年一代对待母语的态度及掌握母语的状况,并呼吁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转变观点,不能过分地强调外语的作用与地位,而对本国语的教育有所放松和偏颇。这不单是对语言本身的态度问题,而是涉及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根本问题。所以笔者建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把大学语文的比重加进去,在学生毕业时,对他们的外语水平有一定要求,对他们的汉语水平也要有一定界定,进行一定的等级考试。

    二、改革现行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自1978年全国高校设立大学语文以来,大多数高校一直使用统编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特色,编排老套,学生们早就腻了,戏称为“高四语文”。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吸引力,改革语文教材迫在眉睫。中学是无心看风景,大学则是培养个人审美情怀。大学语文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设计和探求语文教学的高等形态,建立起适合大学生特色的语文教育模式和教学规范。大学生学语文要跳出高考的制约,应学得更宽泛、更有情致,因此作为导向的教材面要更广、层次应更高,题材亦各异。如《高等语文》(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主编)这本教材,就打破了惯有的文选形式,采用“拼盘式”结构,分“《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起源”、“《离骚》与‘骚’的传统”等25个专题,每一专题有配套的文选,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与专题有关的代表性的研究观点摘录,涵盖面广,涉及多学科。笔者以为这样的教材为大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波澜壮阔的新视窗。

    三、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1.更新观念,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束缚。语文课教给学生什么?语文课不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诚然,大学语文的实用性是教学目的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应是通过语文教学“浸润”学生的心灵。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品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情感。应当说,大学语文用文学的艺术形式、以情感育人,这是任何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都无法取代的。

    2.把握学生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如今的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要根据社会的情况,加大大学语文的容量,既要讲解大家、大作品,也要补充一些在文学史上有相当成就而被中小学语文忽略的领域或作家,如六朝诗、明清诗词等;周邦彦、郁达夫、张爱玲等。针对当前青年人精神、品质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选取作品,精讲、重讲,如讲解苏东坡诗词时,可结合其生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经受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3.采用多种形式,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从小学到中学,因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大多是中心思想——写作背景——字、词、句、篇章结构,细细分析,归纳总结。进入大学仍以这样的套路讲授大学语文,学生必然觉得索然无味。

    应该说,中学语文的部分失误就在于:老师占据了“所有”时间,讲授了“所有”知识。大学生业已摆脱应试的束缚,而且年龄见长,作为老师完全有可能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倡导自主、讨论、研究式教学方式,鼓励百家争鸣,不搞“一言堂”,盖棺定论。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亦可走出课堂,将定格的语文延伸至社会,街上的广告、身边的人与事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或者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情境教学等。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正视大学语文教育的实际问题[N].新京报,2005-11-3.
    [2]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增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叶萍(1967-),女,江西龙南人,江西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及应用写作研究;占丰林(1964-),男,江西上饶人,江西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352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