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课文

陈原:在语词的密林里
【时间:2007/12/9 】 【来源:《在语词的密林里》 】 【作者: 尘元】 【已经浏览5814 次】

    本站按  《语文素养高级读本》选录《妈的奶最香》、《从左向右》、《T恤》、《去往》、《不诗》、《令誉》、《0(零)》、《模式》、《记号》、《量》、《尘》、《海然热》、《香榭丽榭》、《请读我唇》、《量词》、《高买》、《幽默》、《嘉年华会》、《弘扬》、《负增长》。

(30)妈的奶最香

    采用汉字音意兼顾的办法制定术语,有时颇有滑稽感。如“现代化”(modernizat1on)海外有人戏泽作“妈的奶最香”,今人发笑。“意识形态”(ideo1ogy)有作“意底牢结”,“神话”(myth)有作“迷思”,利用汉字所蕴藏的多义信息,诱导接受信息者作种种逻想、联想或不着边际的猜想。这种方法,多数行不通,推不广,但不排除有那么几个会被公众接受的。


(35)从左向右

    台湾作家柏杨先生十年前曾写过一篇杂文,标题为《珍惜中国文化》,副题为:

    中文摘写,天经地义的应从左向右。

    他说,不但横写应从左向右,就是直写,也应从左向右,柏杨先生坚持此说有一条很今人信服的理由:“中国文字在构造上,全都从左向右,所以再僵硬的朋友,写字时都得从左向右。”

    对极了。比如汉字的“汉”——无论繁体字漢还是简化字汉,都先写“氵”后写“■”或“又”,偌大一个中国,还不曾见过(也不曾听说过)有人先写“又”,再写“氵”字。不信,请你试试写几个汉字——从上向下者有之,从左向右者比比皆是,未有从右向左的汉字。


(39)T 恤

    源出英语T 一Shirt(或写作tee shirt),是一种男人穿的短袖衬衣(女人穿的衬衣有时也用这个词),有趣的是,T 像形:上面一横表两边短袖,下面一竖表衬衣身。“恤”,shirt 的音译(广州方言),流行于广东不下百年了——有时称“恤衫”。“恤”(音译)加上“衫”(语义,表所属类别),正如“啤”(音译)加上“酒”(类别语义),成为现代汉语接受外来语的一种特征。


(42)去往

    你听过火车上指导旅客换车的广播吗?

    “有去往郑州方面的旅客,请换乘第×××次快车;有去往沈阳方面的旅客,请换乘第×××次特快……”用现代口语不常用而过去曾经用过的“去+往”这种结构,是一种很有趣味的用法。“去郑州……”“往郑州……”是一个意思,“往郑州去……”“去往郑州……”有近似的语义。双音节的去往比之单音节的去或往,更能促使听者注意下面的地名。


(47)不诗

    赵元任的名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研究现代汉语语言学的必读书。书译于一九二一年,初版于一九二二年,距今已超过半个世纪了,但现在读来还是一种道地的现代汉语,读来仍发现不少新意,例如:

    但是有时候译得太准了就会把似通的不通变成不通的不通。或是把双关的笑话变成不相干的不笑话,或是把押韵的诗变成不押韵的不诗,或是把一句成语变成不成语,……(见《凡例》)

    清注意:“不笑话”,“不诗”,“不成语”。——不愧语言学大师:这是语言游戏式的构词。


(50)令誉

    作家刘心武在一篇文章中把“今誉”一词解释为“您的名誉”,引来了热心人士十多封指正信。“令”作“善”“美”解,也许由这里派生出“今亲”,“今郎”的“令”来(《辞海》312 页有这么一点“因用为敬语”之意)。刘心武引用并赞同王蒙的倡议:作家要学者化。“学者化”,难。“勤查查《辞源》等工具书”(刘心武语)却是易于做到的。

    一般洋人家里必备两书,一是词典,一是地图,这叫做需要,也叫做文明。难道不是么?


