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学生书评:真理的芥菜种子——谈《大学新语文》(萨林娜)
【时间:2007/9/23 】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 【作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萨林娜】 【已经浏览3469 次】

    翻出我所有的语文书,从小学到大学,从侧面边缘看过去,每一本竟都是分层的。黑一条白一条,像地层结构,像夹心饼干。“过来人”一看就明白,那较黑的部分,当然承载了我更多饥渴、爱慕的目光,更多的蓝道道,红道道,更多的笔记和注释,然而,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更多的“爪子印儿”。而白白的,崭新的部分,承载的是我无言的轻蔑。后来我发现,好多同学的语文书都是这样的“地层结构”,“夹心饼干”。我们都是好文之人,都眨巴着一双闪亮的,焦灼的眼睛,在新语文书发下来的第一个晚上,在台灯下寻找,荆棘地中能否有几朵干净的百合。通常被我们选中的是古文,(更偏好魏晋及魏晋前的,最爱陶渊明)以及国外的一些散文和小说。我们冷漠大批量的“人民文学家”及“伟人语录”,我们对着正儿八经的议论文,冰冷的说明文,幼稚的应用文冷笑——低估我们学生了。对于这些强塞进语文教材的文章,我们没有话语权,我们静静地承受,只是用黑白分明的“地层结构”来发出无声的声音。
   
    拿到北大出版社的《大学新语文》,我熬了两个通宵把它看完了。我对自己说:“这本书是干净的。”心中涌起三种感情:感恩、失落、庆幸。感恩之心是对这群可爱可敬的编委老师们发出的。感谢他们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不强迫;感谢他们搜罗古代、现代、中国、外国一颗颗璀璨的思想与心灵的珍珠,汇集成一本如此有分量的语文教材捧给我们;感谢他们花费了那么多显而易见的心血凝结成一本不用变成“地层结构”的语文书。失落是感慨如果我能早一点使用这本教材,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庆幸是想到许许多多的师弟师妹们,将伴随着这本书度过他们的大学生活,他们的人生将不再一样。
   
    《大学新语文》的编排活泼。它打破文体、国家、时代、种族、宗教、文化的限制,以一种高高照瞩的普世价值将整本书分为:大学、青春、仁爱、情恋、自由、良知、敬畏、乡愁、记忆、英雄、坚忍、希望、自我审视、反讽、诗意、自然十六个主题,以精神内涵将全书的文章归类。因此,在“仁爱”这一章,我微笑着看到我们可爱的孔老夫子与特蕾莎嬷嬷,李白、杜甫与雨果、卢梭,欢聚一堂,一起探讨,寻求那千古不变的真理,人类的仁爱与悲悯。

    每个专题后面,都附有“圆桌议题”和“本章链接”。(课后讨论题目和参考书目)这两个名字很有嚼头。
   
    “圆桌”,平等之意也。没有权威,没有标准答案,思想无高贱,思考者人人平等。“圆桌议题”的设置也具有这些特征。每个议题都是开放性的,话题可以随着参与者的思想进程和生活感悟无限延伸下去,而不会碰到一个“标准答案”而终结。同时,一些议题也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警醒。例如:“在你要表达感情的时候,是否同时会想到责任担当问题?”(“爱是难的”专题之圆桌议题),“‘无所畏惧’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危害?”(“星空让人敬畏”专题之圆桌议题)这些语重心长的询问让人动容。长者在上一个年代经历了苦难,却将智慧传承给我们。
   
    “链接”一词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亲切。如今,网络不再是“影响”我们的生活,而是“成为”我们的生活。在每个专题后“链接”的参考书目涵盖范围很广阔,更大程度上拓展了阅读面,如同用鼠标单击每一个链接,就进入一个新世界。
   
