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王庆堂:华东师大版《大学语文》文言注释献疑
【时间:2008/10/19 】 【来源:娄底师专学校 1994年第1期 】 【作者: 王庆堂】 【已经浏览7214 次】

    华东师大出版的《大学语文》,是全国二十所高校组成的教材编审委员会,以及它所推选的编委和正副主编的辛勤劳动成果和集体智慧结晶,是一部深受全国几百所高校以及各省市大学自考的广大师生所热烈欢迎的好教材。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愚以为这本《大学语文》的文言注释,基本上做到了准确、简明、扼要.只有个别地方,似乎尚有欠妥之处,特此提出,略表野人献芹的鄙薄之意,以供有关专家修订五版时参考。同时,也恳切希望该书的正副主编和编委们,以及其他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教。

    一、《逍遥游》(节选)

    原文: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5] 垂天:天边。垂:通“陲”,边。此句形容鹏翼之大,象天边的一大块云。
    改注[5] 垂天:悬浮天空。垂:悬挂,此处指悬浮。全句指鹏鸟背负青天,它的一对翅膀,就象那悬浮万里长空的两大块云彩。
    说明:
    l、从原句来分析。虽然,垂,可以通“陲”,但此处不能通用。否则,作者为什么不写成“其翼若天垂之云”,而要写成“其翼若垂天之云”呢?须知:“垂天”,是动宾结构,指悬浮天空;而“天垂(陲)”是偏正结构,指天的边缘。
    2、再从原作来分析。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由此可知:鹏之背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一是它飞行之高,即“背负青天”,“绝云气,负青天”。所以鹏之翼,就必然是悬浮万里长空了。这也就是“其翼若垂天之云”了。

    二、《东门行》

    原文: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注释[5] 他家:别人家。但愿:只希望。
    改注[5] 他家:别人的妻子。“他家”与“贱妾”对举。但愿:只希望。

    原文:咄!行!
    注释[11] 行:走,表示坚决要去。
    改注[11] 行:去,走开!
    说明:

    改注[5] 说明:
    “他家但愿富贵”与.‘贱妾与君共铺糜”,是上下互文的紧缩句,如果将其补足,即成这样:“他家但愿与夫共富贵,贱妾却愿与君共铺糜”。上下两句形成强烈的正反对照。“他家”与“贱妾”形成鲜明的正反对举。古代女以男为室,男以女为家,所以“他家”即“他人的妻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别人的妻子只希望与自己的丈夫共享荣华富贵,我这个贫贱的女人却心甘情愿地与您共度痛苦饥寒。充分显示了女主人公那种淳朴、善良,但却缺乏反抗精神的性格特征。

    改注[11] 说明:
    行!是诗中男主人公吆喝自己的妻子快点走开。因为诗的前面有“舍中儿母牵衣啼”之句,由于她要“牵衣啼”,不让他去,所以他就吆喝她“行!”。

    三、《进学解》

    原文: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注释[10] 爬:爬梳,整理。罗:搜罗。剔:剔除,区分。抉:挑选。这句和下句刮垢磨光,都是比喻对人才的选拔、培养。
    改注[10] 爬:发掘人才。罗:搜罗人才。剔:剔出庸人。抉:挑选能人。刮垢:清除污腻。磨光:磨砺光洁。比喻帮助已被选用的人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前一句,指选拔人才,后一句,指培养人才。

    原文: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注释[12] 多而不扬:谓额满见弃。扬:举用。
    改注[12] 多而不扬:有杰出才能的人而不被选拔、重用。多:胜过,超出,此处指杰出。扬:抬高,举起,此处指选拔、重用。
    说明:

    改注[10] 说明:
    注释[10] 爬:爬梳。但“爬梳”有二义,一是“抓搔梳理”(抓搔头垢,梳理头发)一是“整顿治理”,却都与选拔人才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注释的[10]对“刮垢磨光”,没有明确地分别指出它的本义和喻义。“爬罗剔抉”,旨在说明选拔人才。“刮垢磨光”,旨在说明
培养人才。注释[10]将这二句笼络解为挑选、培养人才,界限并不分明,行文并不严谨。

    改注[12] 说明:
    “盖有幸而获选”与“孰云多而不扬”形成强烈的正反对照,意即大概只有那种(虽然没有才能·却)非常侥幸地被选拔出来的人,又有谁能够说(竟然有人)虽才能杰出,却不被重用呢?这两句话,实为全文张本,贯穿在后面整个的师生对话、扬师抑生(当然它的抑扬是特意颠倒的)之中,“盖有幸而获选”之“幸”,即与“兹非其幸欤!”之“幸”遥相呼应。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

    原文: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注释[24] 萦:围绕。青:指山。白:指水。
    改注[24] 萦、缭:同义词,都有围绕之意。青、白、指晴朗的天空浮现的青色、白色的云彩。

    原文: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注释[27]—[30]:
    [27] 颢(hào)气:大自然之气。
    [28] 涯:边沿。
    [29] 洋洋乎:徐缓不急的样子。造物者:指天地自然。
    [30] 穷:尽。

