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许连军:全新的理念,广阔的视野——丁帆《新编大学语文》的价值定位
【时间:2008/11/5 】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11月/11日/第013版 】 【作者: 许连军】 【已经浏览4438 次】

    办好高等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进行课程建设同样如此。开设“大学语文”的最初倡导源自一种教育理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的面世则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崭新的融贯“现代人文意识”的教育理念。

    高等院校“大学语文”课的开设始于1978年,得力于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两位著名教育家的倡导。针对高等院校的理科生和非中文专业的文科生,旨在“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这一倡导和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是针对受“文革”冲击之后的高等院校语文水平普遍较为低下的现状。由此引发了“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狂潮,各类大学语文教材达数百种之多,其间不乏水平低下、滥竽充数者。即便是在当时看来立意明确、选文经典、体例合理且较为新颖的个别教材,由于时代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现在看来也显得过时,已成明日黄花。所以,在新的世纪为适应高等教育的新发展亟需编写全新的大学语文教材,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和品位,我们欣喜地看到南京大学丁帆教授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立足于宏阔的视野,秉持全新的理念,以精美的选文、新颖的体例出现在新世纪的大学校园里,夺人眼目。

    作为一个十分关注“大学语文”教学的高校教师,我常常思考高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价值的定位问题。我认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最好是将培养人文素质的最高目的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工具性结合起来,但在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怎样结合的问题。是以人文性为主线,将工具性融贯其中,还是将工具性作为主线,将人文性附着其上?两相比较,我以为前者优于后者。《新编大学语文》就是以人文性为主线,融贯工具性,立足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其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这种做法类似于生活中目光远大的“战略家”在追求大目标的过程中成就许多小的计划,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如果反过来就会显得琐碎短视而无长远的目标与追求。

    《新编大学语文》从体例上看,令人耳目一新,将一百多篇精美而又经典的选文(全书连同附录共选古今中外各体各类文章105篇)分为十二个专题(或说单元),选文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文类,其内容则包涵了历史、文化、文学、人生、哲学、审美、学术之道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不能说无所不包,但可以说包罗万象,极其丰富多彩。从实践操作层面来说,《新编大学语文》中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做法,在每篇文章的分析和阅读中都运用了对比阅读和延伸阅读的教学方法,这给教与学都带来极大的灵活性,能够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大学语文教学。

    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就是历代的文化经典,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不一定要等历史来筛选。《新编大学语文》尽管只是一部教材,编著者却表现出了一种极强的文化使命感,他们提出了“新经典原则”这一全新的理念,真是当代社会文化现象,遴选当代文学经典,不等历史和时间来筛选,替当代青年和后人甄别出自己时代的经典,这需要勇气,更需要识见,编著者身上所体现出的文化使命感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赞叹的。

    此外,《新编大学语文》还在选文的审美性、趣味性上下功夫。如“文心诗品”、“美的历程”等单元专为引导学生认识美、理解美、发现美和欣赏美而设置,而且对其他包含各种文化现象的非文学写作文本也做了选择上的努力与尝试,强调这些内容必须呈现出美的文理、美的文辞或美的情感。特别注意选文的多样性、广泛性,广泛关注当代热点话题,如文明冲突与对话、科学理性和技术的两重性、人与自然共生、反思大学人文教育和科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均有很好的体现。

    《新编大学语文》只不过是一部教材,但编著者所倾注的心血,融贯在其中的“现代人文”教育理念及其所体现的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则令读者动容。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997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