    《大学新语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释极其简明。对于每一篇文章的作者,只给出最基本的介绍。我的室友在翻看这本书时不停地问我:“大猴,朋霍费尔是谁?”,“大猴,哈维尔是谁?”,“大猴,……”一开始,我觉得注释过于简洁有碍阅读,后来明白了各位编委老师的苦心。在简略注释同时,他们在每一个单元后面附上丰富的参考文献。他们所做的,是打开一扇窗,指明一条路,要引我们自己走进浩瀚无比的人类精神宝库,自己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每一个专题后面,都有一篇“编者的话”。有句土话叫“原汤化原食”,是指吃晚饭后喝一碗煮饭的汤,有助于消化,且通体舒畅。每读完一个单元,再读读“编者的话”,如同吃了一顿丰美的大餐后喝上一碗暖暖的“原汤”。在“编者的话”中,每一个专题的编委老师对选文的理念和主旨进行阐述,也融合了自己的生命感悟和对后生学者的殷殷之心。(这些文章是他们从浩瀚的书海中精心选择的,他们当然最有资格做这件事。)在短短千字之内,巴不得把自己完全倾倒出来,把一生所读所思所感,用最诚挚最凝练的文字奉献给学生。“编者的话”并不只是知识的解析,理念的阐述,更是生命的传递。
   
    当然,《大学新语文》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精神。它不功利、不奉承、不随波逐流。它美丽、高贵、纯洁、深刻。在大学精神日益沦丧的今天,它藉着蔡元培的口大声疾呼:“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以身作则,力矫颓俗……”在恋爱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无所谓,越来越跟着感觉走的今天,它告诉我们,爱是难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面对着我们这个善于遗忘的民族,面对那些被轻轻忽忽掩盖的历史,面对不愿直面的良心,它说:“为了忘却的记忆”,它说:“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让我感动的是,《大学新语文》引进了一些我们这个民族自古欠缺的品质。敬畏之心与自省精神。我们这个民族,敬金钱,畏权利,却从未敬畏灿烂的星空,从未省察过自己的罪性。始终没有超越世俗层面将敬畏指向终极,将忏悔指向心灵深处。这本书中“星空让人敬畏”与“寻找良知”这两个专题,使我们学会在一位至高的超越者面前谦卑,承认自己的渺小和罪性,因而使尘封麻木的心灵复活,生出爱、悲悯、感恩。

    大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笼罩全书,已是难能可贵,这本书中的一些文章,竟超越了人的精神层面,触摸了我们的灵魂。
   
    一天,我的室友翻看这本书时忽然说:“大猴,你注意到这些话了吗?”我抬起头,看到她正在看特蕾莎修女的《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大会上的演讲》一文。“上帝,创造一条通往和平的通道吧。什么地方有仇恨,我就可以带去爱;什么地方有谬误,我就可以带去宽恕;什么地方有纷扰,我就可以带去和谐……请让我尽量安慰别人而不是被人安慰,去理解别人而不是被理解,去爱而不是被爱……”

    宿舍完全安静了,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她的声音缓缓的。她没什么宗教信仰,也不那么爱文学,可这些祷文触动了她的心。
   
    另一次是在北大,未名湖北岸一间狭窄破旧的小平房里,住着我的两个准备考研的师兄。我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一个师兄翻了翻这本《大学新语文》。他看到了《爱城故事》。开始只是小声读,后来变成大声朗读。人们都安静了,一种金黄的,温暖的光笼罩着这间小屋,仿佛是从天国斜照下来的。另一位师兄说,如果他们当初的语文教材是这本,他的语文就不会沦落为现在这个样子了。他们又打听到哪里可以买到这本书。
   
    一本书,在一生中就像一颗小小的芥菜种子一样微不足道。然而,耶稣说:“真理好像一颗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我知道,每当一个学子在台灯下细细咀嚼这本书,一颗真理的芥菜种子都会悄悄地播撒在他或她的心里。
   
    昨天中午在校园里碰到一个同系的师妹。我知道她是爱书之人。我说:“中午到我宿舍,有好书。”她来了,我让出半张床给她,把书放在她手中。我们并排躺着,低低地说话,而后我就睡了。当醒来,看她手中的书已翻过小半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9445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