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张雁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与途径
【时间:2008/11/22 】 【来源:新选择 2006/07 】 【作者: 河南工业大学 张雁泉】 【已经浏览3115 次】

    语文教学历来都是创新的活跃领域,语文学科突出的人文性使它成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而,高校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打破思维定势,转变观念,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要从学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出发,针对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立足于教学实践,按照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起一种适合于课程特点而又基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拓展和深化,无论从学科的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上看,大学语文教育都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的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内容,而语文学科突出的人文性又必然会使它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而,体现人文教育的特点,;自始至终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

    一、树立明确的教改目标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按照面向二十一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高校当前人文教育的现状出发,针对课程特点,立足于教学实践,着眼于教学改革的大方向,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改革,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本课程特点而又基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它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能起到良好效果,有利于学生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与锻炼,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

    二、制订科学的教改方案

    (一)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中心,建立起科学的人文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基础之基础”的语文能力、修养的培养和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又可谓重中之重。因此,以教改目标为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语文课程为中心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人文课程体系,可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中其他相近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理论借鉴。

    (二)改变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方法

    当前,很多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将一些现代化的、直观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之中,而教学效果仍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在于:

    1.强调统一,忽视个性,尤其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如分析课文时相同的结论,写作时相同的套路,好像在制造标准化的产品,而不是培养有个性的人才。

    2.忽视传统评议教学中的精华。如朗诵积累、熟读精思等,不重视让学生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3.忽视了语言教学中的人文因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思想、情感、文化因素,而在很多语文教学中,这些因素却被忽视。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将现代新知识引入教学内容之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其思维层次。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因文制宜,因题材制宜,因学生的基础制宜,将审美、思想、道德、情感与哲学等融为一体,启发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探讨出一套较为新颖、科学并能体现当代教改特点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建立科学的语文水平测试体系,综合评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没有严格的级别划分,没有分明的奖惩,则提高水平就会成为一句空谈。在一些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对学生的考核流于形式,是造成“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的重要原因,所以针对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特色,制定一个套严格、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对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不无重要。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里层次错乱,原版如此——本站)

    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教学改革要得到高质量的全面推进,一定要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效。在教育中,教师的人格特点、个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业务素质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获取。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关键的环节。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各种进修深造、学习、研究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教学改革进程

    素质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去实施教改方案,是使我们走向教学改革目标的唯一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一)人文课程的设置

    目前,高校专业的调整和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而一些学校为加速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办学效益所采取的某些改革措施,又增加了学生业已过重的负担,这使我们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改革面临更多的客观困难。针对这种状况,以大学语文为中心,构建适合于高工专大学生学习的人文课程体系,开设全校性人文课程选修课,不失为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下文以“文学欣赏、语言艺术、应用写作”系列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中国古典文学欣赏》:我国文学素有“文史合一”、“政文合一”的传统,通过这种学习,能让学生欣赏、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灵魂。

    《世界名著赏析》:一部名著的形成经过时间的筛选,经受了不止一个时代的考验而普遍被人接受,那么作品中所张扬的文化精神一定是值得推崇的。如《荷马史诗》中体现出来的对英雄主义的讴歌,集体主义的赞扬,对丑恶的个人主义的贬斥。这些中外名著都能给人以美感、愉悦和享受。它能陶情养性,又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开设这类课程,对扩大学生视野,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有益处。

    口语交际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日益重要,口才的优劣在某些时候成了估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也是人们综合素质水平差异的反映。《推销语言技巧》、《公共语言艺术》、《口语艺术》等正是针对现今大学生择业中的双向选择、人才走向市场竞争而开设的,既是为了应用,也是为了补白。

    《应用写作》: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有直接社会效用的文书。它是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工具。应用文体多种多样,除通用公文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又有不同的专业文种。因而,开设专门的应用写作课程,将通用公文写作、事务公文写作、专用文书写作,涉外文书写作、生活文书写作等应用写作知识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介绍,对他们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等都会大有帮助。当前,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己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尝试

    针对大学语文教学上的一些消极现象,我们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在教学实践的循环过程中,坚持“加强基础,注意融合,强化能力,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边实践、边修改、边完善,建立起一种适合于课程特点,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新的教学模式。

    1.教学计划

    对于教学计划的改革,我们应坚持这样一种原则:首先要作结构上的改革。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课程教学固然是重要的手段。因而,教学计划不应像一张“课程表”那样用统一模式塑造人,应在课程教学之外,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得到自由的、自主的发展。为此,语文课程的教学计划上只应体现那种基本要求的培养与训练。换言之,教学计划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独立研究和全面发展留下位置。要减轻课内时间,加多课外时间。让学生自由地、独立地发展,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为此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与考核。

    2.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百科全书,它融合多学科知识为一体,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哲学、历史、音乐、天文、地理等各门类的知识。因此,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在“授业”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道”,即在讲解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突出人文素质教育。

    3.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历来是创新的活跃领域,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若能适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收效定会大不相同。如,在教学中重引导、启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深化教学内容。下面略举几例。

    (1)主动思维法。多方面、多层次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能力。教育家叶圣陶曾深刻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摒弃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变灌输为启发(如“问题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接收为主动思维。

    (2)多角度思维法。现在的不少大学生,由于对周围环境缺乏观察,对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缺乏了解,所以,对某些问题往往只有片面的认识,而不能多方面去进行思维,全面地去看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专门引导学生就某件事物或某种观点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从多方面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得出看法完全不同的多种结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逆向式思维法。对于一个问题如果反过来去思考,就可能出现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反的看法,而这种看法也可能是正确的。这种思维方‘式就叫做“逆向思维”。这种“逆向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课堂上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地提出相反的认识。

    (4)宽覆盖(网络式)教学法。语文是一门融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课程,我们利用语文教材宽覆盖的内容,在教学中采用“宽覆盖”(网络式)教学法,既精讲“语文因素”,又讲“非语文因素”的内容,使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则不仅会带来学生
语文素质的提高,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素质也会有长足的进步。这可为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手段

    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中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学习内容,运用录音、录像、多媒体等可视、可听的方式进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以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为例,现在,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被拍成了影片,我们在上相关的文学欣赏课时便可让学生先观看影片,然后展开课堂讨论或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下观后感。通过这一途径,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所有文化因素,学生在经过自己的感情和思考之后,都有可能领受到。反之,若我们一味采用教师在台上照章评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记的方式,则除了教师灌输的内容,学生可能一无所获。

    5.实践活动

    通过在课堂内、外开展演讲、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让学习营销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学习推销技巧,同时体味综合素质的重要。

    四、灵活、客观的考评方法

    根据大学语文内容广博、复杂的特点,在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语文水平时,不再进行传统的以知识识记为重点的考核方式,而是将平时的写作训练、口语表达、文学欣赏、书法等均列入考评之中,综合评定。这样既能科学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实践与学习。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386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