    改注[27]—[30]:
    [27] 颢(hào)气:a.正大刚直之气。b.洁白清鲜之气。此处指后者,即“大自然之气”。句中指“大自然”。
    [28] 涯:边沿,极限。
    [29] 洋洋乎:“洋洋”与上句的“悠悠”,是同义词。都指广远无涯。乎,语助词,表赞叹。造物者:创造万物的主宰,此指大自然。游:往来,交游。此指“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30] 穷:尽头。

    说明:
    改注[24] 说明:
    因为作者是“穷山之高而止……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且“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真所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了。此时此刻,作者站在“西山”之巅,放眼四顾,只见“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所以围绕西山的应该是万里清空中浮现出来的青色、白色的象游丝似的云彩。根本不是什么山,更不是什么水。实践出真知,如能选择一个天朗气清的良辰,作一次登高望远的壮游,定能心领神会。

    改注[27]—[30]: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和“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是对偶句式。“悠悠”与“洋洋”都是形容西山遥远无穷尽。“与颢气俱”和“与造物者游”,既是指西山“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更是指作者“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而莫得其涯”和“而不知其所穷”,都是指西山莽莽苍苍,根本望不到它的边际。这个意思相似的对偶句,都是对“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作进一步的形象化描述。

    五、《长恨歌》

    原文: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注释[14] 醉和春:醉意中含着春情。
    改注[14] 醉和春:带着醉意陪伴皇帝欢度春夜。
    说明:
    改注[14]说明:
    因为“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这个对偶句中,“侍”与“和”对衬,都有“陪伴”之意。而“夜”和“春”上下互文,都是“春夜”之意。“春夜”,指男女纵情欢乐的良宵。

    六、《望海潮》

    原文: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注释[12] 羌管弄晴:笛声飞扬在空中。羌管:即羌笛。
    改注[12] 羌管弄晴:此句与下句“菱歌泛夜”互文,指从白天到黑夜,人们泛舟西湖,或吹羌笛,或唱菱歌,纵情游乐。羌管:即羌笛。弄:本指“奏乐”或“乐一曲”,此处指游乐。晴:与夜对举,二者合指白天黑夜。

    原文:千骑拥高牙……
    注释[14] 千骑:指随从之多。牙,牙旗。树在营门前的大旗。这首词传说是柳永写给他的老朋友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当时驻节杭州,高牙当借指他;词中所写显贵出游亦是称颂孙何地位的显赫。
    改注[14] 千骑:唐武官名。高牙:大将的牙旗,亦泛指居高位者的仪仗。这首词传说是柳永写给他的老朋友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当时驻节杭州,千骑,当借指他,高牙即指他出游时的仪仗。词中所写显贵出游,亦是称颂孙何地位的显赫。
    说明:

    改注[12] 说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是一个上下互文的对偶句式,应当把两句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理解。如果把它们分割开来,一句一句的来机械地理解,是行不通的。“晴”与“夜”对衬,由于这里需要用平声字,故以“晴”代‘旧”。“晴”“夜”,即白天黑夜。当然,“晴”在这里也包含晴朗之意在内。

    改注[14] 说明:
    1、“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千骑”而不是“高牙”。
    2、千骑:唐武官名。府太宗时称为百骑,唐武后时改称千骑,唐中宗时改称万骑。柳词中的“千骑”,即借指孙何,并不是什么指随从之多。

    七、《秋声赋》

    原文: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注释[12] 一气之余烈:秋气的余威。一气:天地间混然之气,这里指秋气。
    改注[12] 一气之余烈:大自然的强大威力。一气: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此处指大自然。余威:强大的威力。余:饶足,此处指强大。烈:火势猛,此处指威力大。
    说明:
    改注[12] 说明:
    因为“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的那种“摧败零落”的景象,正是大自然的强大威力所造成的。原文“脱”字后面应用冒号而不应用分号。

    八、《前赤壁赋》

    原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注释[5] “明月之诗”两句:《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jiǎo)人僚兮,舒窈纠(jiáo绞)兮,劳心悄兮”。“窈纠”与“窈窕”音近。
    改注[5] “明月之诗”两句:指曹操《短歌行》。曹诗中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诗句。“明月之诗”是从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窈窕之章”是从诗歌的艺术成就来说的。“窈窕之章”,即美好的诗篇。“窈窕”,美好貌。

    原文: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注释[20] 怨:哀怨。慕:眷恋。
    改注[20] 怨:哀怨。慕:仰慕、羡慕。

    原文: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注释[46] 挟:携带。飞仙:神仙。遨(áo)游:漫游。
    改注[46] 挟(xié):倚仗,依靠。飞仙:能腾云驾雾在天空飞行的神仙。遨(áo)游:游乐。