(69)0(零)

    从前“崇洋”者说,月亮是外国的圆;如今,任何人都有权利说,“零”却是中国的圆。

    “零”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圆圆的○,同阿拉伯——乃至西方的表现符号即椭圆0 不一样。

    ○已制成字模,而且各种字体各种尺寸的字模,且进入《现代汉语词典》,但很多“典”未收。“到二○○○年如何如何”——照现在公布的数字写法应作“到2000年”,没有那个圆圆的圈;“一九三○年春上海”写作“1930 年春上海”,也失去了那圆圈。不过正式文件上写年月日时仍用汉字,一用汉字,则这个圆圈就不可少了。

    博士(=博学之士)于光远(不是于光远博士;“博士”在人名前或后,释义不同,“博士”在人名之后是一种学衔,现又改为职称;“博士”在人名前意为“博学之士”或“博识之士”,可见汉语字序的重要!)近来呼吁常用汉字和通用汉字都应该加一个圆圆的○=零,恰当之至。


(75)模式

    近来有人认为,理论家笔下的“模式”均是“mú式”,而非“mó式”——“模”有两音,mó和mú一般字典的“模式”,“模型”,均读mó~;只有“模版”,“模具”,“模样”读作mú~。模(mó)式不读模(mú)式,这是语言习惯。

    即读之为“mú式”,亦解作“模mó式”。探求“模式”是否供模仿之用,抑只能参照、比照,问题不在读音;从音、形出发对某些术语作诠释,恐怕只有汉字系统带来这么一种“望文生义”的倾向。


(87)记号

    符号学界多推崇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祖师爷”。索氏说的“符号”(sign)实即记号,是由两个侧面所组成——即索氏所称的“能指”(台湾译“意符”signifiant),“所指”(台湾译“意涵”signified)。L.Hjlmslev称前者为“表现”(expression),称后者为“意义”(meaning);他说表现和意义为矛盾的对立物,而矛盾的统一即为符号。


(101)量

    在语言文字领域,古人对量的观念是很精确的,今人却不怎么样。汉朝许慎著《说文解字》叙曰:此14 篇540 部9353 文重1163;解说凡133441字。表述得清楚极了——不仅记录了全书多少“字种”,而且把全书用字(语料)数也表达了。宋朝丁度编《集韵》(一○三九年编成),序例也称收字53525,精确之至。

    今人编字典却反而对所收字量描述模糊。例如《新华字典》说,所收单字共一万一千一百左右。《现代汉语词典》煎言说,“词典中所收条目,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共约五万六千余条”。这么一左一右,这么一约,便不妨写数码,不好作“11100 左右”或“56000 余条”了。——难道今人连用手工或机器统计一下的余暇也没有么?不见得。何故?


(102)尘

    这个字见于简化字总表,一般释义为“尘土”,等于不释,可是这个简化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一点恐怕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古人造字表示尘埃这种事物时,最初用三只鹿扬起上来——那就是尘土。■这个字见于镌刻在金属器皿上的铭文,三尺鹿在土路上奔驰,必定扬起叫做“尘”的微小土粒来。那时肯定还没有高速公路,否则一百只鹿飞奔也扬不起那些微粒子来。这个字,恐怕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秦朝)就已觉得它难写(可不难认),太费事,后来聪明人说,用不着三只鹿,只一只鹿在土洛上奔驰也能扬起这么一大把微粒的。为了方便,人们就改写作“塵”——那是简化字了,真是罪该万死。一只鹿奔跑了约一千年,到宋朝时,就有人觉得连这么一只鹿写起来也费事,聪明人想,不就是土路上扬起的那些小小的土粒么?索性写作“尘”算了。这又是一个该死的简化字,所以宋朝丁度编《集韵》(公元一○三九)时在相关的条目下注明:“俗作尘,非是”,可见十世纪前后“尘”字在民间流行,故称“俗”字。被宫书这么“非是”一下,即不承认它的规范性,从此“尘”字打落冷宫,直到一千年后又为人“挖”出来加以赏识。小孩最赏识,因为它易写易认;像我这种中等文化水平的人更赏识,可省几笔。这么一个字的发展史或进化史,证明了语言学大师赵元任教授说的“其实有史以来中国字是一直总在简化着呐,只是有时快有时慢就是了。碰巧现在这时候有很多的大批的筒化提议就是了。”(《通字方案》)


(103)海然热

    这是赵元任教授给法国著名语言学家Claude Hagège 起的汉字“姓名”。海氏自己十分欣赏这个译名,他说,这几个汉字表达了他的法语姓氏最初的语义——虽则现在很少人知道了。他还欣赏这几个汉字道出了他本人的热情奔放的性格。

