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曹坚:“大学语文”基础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设想
【时间:2008/11/10 】 【来源:市场周刊.管理探索 2004/S2 】 【作者: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曹坚】 【已经浏览3702 次】

    摘要:“文革”结束、全国恢复大学招生以后,“大学语文”公共课一度被引入许多高等院校,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教学工作进入了一个进退维谷、急需全面改革的境域。研究就这一问题,从目前现状、学生需求、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设想。

    关键词:大学语文;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是指除中文专业外的其他各专业,大学一年级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俗称”大一语文”。

    解放前,语文课在各大学中普遍开设,建国之初仍保留此课程,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大调整之后(除中文等少数专业外)大学语文课被全面停止。大学生(除中文专业外)若要进一步了解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文化,扩展文化知识面,提高人文素质,只能从凭兴趣的自学和极少数的有关讲座来获得。

    文革结束后、全国恢复大学招生,许多莘莘学子迈进大学课堂,得以进一步深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语文课仍迟迟没有进入课堂。八十年代初,包括一些大学校长在内的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方面努力,”大学语文”课才在中断了二十多年后,先后在许多高等院校中重新开设,这一现象曾被有识之士誉为”注入高等院校的新气息”。又一个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学语文”调整的教学工作,却已走入了一个进退维谷、急需全面改革的境域。

    一、现状

    从教学方面看:凡开设大学语文的高校,大多没把这门课确定为“公共必修课”,开与停、课时的多少案情况,都视各专业课时的松紧和校系领导重视程度而定,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和指导性意见,课程、课时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可以选择的教材太少,且编写体例陈旧、缺乏新异。再者,教师教法陈旧,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及现有的教材基础上较全面、深人地开展教学(多数只能停留在就选文,介绍作者、简介背景、讲析作品、阅读欣赏等中学的基本模式上),很难达到给学生健耳目一新、扩展知识的程度,因此,难以广泛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生方面:他们普遍年轻旺盛、思维活跃,但思想认识有所偏差;智商较高,但情商却不很高。部分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及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与港台同龄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致使一些学者专家不无遗憾地公开指出:目前我们的大学生文化水平下降,人文素质下降。

    一方面是学生素质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大学语文教学极不乐观的状况,使得这样一门加强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及人格品质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公共课,学生普遍不感兴趣,以致于很难达到本来设想的目的。怎样全面改革教学模式,达到教育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

    教学中我们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状况,了解他们对哪些知识较感兴趣,哪些知识是他们最想学习、最想获得的;我们不仅要知晓我们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更要了解学生需要些什么,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曾做过的一些调查了解其结果值得我们关注。

    1、”语言”、”文学”两项,学生想进一步学习的是”文学”。

    2、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三项中,学生最感兴趣、最想进一步学习提高的选项绝大部分选择了“古代文学”。

    3、按“文学发展过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如:在“诗经”、“诸子百家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几项中,学生最熟悉了解的前三项依次为:“唐诗”、“明清小说”、“宋词”。

    4、最熟悉、了解最多的三项所达到的程度及情况,其中:

    “唐诗”:了解几位主要诗人,会背一些名篇诗作(主要是绝句和律诗),了解一些有关诗歌的简单知识。

    “明清小说”:了解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不少明清小说,但大多是从影视剧及通俗读本中获得,通读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四大名著原作的寥寥无几,读过两本的不到30%。

    “宋词”:与了解唐诗的情况差不多(大多还不如唐诗)。

    由此可见,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文学知识绝大部分是从中小学课堂上及影视剧中获得。他们在中、小学时,课业负担太重,很难去读一些文学原著,广泛、深人地学习更是不可能的。他们最感兴趣、最迫切想获得的知识(文学上),应该是已有一定了解,但远感不足的知识,这些方面应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抓住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面”(文学发展过程)与”点”(某方面、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能真正有效地学到些东西,从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三、急需新颖、多样的好教材

