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侯平:母语:不灭的乡愁——《语文素养高级读本》
【时间:2007/7/29 】 【来源:《人民日报》2007年2月1日 第9版 】 【作者: 侯平】 【已经浏览4995 次】

母语是什么,那是孩子自出娘胎,在父母身边最初学到的口语。我们自牙牙学语之日起,母语就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的灵魂。母语里面有童年、亲情、爱情和故乡。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不仅表达了思想,它就是思想本身,语言构成了我们的生存方式,语言就是我们存在的最后家园。但我常常迷失,迷失在方言和普通话的夹缝里,迷失在汉英之间的纠葛中,更在语词的密林里眼花缭乱。

怀着探究的心情我翻开了《语文素养高级读本》(李瑞山编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仿佛是打开了另一扇大门。这是一本多人文章合集,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文多语怎样共处”的问题。《是保护方言的时候了》、《把方言进行到底》、《别让方言挟文化随风而逝》,《两岸三地一中文》等呼吁保护方言的文章令我想起,离开故乡已经很久了,可是每当有机会说起家乡话时总是很亲切,那是襁褓中母亲轻哼的催眠曲,那是小时候奶奶呼唤吃饭的声音,那是夏夜乘凉时父亲的笑语,这种亲密的语言我小心地珍藏在心底,秘不示人。我对家乡的方言并不自信,觉得它是有些土的,在这陌生的北方城市公众场合它是拿不上台面的。孙康宜《在语言的夹缝中》写到自己无所适从的语言经历,我也常常想摒除方言对自己的影响。母语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产,它代表着那最真实的、最自然的文化特征。它如影随形,永不抛弃我们,在失落忧伤的时候它还喃喃将游子拥抱在怀。阿来在《我是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人》中说:“文学传统从来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像一条不断融汇众多支流,从而不断开阔深沉的浩大河流。我们从下游捧起任何一滴,都会包容了上游所有支流中全部因子。我们包容,然后以自己的创造加入这条河流浩大的歌唱。”我想,不仅是文学传统如此,语言(母语)就是这条大河,载着我们流淌。

而我们的母语更广泛地说,应是汉语,那又是由无数支方言的河流所汇成。汉民族的共同语应是普通话。很多时候我痛感国人对母语的漠视,尤其是发生在“汉英之间的纠葛”。基于开放及与世界沟通的需要,我们应该学好外语,但这需建立在学好汉语的基础之上。语言的发达和丰富同民族精神的强韧是紧密相连的。提到汉语,我们会想起屈原、李白、曹雪芹和鲁迅,他们在汉语的长河中是最美的珠贝,历经时间长河的洗刷,愈加显出光芒。对于汉语我们应该有种骄傲,这是古老辉煌又年轻卓越的语言。

语文课从小伴随我们成长。但是似乎在教学中我们忽视了什么,或者沉浸于字词段的解释,忘了汉语本身之美;或者强调把握作文的种种技巧,忽视了对语言本真的体察和感悟。是不是这些也造成了我们同母语的疏离,语文渐变成应试的工具而不是心灵的归宿。《读本》力图还原汉语本质的一些东西,但它又不同于正襟危坐如语言学般专门的学问,它是让人在阅读中长见识,是关乎语文的“高屋建瓴”的指导,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下语文教育的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426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