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刘素英等: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兼谈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时间:2008/10/13 】 【来源:大语论文集 】 【作者: 刘素英1,刘华沙2】 【已经浏览3648 次】

(1.西安外国语大学 基础课部,西安 710128;2.西安美术学院 基础课部,西安 710065)

    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它们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然而作为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在它们的不同之中,也存在着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如果掌握了它们对应的规律和特点,便能互为借鉴、触类旁通。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汉语音学理论的教授与训练,使之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具备一定的听音能力,那么,在英语语音学习中,便能区分什么是英语音、汉语音和方言音。培养学生汉语口头表达的能力和技巧,才能使他们的英语口译进一步做到准确、严密、流利、完美。培养学生对汉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其英语阅读的审美水平,使之更准确地理解评价英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汉语写作的能力和技巧,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书面翻译的水平,使之翻译的作品不但能够再现原著的丰姿神韵,而且用词准确、流利、富有文采,符合我们汉民族的语言习惯。

    关键词:英汉、语音、口译、笔译、阅读、写作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它们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然而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人们却会产生许多共同的经历。比如文化和语言各不相同的民族,由于生活在共同的自然条件下(地理、气候、动植物界),因此就对客观世界有着相同的经历,也有着相同的社会历程(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活动(农业、工业、商业、教育和经济活动),所以便会产生相同的社会、美学、行为和道德观念,这些相似的文化现象必然会反映在不同的语言中,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就存在着许多表达及意义相重合的现象。而汉语和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在它们的不同之中也存在着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只有掌握了它们对应的规律和特点,才能触类旁通、互为借鉴。俗话说:“多深的地基,多高的墙。”汉语就是那坚实的地基,而英语则是那万丈高楼。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我们: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母语都学不好的话,那么学任何一种其它国家的语言都会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和基本技能,才能进一步学好英语。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但都以声音作为自己的物质外壳。人们进行交际,讲话者借助发音器官发出声音把某种信息传递给对方,听话者则凭听觉器官接受这种声音来辨认,理解对方的意思。这种作为语言物质形式的声音就是语音。语音是人们赖以实现“发送——传递——接受”信息这一交际过程的物质材料。离开了语音这个物质形式,语言就不能作为“交际工具”而存在。因此,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把语音作为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音能力,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楚、能够说好汉语普通话,或能讲一口标准的伦敦英语。然而有些学生初学英语时,由于汉语发音不准确,将汉语方言带入英语,便直接影响到英语的正确读音。他们将英语的语音“汉音化”或“方音化”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比如我校学生,有的来自陕南、陕北、关中三大地区,而这几个地区的学生在发音中都带有不同的地方口音。在声母部分:长安话把d读成j,于是,“第一”变成了“纪一”;“大地”变成了“大纪”。在英语中便把字母d[di:]读成g[dзi:]。关中和陕南许多地方都把sh和s分不清楚。把“诗歌”念成“思歌”,把“高山”念成“高三”。在英语中便把she[∫i:]读成[si:]。Shirt[∫?:t]读成[s?:t]。Sure[∫u?]读成[su?]。关中道自咸阳以西以及陕南大部分地区分不清n和l。把普通话里n声母拼开口呼与合口呼韵母的字都念成l。例如把“男子”念成“兰子”,把“女子”念成“吕子”。在英语中便把night[nаit]读成[lаit],knife[nаif]读成[lаif]。在韵母部分,陕南大部分地区en,eng分不开,in,ing不分。把“真正”念成“真阵”,把“阴影”念成“阴隐”。“林、玲”不分;“盆、朋”不分;“温、翁”不分。在英语中便把begin[bi'gin]读成[bi'gi?],thin[θin]读成[θi?]。陕北话中有去鼻音的现象,例如把“干”念成“该”,把“陕”念在“舍”;把“盐”念成“耶”。在英语中把answer['а:ns?]读成[а:s?];把point[point] 读成 [poit]。
 
    由于学生汉语听音能力不强,发音不准确,便直接影响到英语的正确读音。对此,应加强汉语语音的教学,使学生弄懂基本的汉语理论,了解发音的原理,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进行反复地语音训练,从而使学生达到:

    1、发音准确。能够准确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并能直接准确地读出普通话语音中的四百多个音节,掌握普通话中的各种音变规律。2、吐字清晰。能够自如地调节发音器官,讲究吐字归音,使声音圆润、纯正、饱满而富有弹力。3、声音响亮。因为口语交际并不都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的,有时候要在较大的空间、对众多的听众进行较长时间的讲话。只有声音响亮,才能让每个人从始至终听的一清二楚。4、口耳并重。语音训练以练口为主,但也不可忽视练耳,即练习耳朵对听音的辨析能力。因为较高的语音听辨能力,可以指导正确的发音,纠正错误的读音,提高语音的准确性。