    大学语文可供教师选择的教材太少,现有的教材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1、千篇一律的“文选式”,缺乏新颖性,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大学语文》公共课教材,大都采用的是古老而陈旧的“文选式”编写方法,有所不同的只是在于,有的是按文学史前后顺序分单元选文;有的是以文体分类选文;有的是以“实际内容或特色”分组选文,以期达到以“文选”讲“文学”的目的。就每篇文章编写形式而言,基本上是:阅读提示,作者、作品简介,所选文章,注释,思考练习几项,这与中学课本没多大区别,这种形式很难吸引学生、给学生“耳目一新”感觉。

    况且就“文选”讲“文学”,往往“支离破碎”,很难达到全面、深入地学习提高的目的。学生学完《大学语文》后,总体感觉只是在原中学的基础上多学了几篇”范文”而已,很难形成整体上的进步和提高。

    2、与中学《语文》教材缺乏有机衔接

    《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其中有许多是中学课本的选篇,加上高中教师给学生扩展的内容,将近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篇目是中学时期学过的。从“阅读提示”和“思考练习”等要求来看,《大学语文》的要求并没有在中学课本基础上扩展和提高,甚至有些还低于中学《语文》的要求。这样的教材,教师难教,学生学习起来也兴趣大减。

    好的教材应难易适度,可讲、可读性强,并有较大的延伸性,适合教师教及学生今后进一步扩展学习。教材编写形式力求多样、新颖、实用,不一定千篇一律“文选式”,可“文选”、可“文学史”、可“断代史”、可“某一形式”选讲、可“某一知识点”讲解,应注重“面”(文学发展史)与“点”(某项或某个知识点)的结合。要既有文学史的内容,使学生全面完整地了解悠久灿烂的文化,又有作品的讲析欣赏,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利于今后的自学与自我扩展。好的教材应是个“范本”,可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又不拘泥,使教师教学有发挥、拓展的空间。

    四、改革讲授内容及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应根据学生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及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兴趣为先决条件,以传授知识为重要手段,以培养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达到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1、以“文学发展史“为背景,概括、认识,构成完整的“源流”框架

    大学语文教学,应通过讲授使学生对我国传统的悠久灿烂文化,有一个概括、全面、广泛的认识,把中学所学的各个“散落”的“点”(古代选篇),通过“文学史发展”这条“线”串联起来。可安排10一20学时,概括讲解文学起源、发展,各文学形式的产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交融等等,构成一副有机联系的完整文学发展“源流”框架。与此同时,还可概括讲析或提及些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作品(包括中学所学过的内容),给学生开出一些各时期、各文学形式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供学生课余阅读和进一步自学提高。这样的讲授,要求教师既要全面系统地把握,又要简洁、概括地讲析;既要有别于中学《语文》的讲授方式,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又要与中学学过的内容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相联系,更多地扩展、讲授学生所没接触过的新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全面地认识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

    2、“知识点”的深讲、细讲

    有了对古代文学全面、广泛认识,还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感到真正学到了些东西(而不是印象不深,支离破碎)。可安排20一30学时,抓住某个或几个“知识点”较全面、细致、深入地讲授。再如学生最感兴趣的“唐代诗歌”、“唐宋词”或其他某一文学形式,如“古代小说发展”、“古代诗歌发展”等等。讲析它们产生、发展、渊源及对后世的影响,讲解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分析、鉴赏各种代表作品,使学生较扎实地学到些完整的新知识,给学生既有理性的、又有“有血有肉”的感性认识,从而陶冶情操、提高文学水平和素质,养成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学习、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学到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以利于今后的自学和扩展。

    3、现代及当代文学的发展、思潮,人们关注的流派、交点、现象等,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讨论”等形式进行讲授、研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从而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应从最基本的做起,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方面来。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状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需求,并在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多样化和教师的讲授内容及教学方式诸多方面进一步探讨和改革,只有这样大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开创更加广阔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曹坚(1961-),男,江苏南京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499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