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吴艳玲:《大学语文》注释摘疵
【时间:2008/11/2 】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2年2月 】 【作者: 绍兴文理学院 吴艳玲】 【已经浏览5533 次】

    摘 要:本文认为,教育部组编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的最新版本,在古文注释方面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通假未当;二、取舍欠准;三、释义有误等。

    关键词:大学语文;注释;错误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主编、“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大学语文》最新版,自1996年首次出版以来,成为最权威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之一。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书中加重了古代文学的份量,增选了不少最能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精华的文学作品。在编排形式上也打破了以往的惯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必将有力地推动各高校非中文专业《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作用。然而,不尽人意之处也在所难免。本文就其注释存在问题略举数端,以就正于大家。

    一、通假未当

    (1)本为通假字,有些未做通假字解释,意似可通,然均未精当。如《孔孟语录》P5[46]注释,“衡”为权衡。此解似略牵强。据杨伯峻《孟子注译》引赵歧注云:“衡,横也。横塞其虑于胸臆之中。”“衡”通“横”,意义与“塞”、“困”相近。“困于心,衡于虑”可释为“心意困苦,思虑阻塞”,两相对举,通顺。又如《垓下之围》P132 [41]注:“面之:面对着项王。”不确。张大可《史记选注讲》释“面”通“偭”,以背相向。按,吕马童追赶项羽,本来面对项王。项羽反顾,吕马童与羽有旧,故背而不与之言。《辞海》释“面”通“偭”一条即取此例。有些应该指明通假的却含糊带过。如《又与焦弱侯》P24[34]注仅注出”穿窬(yú):挖墙洞。指偷盗行为。”未注明“窬”未通“逾”。又如《西湖七月半》P268②注“优傒(xī):乐伎与奴仆。”据《辞海》,“傒”通“奚”,为古代奴隶的一种。

    (2)本非通假字,却误做通假字。如《滕王阁序》P232[17]注“假”通“暇”,空闲。《辞海》解“假”有“假期、休息日”之义,不见有与“暇”的通假用法。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P5[13]就“十旬休假”说明是“唐代制度,每旬休假一天。”而不提通假。有的选本“假”作“暇”,如方铭、阮显忠《古代散文选析》P121作“十旬休暇”。

    二、取舍欠准

    有些注释如果就词论词,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辨别,则发现释者就某词义所作的选择或差之毫厘或失以千里。如《长恨歌》P202[38]注“耿耿:明亮貌。”本来原句“耿耿星河欲曙天”,表明长夜将晓,星河已暗。如果星河明亮,应是夜深沉时,与文义不符。孟庆江《长恨歌五十七图》P36解为“微明的样子”,就很贴切。又如《祭十二郎文》P171○40注“其信然邪:难道是真的吗?”“其”显作“岂”解。可是原句表示的是猜测,不是反问。“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勾勒出抒情主人公极端悲痛时始而痴想既而设疑的种种情态。“其”应解释为“是……还是”,表选择。又《黄州新建小竹楼记》P16[38]注“嗣:继承。”“嗣”本有“继承、继续”之义,继承的是事业、志向等,接抽象的东西;继续的是某项工作,接具体的东西。从原文看“嗣”应解为“继续”,“嗣而葺之”,即可译为:“继续修缮竹楼”。又如《梅圣俞诗集序》P278[21]注“不果荐:没有真正荐举他。”“果”作“真正”解。从文中意义看,宰相王曙从未向皇上推荐过梅氏,故取“最终”义为佳。“不果荐”即“最终没有荐举他”。如《前赤壁赋》P57[42]注“骤得:轻易取得。骤:骤然、突然。”此解很勉强。牛宝彤《三苏文选》P226[47]注“骤得:多得,频频而得。”按《楚辞·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王逸注:“骤,数也。”两处同样表达主人公对清风明月、良辰美景不常有的慨叹。因而“骤”同样释为“屡次”,较为合理。又如《垓下之围》P132[16]注“田父”为“老农”。“父”有时表示对老年人的尊称,如尼父;有时仅表示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按,项羽一伙,在逃跑途中,正值狼狈之际,会有讲究礼节的心绪么?此处“田父”取“种田人”之义更合适,也恰如张克勤、张盛如《〈史记〉精华注释》中所释。再如《强学会序》P98[26]注“桀黠:凶狠而狡黠。”文中本以“桀黠”形容不幸沦于异族统治之下的高门世族之家,象东晋王家、谢家等,作者的同情、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应当采用王祖献《古代散文选析》中的说法,释“桀黠”为“优秀而聪慧的人”。又如《吊古战场文》P242[18]注“事:战事、战争。”原句“多事四夷”,“事”前为状语“多”,后接宾语“四夷”,应解作动词,释为“从事征伐战争”。高文、何法周《唐文选》注即采用此说。

    三、释义有误

    (1)将整句所包含的潜在意义强行附加到某一具体词上。如《少年中国说》P106[26]注“遑:无暇。”据《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遑”皆作“闲暇”解而无“无暇”义。原句“遑恤明年”是一反问,很显然,教材编者是注意到这一点的。但编者据其反问语气而把重点词语作否定解,就不正确了。“遑”仍应解作“闲暇”,翻译时要带上反问语气,“遑恤明年”可译为“怎么有闲暇顾念明年呢?”