    汉字组成的词组,汉字组成的专名,常是会引起人们“望文生义”,因此可以说汉字有“特异功能”。例如在译写女性专名时,选用了一些带有女性倾向的单字,或选用有“女”字旁的单字,如安娜,露意丝,玛丽,等等。在近代史上,当这个古老的封闭的“天朝”,突然面对西方殖民者入侵时,人们不怀好意地往往把“洋”人专名加上“口”旁,如“■咭唎”,更有甚者加一个“犬”旁,这都是旧时代利用汉字:“望文生义”的“特异功能”,在译名上做了手脚,以便唤起人们得到字面以外的语义信息,因而得到阿Q 式的自我安慰。


(106)香榭丽榭

    巴黎有一条宽阔的大道。近译作“田园大街”的,从前通写作“香榭丽榭”或“香榭丽舍”——那是法文Champs-Elysees 的音译,这四个字多美呀!一幅令人神往的街景:一幢又一幢别致的房屋(榭,舍)散发着一阵一阵香气,美丽极了。

    巴黎附近有一个好去处,原称Fontainebleu——前人译为“枫丹白露”。法文读起来有点像英语的Fountain Blue,蓝色的喷泉。枫丹白露太有诗意了:一片红色的(丹)枫林,这里那里洒着一滴一滴的无色的(白)露珠,简直是神仙的去处!

    至于诗人徐志摩给意大利的文化古城佛罗伦萨写上三个迷人的汉字——翡冷翠(从当代意大利语Firenze 音译),翡翠已绿得可爱,何况还加上一层寒意(冷),那就太吸引人了。

    也有难听的地名,不知是哪几位富有幽默感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几只牙:西班牙、葡萄牙、海牙——怎么葡萄会有牙呢?怎么海也有牙呢?怎么地中海两个早年航海发达的国家连同西欧一个“上帝造海,凡人造陆”的国家(荷兰)首都竟变成一颗牙呢?有点逗人发笑,然而约定俗成,正所谓“天长地久”,改不了了。


(110)请读我唇

    布什在一次竞选活动中说,国会压我增税,我说不,他们又压我,我又说不,他们又会压我,我则对他们说:请读我唇(read my lips),不增新税。

    这是William Safire 在《纽约时报杂志》连载的《语言漫论》(On Language)专栏中说的(88. 09.04)。顺便记一笔,这位专栏作家真了不起,每周发表一次关于语言现象的论述,十数年而不问断。

    请读我唇——是加重了语义的表现法,请君不只听我说,同时请君看我说。又听,又看,我说的是真话,不能改动的。

    王光祈半个世纪前翻译一首英格兰民歌时,曾用“饮我以君目”作歌名——即Drink to me with thine eyes。虽则用的是文言,但情意绵绵,活跃于纸上,时人译为“你用秋波向我敬酒”,白则白矣(好懂得多),但听了总觉得缺少一点什么。王光祈运用了我国传统的语言美学特征,把“饮”字用活了,才有这种情意,可以联想到古诗“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中的饮字。

    可知语言有它的奥秘(mysteries),有点神乎其神的味道。


(115)量词

    外国一位语言学家说,在例如汉语等亚非很多语言中,词素必须与名词相结合,或与动词相结合,一般地口语不说“一信”,只能加上一个量词,成“一封信”。

    很对。但从这里不能得出必须的公式”,这是可加量词的格式,还有可不加或不加即变更语义的格式,例如一草一木,一言一行,一张一弛,虽有点文言成份,但已人口语。此外还有:三心两意(三颗心,两种意见),五花八门,四通八达。

    也不能把这归结为文言无需量词。


(121)高买

    港人把在商店偷窃货物的行为称为“高买”,幽默之至。语源可看港一文具店的告示:

    “严拿高买,一经发现须付三倍货价。”

    拿了(偷了)商店的货物,不付货价,一经发现,要付三倍的货价,这岂不就是高买(高价购买)了么!


