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陈秋岩:大学语文的“冷思考”
【时间:2008/11/26 】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 【作者: 赤峰学院 陈秋岩】 【已经浏览3612 次】

    摘 要 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严重萎缩,影响了这门课程作为人文素质课所应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读书及语文学习方面的调查,对大学生的语文基础、文学素养、人文精神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并针对大学语文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在,大学语文教学状况令人堪忧。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必修课程的语文课,在大学校园里却一直面临着生存危机。一方面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一方面是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严重萎缩;一方面是面临着母语危机,一方面是大学语文的日益边缘化。承担着“传递民族文化薪火的责任”的大学语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语文日益趋冷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语文真的走到了尽头了吗?我们又该如何理性面对呢?

    思考一:大学生真的不需要学习语文了吗?

    学生入学后,我们在大学生中搞了一次大学语文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列出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下面就是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红楼梦》67《简爱》57《三国演义》52《西游记》51《水浒传》48《鲁迅作品》26《飘》23《红与黑》21《鲁宾逊飘流记》19《围城》17《羊脂球》15《梦里花落知多少》15《茶花女》14《雷雨》13《呼啸山庄》12《莎士比亚作品》11《老人与海》9《巴黎圣母院》9《安娜卡列尼娜》9《平凡的世界》9《余秋雨作品》8《悲惨世界》8《基度山伯爵》8《格林童话》7《安徒生童话》7《家》7《幻城》7《三个火枪手》7《三毛作品》7《傲慢与偏见》6《骆驼祥子》6《苔丝》6《我的大学》6《福尔摩斯探案集》5《复活》5《狼图腾》5《欧也妮·葛朗台》5《挪威森林》5《汤姆叔叔的小屋》5《童年》5《雾都孤儿》5《漂亮的朋友》4《儒林外史》4《少年维特之烦恼》4《战争与和平》4《安妮宝贝》3《项链》3《在人家》3《张爱玲作品》3《朱自清作品》3《包法利夫人》3《边城》2《茶馆》2《哈利·波特》2《嘉莉妹妹》2《麦琪的礼物》2《牛氓》2《琼瑶作品》2《双城记》2《隋唐演义》2《威尼斯商人》2《心灵鸡汤》2《勃朗特一家》1《尘埃落定》1《花样年华》1《达芬奇密码》1《等待戈多》1《大卫·科波菲尔》1《封神演义》1《孤星血泪》1《高老头》1《格列弗游记》1《官场现形记》1《红苹果乐园》1《海底两万里》1《教父》1《荆棘鸟》1《女神》1《老残游记》1《茅盾作品》1《沈从文作品》1《三剑客》 《四世同堂》1《泰戈尔诗选》1《唐吉诃德》 《笑面人》1《小王子》1《永别了武器》1《羊皮卷》1 (注:数字是阅读人次)

    被调查专业:历史系旅游管理专业、政法系市场营销专业、物业管理专业;外语系、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被调查人数: 127人。

    统计的结果是同学们共列出近百部文学作品,从总量上看,阅读量是很大的,几乎涵盖了我们所熟悉的大部分文学作品。但仔细分析却不容乐观,在列出的文学作品中,阅读作品太过集中,主要集中在《红楼梦》、《简爱》、《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少数作品中,阅读量分布不均。在统计的127人中,读过11—15部的是12人,7—10部的是32人, 4—6部的是52人, 1—3部的是31人。读1—6部的占65·4%。学生阅读量小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有些同学会对读过的作品有所遗忘或出于其它原因没有列出,有的在中小学教材出现过的也可能不再列出。但即使是考虑进这些因素,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这是我们所期望的吗?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由书(文学作品)来陪伴的。我们的年轻父母从孩子还在怀胎阶段,就对他们进行胎教、讲故事、听音乐,孩子出生后,教孩子儿歌、童谣,给他们讲故事。到了幼儿园里,幼儿园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孩子们故事,像猴吃西瓜、小马过河等。父母经常带孩子逛书店,买好多故事、连环画一类的书籍。到了小学和初中阶段,为了让孩子读到更优秀的文学作品,教材编写者煞费苦心,所选的篇目可谓篇篇经典,同时还编选了《语文读本》供学生课外阅读。但由于其它科目压力太大,学生没时间也没兴趣去读书,读书成了一种任务。由于语文教师的课文分解以及“八股文”的限制、想象力的束缚,学生读书少、读不出美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的思想、学识、修养、审美在于积累的积淀,积累的积淀当然很大程度来源于读书,读文学作品。而我们的学生读书少了,或不读书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外国文化的吸纳,思想认识的形成,审美意识的提高,都将无从谈起。爱因斯坦说过,对世界名著、文学名著没阅读,不欣赏的人,等于高度近视的人不戴眼镜。用俞平伯先生的话讲就是:“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段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这绝非危言耸听,因此,该不该学习语文也就不再是应该讨论的问题了。

    思考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语文

    1978上,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开设大学语文课。目的有四: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影响世界。

    徐中玉先生在谈到“大学语文”时说:“‘大学语文’这门课,不仅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品德,铸造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

    《东南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总则》中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学语文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悠久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质的人才,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开设大学语文目的的说明,尽管表达方式不同,最终都要落在培育大学生综合性民族文化素质和提高本国语文阅读与表达能力上来。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来完成这样的任务,一般的大学语文教材选文量都很大,仅仅依靠36或72学时来完成,是不现实的。课堂内能完成的篇目有限,课堂外学生怕又很难去读这些作品,大多数大学语文教材选文方式和中学语文教材差不多,可以说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古文观止》,学生早已厌倦了中学语文课本的选文形式,我们应重新唤起大学生对文学的热情。对此,我们做一些尝试。如在讲《世说新语三则》时,给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并且多选几则《世说新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在讲《谏逐客书》时,以《史记·李斯列传》为依据,用最贴近历史的资料,给学生讲李斯的功与过,尤其是以前学生所不知道的“焚书坑儒”、受赵高威胁利诱立胡亥为帝等。讲《雨巷》时,重点给学生介绍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端,讲二、三十年代诗歌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流派。尽量拓宽知识空间,增加信息量,学生很感兴趣。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学生是否应该开设大学语文课,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的一致,都认为应该开设大学语文课。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对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的了解,从而构建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借助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去读、去多读,去和大师对话,去感悟,去感受书里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熏陶,视野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拓展,审美也自然得到提高,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世界观。

    大学语文面临着今天这样的生存环境,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但我们又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承担起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高尚品德及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表达能力的责任,使其成为沟通文理两科的“完人”,“通才”。


    参考文献

    〔1〕肖东发,杨承运.北大学者谈读书·读书的意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
    〔2〕大学语文教育的理想与伤痛——徐中玉先生访谈录.中国教育报, 2005-9-15.

    〔责任编辑 姜黎梅〕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463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