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研究

张辉忠:大学语文教材编选改革新论
【时间:2008/11/5 】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2003.6 】 【作者: 沙市大学 张辉忠】 【已经浏览4845 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原有的大学语文教材已渐渐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大学语文教材应从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并重、平列式编选与螺旋式并举、将写作、逻辑、语法、修辞与作品选融为一体等三方面进行编选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教材;大学语文;改革


    大学语文教材一方面要按照本学科系统本身的内在逻辑来组织编选,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大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来组织编选。前者是教材编选的逻辑顺序,后者是教材编选的心理顺序。大学语文教材的两重组织编选是一个过程的一始一终,心理的组织编选为始,逻辑(论理)的组织编选为终,应由心理的组织编选渐进于逻辑(论理)的组织编选,使二者水乳交融,汇成一体。除此之外,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还应注意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平列式编选与螺旋式编选并举

    《大学语文》教材编选排列一般有直线平列式和螺旋式两种。所谓直线平列式排列,是指本教材在各个教学阶段前后一贯地排列,没有循环往复的编排。所谓螺旋式(也称圆周式)排列,是指在各个教学阶段,以逐步加深程度和扩大范围的方式排列。应该把两种编排方式不同程度地结合起来。要结合,必须合理分配广度和深度。因此,大学语文教材编选的知识要有一定的广度,以适应大学生广泛的求知欲;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深度,以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笔者认为:由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织省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专家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分配广度、深度较合理,既没有低估大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而让教材的范围过窄,程度过浅,分量过少;也没有高估大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而让教材的范围过宽、程度过深,分量过重。在充分肯定其编选方面成功之处的同时,笔者认为仍存在平列式编选有余、螺旋式编选不足等问题。

    无论是梁代的《昭明文选》,还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才、吴调侯两人编选评注的《古文观止》都主要采用了直线平列式的编排方法。就拿《古文观止》的编排来说吧,按周文、秦文、汉文、六朝唐文、唐文、唐宋文、明文的顺序排列,与《大学语文》教材所选作品均按时代顺序排列一样,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进程。鲁迅先生高度评价《古文观止》“远在名家的专集之上”,又说“选本(指《古文观止》)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

    笔者还认为:《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古代、近代诗文和《古文观止》所选编的古代散文一样,篇幅短小,大多脍炙人口,易于记诵。编选的现、当代作品和外国名著也大都具有篇幅短小、脍炙人口的特点,只有《水浒传》中的《吴用说三阮撞筹》、曹雪芹的《抄捡大观园》、鲁迅的《离婚》、赵树理的《传家宝》、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等长篇小说节选或短篇小说例外。无《三国演义》、《西游记》节选抑或是遗憾。

    尽管以上论述了直线平列式编选的许多优点,但也有个中不足,这不足需由螺旋式编选补充。平列式编选与螺旋式编选有机结合所编选的《大学语文》教材,必然会促进教学渐进和跃进两个过程的完成。朱熹曾说过,学习要“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渐进是基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需要长期的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消化吸收,这主要靠平列式编选教材完成;在渐进的一定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跃进现象,这主要靠螺旋式编选教材完成。我们编选好《大学语文》教材,必须做到平列式编选和螺旋式编选并举,才能促进渐进和跃进两个过程的实现。

    由胡忆肖、江少川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5月出版的全日制高等学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与上文提到的由陈安湖、张国光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于1991年2月出版的《大学语文》(自学考试教材)相比,所选作品篇目基本上没有雷同。特别是前者首次选编了公安派袁宏道的《灵岩》、竟陵派谭元春的《再游乌龙潭记》、曹雪芹的《菊花诗(选四首)》、台湾作家余光中的《登楼赋》、台湾作家白先勇的《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余秋雨的《道士塔》、[美]海明威的《杀人者》、[美]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法]莫泊桑的《两个朋友》、[俄]列·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等大量名著名篇,的确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由胡忆肖、江少川主编的《大学语文》和由江少川、胡忆肖主编的《大学语文导学》颇具平列式编选和螺旋式编选并举的优点。由新加坡远东国际出版公司于2002年11月出版的、由湖北工学院杜湖湘等牵头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分“作家作品简介”、“正文”、“赏析”、“思考与练习”四部分,将“赏析”与“课文分析”结合编撰是有益的尝试。该教材还首次将“注释”由“尾注”改为“旁注”,开“旁注”编写之先河,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将写作、逻辑、语法、修辞与作品选融为一体