    在语文教学中,汉语音学理论的讲授和反复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一整套科学的发音方法,具备一定的听音能力,能够区分什么是正确读音,什么是错误读音,在英语学习中才能分辨什么是英语音、汉语音、方言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掌握英语的国际音标,正确的读音便能脱口而出。

    从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个角度讲,我们掌握英语的目的,简言之,就是翻译,把国外丰富的文化艺术,先进的科学技术翻译介绍进来,为我国所用;同样,将我国的科学文化艺术翻译介绍出去,才能达到中外交流的目的。要起到勾通中外文化的桥梁作用,口头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若要准确、流利、生动地翻译出原意,必须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反之,便会笑话百出。如某领导接见外宾,身边带有一位翻译,谈话过程中,外宾说了一句:“There has been sticks in our hearts.”即“胸有成竹”,但短短的一句话却难住了翻译,他不知所措,最后只得逐字译出:“在我们的心里都有了棍儿”。在学生当中,也常听说:某某同学英语学得不错,但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满肚子的蝴蝶却飞不出来。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个句子:“you are green”。他让一位同学翻译成汉语,那个同学看了看说:“你是绿色的”。立即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这句话应译为:“你面带菜色(即有病)。”其实这位同学也完全理解英语的原意,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汉语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可见汉语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便会直接影响英语口语的翻译,所以口语表达能力是每个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孔子曾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是说熟读了“诗三百”,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去谈判应酬,读的虽多,又有什么用呢?孟子也曾讲:“言近而旨远者,美言也。”在我国历史和文学作品中都记载或描写了许多善于辞令的人,如晏子、邹忌、东方朔、桑弘羊、诸葛亮等等,他们巧言妙语,有的转危为安,有的化验为夷,有的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有的达到了劝谏的目的。能言善辩产生的威力是巨大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和技巧,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学生的汉语口语进行科学、系统、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以下标准:

    1、准确。重点突出,用词准确,造句基本符合语法规范,没有病句,不含混其词,不东拉西扯,不信口开河。2、清晰。语脉清晰,层次井然,语流畅通,前后连贯;语意完整,句式简洁;逻辑性强,有说服力;不颠三倒四,不自相矛盾。3、生动。语调自然,音量适度,语速恰当,有节奏感;语汇丰富,句子多变,表达方式多样,具有感染力。4、得体。是指表达有分寸,能根据表达的内容、目的、环境对象的不同,恰如其分地选择词语、句式、语气和表达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展汉语口语的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和技巧,在英语口头翻译中才能进一步做到准确、严密、流利、完美。 

     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是两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但就文学的本质和功能来说,它们却又基本相同。不论是英国文学还是中国文学都共同表达思想,反映生活,描写环境,刻画人物;都拥有典雅或通俗、质朴或华丽、庄重或诙谐等不同风格的作品。

    欣赏浩瀚的英国文学,应该具备一定的汉文学阅读能力,从而借助于汉文学鉴赏、审美的水平去欣赏英国文学。否则,在阅读英文原著时就会遇到困难和障碍。如在教学中常听有的教师说:“学习英美作品时,汉语差的学生就比较吃力,而汉语功底好的学生一点就透,学得很快。”并说:“越是到了高年级,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更直接影响到英语水平的发展,如果汉语水平高,英语水平就能再进一步提高,如果汉语水平低,那么,英语水平就很难再提高了。”有的教师曾作过调查:在英语泛读中,汉语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每分钟最多读五十个单词,而汉语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每分钟可读一百五十个单词。他们之间是一比三的差距。可见汉语阅读水平对英语的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几千年来涌现出无数的优秀作家和作品,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应选择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将精讲与泛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作品的语法词汇、主题提炼、谋篇结构、人物刻画、语言特色、艺术风格等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读书的语感,即形象感、情趣感、风格感。

    1、形象感。所谓形象语感就是读书时脑海里能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臧克家《难民》诗中有一句:“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可以想象:黄昏朦胧,归鸦满天,黄昏的颜色一霎一霎地浓,乌鸦的翅膀一霎一霎地淡,最后两者渐不可分,好像乌鸦翅膀的黑色被黄色溶化了。作者写这首诗时,是这样来进行形象思维的,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应当想象出如此活动的立体画面。从这一句诗的想象画面大体可以知道:形象语感包括对景物层次、方位,对人物活动的细节以及变化过程,对动静、对色彩等等的形象感觉。形象语感是阅读作品的首要基础,是欣赏活动中再创造的第一步。