    说明:
    改注[5] 说明:
    因为曹操是作者在《前赤壁赋》中所极力赞颂和无限景仰的英雄人物。所以当苏子与客泛舟赤壁、神游故国的时候,自然马上就会想到曹操,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曹操那篇豪情满怀、壮心不已的雄浑诗篇《短歌行》。因该诗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美妙诗句,而且苏赋中客人也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的对答。所以我认为这“明月之诗”指的当是曹操的《短歌行》。“窈窕之章”,即美好的诗篇。
    《月出》一诗和《前赤壁赋》的主旨,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试想作为一代风流的苏赋,又怎么会一开篇就去描述朗诵那游离于全赋之外的《月出》一诗呢?有些专家也似乎觉得“窈纠”与“窈窕”音近之说,未免太牵强了,于是又认为“窈窕”即《诗经·国风·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实,《关雎》的主旨与苏赋的主旨也同样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改注[20] 说明:
    《前赤壁赋》中的“羡长江之无穷”和“而又何羡乎”中的“羡”,都是紧承“如怨如慕”中的“慕”字而来的,如把“慕”解为“眷恋”。那又眷恋什么呢?

    改注[46] 说明:
    所谓“挟飞仙以遨游”,就是依靠能够腾云驾雾的仙人去遨游太空,超脱现实。如果说客人能够携带飞仙去遨游,那他为什么又要发出“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哀怨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所以不应将“挟”解为“携带”,而应解作“倚仗,依靠”“飞仙、“明月”,都是偏正词组,“飞”、“明”分明修饰“仙”、“月”。

    九、《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原文:休说鲈鱼堪鱠,尽西风,季鹰归未?
    注释[9] “休说”三句:鱠(kuài):通“脍”,把鱼肉切细。尽:尽管。季鹰:张翰字,吴郡吴县(今苏州)人。《晋书·张翰传》说,他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联想到家乡的菰菜(即茭白)、莼(chún纯)羹和鲈鱼脍,便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回乡。归未,归去没有,用提问语气表示未归。
    改注[9] (对注释[9]中正确的内容不再重复,下面只强调指出两点)l、鱠:通“脍”,a.细切的鱼肉。b.细切鱼肉。“鲈鱼鱠”之“鱠”,指前者、“鲈鱼堪鱠”之“鱠”指后者。2、归未:归去没有

    原文: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注释[10] “求田”三句:《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许汜无救世之志,只为个人置田买房,刘备对他的行为表示鄙视。这里用以嘲讽当前平庸的生活,实际是对自己长期闲散表示不满。求田问舍:访求、置买田地房舍。刘郎:刘备。
    改注[10] 原注[10] 首尾正确,不再重复。但是中间的“这里用以嘲讽当前平庸的生活,实际上是对自己长期闲散表示不满”应全部划去,改为“这里一方面用以讽刺只图搜括民脂民膏而置国难于不顾的南宋统治集团,一方面用以表示自己决不做许汜那种不图忧国忘家,而只知求田问舍的可耻的小人。

    说明:
    改注[9][10] 这两句,是作者通过否定季鹰和许汜这两个历史人物,来正面直接表白自己的“登临意”的。
    改注[10] 原句是陈述句,作者坚决表示绝不会象张季鹰那样去弃官归隐,置国事于不顾。如果不作词序倒装,即成这样的诗句:“尽西风,休说鲈鱼堪鱠,季鹰归未。”它并不是什么疑问句,因此应将教材在这个句子末尾错用的问号改为句号。
    改注[10] 作者在原句里明确表示自己要坚决与南宋统治集团中的只图搜括民脂民膏而置国难于不顾的昏君庸臣作彻底的决裂。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这里用以嘲讽当前平庸的生活,实际是对自己长期闲散表示不满”的问题。

    十、《西厢记·长亭送别》

    原文: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注释[46] “一鞭”句:形容夕阳余晖之景色。一鞭:指落日下山相距仅有一鞭之长了。
    改注[46] “一鞭”句:指夕阳即将下山,只在山顶上还残余一脉余辉。一鞭:指一脉余辉,就如一根马鞭横亘山顶。
    说明:
    我们应从“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这个具体环境出发来理解’一鞭“这个词。

    十一、《牡丹亭·游园》

    原文: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释[28] 锦屏人:深闺的女子。忒(tè):太。韶光:春光。
    改注[28] 锦屏人:深居锦屏之内的人,此处指“我老爷和奶奶”,即杜丽娘的父母。忒(tè):太。韶光:美好时光,也指春光。
    说明:
    注释[28] 如果单纯从字面来看,似乎也可以这样说:“锦屏人:深闺的女子”。那么在这里,当然就是指杜丽娘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请看:“(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惊喜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在杜丽娘眼中,应接不暇的是那“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真令她心驰神往,流连忘返。我们又怎能说她“忒看的这韶光贱”呢?那么真正看得这韶光贱的又是谁呢?是杜丽娘的父母。正因为“原来咤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事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这又叫杜丽娘怎不发出那“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无限怨叹呢?而且教本在.‘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之前,特地用了一个转折号,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地玩味的。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要对入选的几十篇古代诗文中的每一个难点都作出准确无误的注释,当然实属匪易。

    鄙人深感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提的所谓修改意见,也难免不无谬误,请予不吝指教。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035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