    《大学语文》教材编选要做到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并重,平列式编选与螺旋式编选并举,就必须将写作、逻辑、语法、修辞与作品选融为一体。笔者建议:将原《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选、写作知识、语法修辞三大块融合成一大块,将写作知识、语法、修辞知识化整为零,分解到作品选中,以补充心理顺序与螺旋式编选的不足,以实现教与学中的飞跃。

    限与篇幅,本文不能面面俱到,下面仅从模仿化用和联系比较方面谈谈如何将写作、逻辑、语法、修辞与作品选融为一体的问题。

    按原《大学语文》教材组织写作教学,教师教得生硬,学生学得生硬,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得缓慢,更达不到写作教学中质的飞跃。笔者认为:新编大学语文教材应该重视从模仿化用和联系比较着手,吸取大手笔们的切身经验,达到较快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大手笔们学写作无不始于模仿,终于化用,“师其意而不师其辞”,“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托尔斯泰曾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吸取”中包含模仿,“往前走”就是化用。鲁迅先生模仿了俄国果戈理《狂人日记》这种日记体小说的形式,首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日记体小说的形式。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虽然也以《狂人日记》为题,但决不同于俄国果戈理的《狂人日记》,这就是他始于模仿,终于化用的结果。笔者建议将鲁迅的《狂人日记》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都选入大学语文教材,让师生自己分析前辈作家模仿和化用的轨迹,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定大有裨益。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师承乐毅的《报燕王书》,宗福先的剧作《于无声处》师承曹禺的《雷雨》,曹禺的《雷雨》师承亚·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大雷雨》,也都是模仿和化用的典范,均应选入教材。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曾用“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怜”两句诗,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这里也蕴含他模仿和化用的轨迹。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对南朝乐府民歌清商曲辞中的《子夜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模仿与化用。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同样是对乐府新声无名氏之作“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晚鸦,一带山如画,懒没没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的模仿和化用。若将上举两首古诗和两首词曲同时收入《大学语文》教材,让师生自己咀嚼判断,找出它们在写作、逻辑、语法和修辞诸方面的异同,对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也一定大有裨益。

    大学生在学习写作中,模仿和化用重要,联系和比较也很重要。比如将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苦恼》中的男主人公——车夫姚纳·波达波夫,与鲁迅写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农妇祥林嫂进行多方面的联系和比较,就很有价值。姚纳的爱子“多半是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祥林嫂的后夫年纪轻轻,断送在伤寒上,更凄惨更使祥林嫂揪心的是她的爱子阿毛不幸被狼给衔了去。姚纳和祥林嫂痛失爱子相同,向人说苦恼叙不幸相同。一个是19世纪80年代中期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冷酷淡漠何其相似。姚纳是不能向人说苦恼,只能向小母马说苦恼,世人不如马;祥林嫂是先可以叙不幸,后无人再愿听。细节不同,悲剧色彩一样。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评判姚纳和祥林嫂谁更可悲。

    从修辞学看,姚纳向人四次说苦恼最后向小母马一次说苦恼,采取的是“避复”的修辞手法,说苦恼的语言因述说对象而异,恰如其分,说明姚纳的正常;而祥林嫂一字不改地反复叙说她日夜不忘的故事,说明她的反常;无论是正常还是反常,都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罪恶。只不过姚纳向人说苦恼是用的“避复”的手法,而祥林嫂向人叙不幸是用的“重复”的手法罢了。通过联系和比较,也能找出它们在写作、逻辑、语法和修辞诸方面的异同,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一定大有裨益。

    以上所举鲁迅的《狂人日记》和《祝福》虽然被选入高中课本,但与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和与俄国契诃夫的《苦恼》进行模仿与化用、联系与比较方面的分析,不但不会感到“炒现饭”,而且还可对写作、修辞等教学作螺旋式的深入研究,也符合大学生们追求新知的心理。从以上分析可知,通过模仿和化用,联系和比较,将写作、逻辑、语法、修辞与作品选融为一体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虽非全豹,可窥一斑,在将来选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将写作、逻辑、语法、修辞与作品选融为一体,是应该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报载: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将进行部分调整。从2001年开始,调整以后的内容将成为命题的依据。以前考题中的阅读材料一直坚持从课本中截取段落,考题不能跳出教材范围。从2001年起,考生在词句的用法、文章的欣赏能力等方面也要能灵活运用到别的文章上去。实现举一反三、以考促学、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大学语文(专科)》试题也应该作相应的改革。这就对《大学语文》教材将写作、逻辑、语法、修辞与作品选融为一体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必须进行更加彻底的改革。

    责任编辑 唐伟

    作者单位:沙市大学社科系,湖北 荆州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804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