    (2)行政区划和地理名称及地理方位有误。如《望天门山》P260①“天门山”注解为“在安徽当涂县西南约二十里处,山分为二,东称博望山,西称梁山。”这里二处有误:“西梁山”误称作“梁山”;西梁山不在当涂县境,而在江西面和县境内。据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P333言“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江南通志》亦持此说。又如:《长恨歌》P200②“语出汉李延年诗:‘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其中“南方”一词错误,应作“北方”。

    (3)人名错误。如《长恨歌》P200④注“杨玉环本是蜀州司户杨玄瑛之女,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这里杨的父名和叔名皆有误。其实,杨玉环的生父杨玄琰早死,杨氏由叔父杨玄王敫养大,后来由叔父杨玄珪带入长安。又如《梅圣俞诗集序》P277⑧注“荫补”时,言“梅尧臣因其叔父梅洵而受荫,得任河南主簿。”此处梅氏叔父本名梅询误写为梅洵。据《宋史·梅尧臣传》:“梅尧臣……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初未为人所知,用询荫补为河南主薄。”

    (4)时间推断错误。如《登西台恸哭记》P91[11]注“又后三年:指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是文天祥殉国的次年。”同页17注”又后五年:指至元二十七年(1290)。”两处时间不对。文中第一、二自然段六处提到时间,其脉络非常清晰:“开府南服”指景炎元年(1276)元月,文天祥在南方建立府署,聚兵抗元;“明年,别公章水湄”,于景炎二年(1277)春正月,作者谢翱与文天祥诀别;“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文天祥于帝曰丙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俘,次年(1279)被押送燕京,北行途中经过睢阳和常山;“又后三年”,当指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文天祥于这年就义;“又后四年”,指至元二十三年(1286),文天祥殉国后四年;“又后五年”,当指至元二十八年(1291),与本文写作时间(1291)正好合拍。四川大学《宋文选》P574的时间推演是正确的。

    (5)注音错误。音调有误的,有:《<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P145⑨注“糨”误作jiāng应为jiàng。《登西台恸哭记》P92[32]注“渰浥”(yān yì)浡(bó)郁:云气浓郁而蒸腾的样子”,据《辞海》:“渰”作“云兴起貌”读作“yǎn”。《祭十二郎文》P172注“窆”误作biān应为biǎn。同页注“飨”误作xiāng应为xiǎng。《滕王阁序》P232[24]注“潦(lào)水:雨后积水。”“潦”作“积水”解时应读作lào。又如《秋水》P44[46]注“顼”误作xù应为xū。四声调号放置错误的,有:《归园田居》P47[11]注“日爱”误作aì应为ài。

    (6)注释序号错误。如《滕王阁序》P202注释中,序号[83]误为[93];序号[88]误为[83]。

    (7)书名错误。《滕王阁序》P235[74]释班超故事时云:“事见《汉书·班超传》”,其实,班超事应见于范晔之《后汉书》。

    四、其它

    (1)语焉不详。如《祭十二郎文》P170注“韩氏两世:专指韩云卿的子孙两代。”韩云卿何许人?课文正文中及课后注释没有提及。查冯中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P34[14]“先人:韩愈指自己的父亲韩云卿。”同页[17]注“韩氏两世:这里专指韩云卿一支的子孙,即韩愈和老成这两代人。”两注互为补充,清楚明了。

    (2)字词形不一致。或文中前后不一致,如《滕王阁序》P231[10]注“俊采:有才华的官吏。采,通‘寀 ’,官吏。”但课文中原句为“俊采星弛”,出现了字形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虽然,“采”同“彩”两者互换不为错,但既是注释,应与原文保持形态上的统一。或与通行本不一致,如《长恨歌》P200[14]录《长恨歌传》中所记载的民谣有“有女勿悲酸,生男勿欢喜。”而据多个选本,如孟庆江《长恨歌五十七图》附录、周天《〈长恨歌〉笺说稿》P66转录,皆是“喜欢”而不作“欢喜”。虽然两词只是词序颠倒,含义一样,但是,既然是引用,当不变其原作的原汁原味。

    (3)纯粹技术性错误。P49《绵琴》题下介绍作者时,在“李商隐”的生年与卒年边上都打上“?”,作“李商隐”(813?—858?),两个问号纯属多余。此外还有当注未注的,此不赘言。

    作者简介:吴艳玲(1969-),女,安徽潜县人,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馆员。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047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