    2、情趣感。所谓情趣语感,是要能体会出文字背后的感情,以及文字的天趣。文学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有情。没有一种敏锐深入的情趣语感是不能“披文入情”的。请看唐代崔颢《长干行》中的诗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首诗写了一个简单而平常的故事,但是其所以成为诗,并不在于它有故事,而在于故事后面有情趣。这个年轻女子异地逢乡亲,内心是多么喜悦、亲切、热情啊!妙就妙在她不怕羞涩嫌疑,急切的询问一个同行的男子,首先表白自己。这个情节就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该女子的生活背景和感情世界的戏剧性。所谓文字的天趣,就是这种自然朴素的趣味,读书就要从这种看似容易的地方了解其中的佳妙。从欣赏的角度说,情趣语感可以使我们体会到更深的境界,更丰富的内容。情趣语感是形象语感的进一步。

    3、风格感。所谓风格语感,就是读者能明确地感受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独特风格。语言风格有民族的、时代的、个人的、语体的各种不同表现。读书的风格语感,最妙的莫过于能感受到个人的语言风格,即能感受到不同作家的文字特色,且看下面两段文字。

    “……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象小孩的笑脸。这时,我深切感到这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义。”(刘白羽)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以上两段文字差不多,都先描写一幅图景,以此表现作者的思想信念,但语言风格却迥然不同。刘白羽所描写的那种光明灿烂、蒸蒸日上的景象与歌颂的信念的象征意念是直接的、明确的、外在的。可以看出作者流畅明快、淋漓尽致的语言风格。而鲁迅的那段文字却使人感到曲折、深沉、含蓄。那幅很美的图画象征着作者的希望。作者不直接说希望是有的,却绕个弯子用比喻写出一个哲理,读者的体会就更丰富了。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它独特的语言风格,我们读书不但要有形象语感,情趣语感,也要有风格语感。

    语感是一种敏锐丰富的感受力,通过讲授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学生读书的语感,使之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触类旁通,更好地去理解欣赏英美文学作品。

    书面翻译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茅盾先生就指出:“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著名的翻译家傅雷也曾讲:“要做一个好的翻译家,必须首先做一个出色的作家。”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徐志摩,他们既是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运用语言文字的巨匠,又是出色的翻译家。他们翻译的作品,既能体现原著的精髓,又能做到准确生动、优美感人,成功地体现了我们汉民族的语言特色。

    因此,学生应努力学好汉语写作,在翻译中才能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准确、自然、巧妙地用译语表现出原文的思想、内容、感情和风格。反之,就达不到预期目的。如有的学生把:“The lecturer carried his audience with him”。翻译为:“讲演者把他的听众带走了。”读后,让人不知所云。而汉语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则把它翻译为:“讲演者搏得全场喝彩。”不但准确而且生动。再如:“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有的学生翻译为“东方、西方,还是家里最好。”而汉语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则翻译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由此可见,汉语水平低,写作能力不强,便会直接影响到英语的书面表达。

    因此,学生应学好汉语写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能。这样,既可以使其读懂、理解、分析原著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又可以使其更好地掌握汉语写作的规律,从而使译文准确流利,符合汉民族语言的习惯和特点。要培养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读促写。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多读,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中外古今一切有生命力的、新鲜的用语,积累和丰富我们的语汇;多读,可以补充、丰富自己生活经验的不足,将别人的、历史的有关文献资料、图片实物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多读,可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有“神”之笔来源于“多读”的辛勤劳动。

    2、以讲带写。以教师对范文和写作理论的讲授带动学生写作。从范文出发,教师应着重分析作品在谋篇结构构思、提炼主题、深化主题、生动感人地表达主题方面的特点,用理论把学生以往在写作实践和学习范文中吸取的营养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并用有代表性的作品将理论加以印证,使学生的写作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得到统一。既用理论指导他们的写作,又用实践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

    3、多写常写。只有多写常写,积累一定的经验,方可熟能生巧,妙笔生花。清人唐彪说得好:“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古人的经验说明多写才能技巧娴熟,克服“理路生”,“硬涩”的毛病。多写,才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使文章日臻成熟。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培养提高学生汉语写作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书面翻译的水平,使之翻译的作品不但能够再现原著的丰姿神韵,而且用词准确、流利、富有文采,符合汉民族的语言习惯。

    综上所述,汉语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口语、阅读、翻译的水平,从而使英语这门外国语真正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交流的宏伟桥梁。

    
    作者简介:

    刘素英(1952-),女,河南南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课部副教授;
    刘华沙(195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美术学院基础课部副教授。

    本站链接: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2564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