(124)幽默

    现代人了解幽默一词,是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氏在“五四”时代“引进”的。源出英文humour(美国英文讲作humor)。道地的音译。正如“逻辑”是1ogics 的音译,“俱乐部”是club 的音译,“雷达”是radar的音译一样。不过这一类音译写出来的汉字群却带有汉字原来的某些(不是全部)语义,使人觉得它很亲切。我说“亲切”,指它没有引起“外来”的感觉。幽默不是滑稽,不是可笑,但又多少带有令人发笑的成分。当然,不觉得这个词过分陌生。是因为它本来存在于中文里。远的不说,唐人李白诗中有云:

    “魂独处此幽默兮,
    愀空山而愁人。”

    这里的幽默只有古代语义,是非常静寂的意思,一点也不幽默(今义)。音译“幽默”,意译“激光”(以前音译作莱塞光),各有其妙处——看来不必也不应当全盘反对音译语词,尽管会引起某种程度的“望文主义”。


(136)嘉年华会

    香港人把Carnival 译作“嘉年华会”,头三个汉字是译音,最后一个字是译义。从前有译为“谢肉祭”,现在则通常译作“狂欢节。这个节日是在天主教“四旬斋”(Lent)前举行的狂欢节——原来天主教徒须在四旬斋节斋戒。禁肉,也许人的胃口不得不作些“预防”,故在Lent节前征欢一阵大吃大喝,省得后来禁食饿坏了。

    意大利语carne 是“肉”,carnevale 意即与肉告别。故译“谢肉”祭。此字由古拉丁语car-nelevāmen 来—levāre 即“告别”“切除”之意。嘉年华,译音。谢肉祭,译意。这几个汉字都很吸引人,颇今人神往——比时下的“狂欢节”来,含蓄多了。


(150)弘扬

    两种活着的语言(文字)一接触,就不能不发生互相渗透的现象。大陆开放以后,吸收了很多外来语词。“推出”,“共识”,“弘扬”,“情结”。……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些语词充斥报章杂志,乃至于进入正式公文。客问:好?不好?——这种语言现象不属于好/不好的范畴,无宁是一种风尚,一种趋势,一种“情结”。


(160)负增长

    近来经济新闻中常出现“负增长”这样的语词,在语言学上这也属于一种委婉语词。增长就是增加,增长的反面就是减少;可是人们不爱说减少,那个词既不好听(至少使人听了引起一种忧虑的感觉),又不能说明一种倾向(至少理解为统计学上的倾向),所以宁愿在“增长”这个语词上加一个“负”字,表示这趋势是朝着相反的方向(不是正,而是负)走的。所以这种委婉语词就不单具有委婉的意义,而且具有指明向量(矢量)的科学意义。同“负增长”相关似的语词可以举出“负反馈”来。

 

【编读札记】

    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书。作者说它属无心插柳之作。话说1980年代的《读书》上开了一个专栏,名曰《在语词的密林里》,每期有署名“尘元”的几则札记体短文,谈古往今来、时下流行的种种语词现象和汉语语词演变研究中的体会,引起读者关注。“语词密林”,一个绝妙的比喻,从此流传人口。这些文章,“简约、精彩、谐趣,加上渊博的语文知识,可读性极高,很是叫座。后来他把专栏文章编成书,北京读书界几乎人手一册”(彦火)。朱伟回忆读此书的情形说:“它是小品,但大家小品又信手而来杂交横生嬉笑不拘,才最有意思。”“读此专栏曾令我等长过很多知识,比如你能知道7397是文学基准吗?那是300万字的《鲁迅全集》输入微机的用字统计。比如纽约为什么是‘约克郡’前加一个‘新’,洛杉矶为什么是西班牙文‘天使们’之意,‘芝加哥’的‘芝’为什么要念‘希’?地名语言学最有趣,也最见学问。要紧的是,先生在学识间充溢老年的俏皮,现在时髦的‘嘉年华’,他从意大利语直译,说应该是‘谢肉祭’。‘奥米加’是希腊最后一个字母,日本语‘性交’读seiko,该读音又表示‘时针’。‘厄尔尼诺’则是西班牙文El Nina的音译,El是定冠词,Nina是圣婴。不清楚他究竟通几国文字,除英语外。好象最引以自豪的是世界语,在专栏中一会儿法语、德语,一会儿拉丁文、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在世界各种语言的缝隙间自如穿梭,现在还有谁有这等学问?即使有此学问,又俏皮轻巧得么?”(《陈原先生》)

 

【思考与讨论】

1、从本文挑出你最感兴趣的两三则,分析一下它们的语文内涵和写作技巧。
2、模仿此作,试着找出一个新近流行的语词,写一则短篇札记。
3、试归纳、提炼本文涉及的语文知识。

 

【本站链接】

《在语词的密林里》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32609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