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钱理群:重心是文学教育
【时间:2007/7/29 】 【来源:南方周末 07-05-24 】 【作者: 钱理群】 【已经浏览4222 次】

□钱理群 口述 □本报记者 张英 记录

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

    加强大学语文教育非常有必要。现在的孩子对于我们的母语汉语的感悟力,已经越来越差了。现在北大的学生都能讲流利的英文,可是有的学生中文却很差,这是一个太不正常的现象。我不反对学生学外语,但今天的中国的年轻人对汉语这样一种很有文化意味的语言冷漠,表达的能力越来越丧失,我感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语言是一个文化的根本,语言出了问题,文化就更谈不上了。这是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危机问题:或许我们应该以这样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但也还有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如何进行大学语文教育?它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大学语文教育”这个名称就给人一个印象:它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延续。形象地说,大学语文就是高四、高五的语文,主要任务是继续进行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在我看来,这是有问题的,不仅会形成重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不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当然大学也要继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重心应该转移到文学教育上来。所谓“文学教育”重心有三:一是“心灵”,二是“语言”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三是“美感”。因此,它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一般的人文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人文教育如果没有文学,是有问题的。

    我曾经在中文系和全校开了一个文学作品欣赏课,很多学生反映,上这个课才知道什么是“文学”。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学教育越来越知识化、学术化、理论化,学生对文学的灵感,心灵的震撼,文学的感悟,都没有了。因此,我常常发牢骚说,现在的博士、硕士的文章都不能看了,只有本科学生的东西还有看头,他们的文章虽然可以挑出许多毛病,但他们文章中那种鲜活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我们的文学研究越来越陷入一个僵硬的理论的框架里,虽然理论的东西可以滔滔不绝说一大堆,但是文学里的新鲜活泼的东西都被肢解了。这个文学教育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进行大学语文教育所应该注意的。

    也许更应该注意的是: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的粗糙化、粗鄙化,对真、善、美的东西越来越失去感觉,人就越来越物质化、功利化。在这个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的时代,最容易形成人的精神的危机:年轻一代心灵的缺失(空洞化,虚无化),美感的缺失,语言、文化的感悟力的缺失,所反映的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危机。如前所说,“文学”的重心正是“心灵”、“语言(文化)”和“美感”,这也正是我赞同强化大学语文教育,并主张以“文学教育”为主的最基本的理由。它关系着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发展,是不可小看的。当然,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但这总算是具体可行的一步。这也就是我这些年经常讲的一句话:“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我们关注大学语文教育是有“大问题”的关怀作背景的,但它本身又是一件可以具体操作的“小事情”,我们就要从这里做起。

本站链接:

大学文(钱理群、李庆西、郜元宝

《大学文学》出版座谈会暨大文学教育研讨会会纪要 (世纪中国)

以“大学文学”代“大学文”刍议 (郜元宝)

大学语文:回到场? (中国图书商报专访)

大学课堂:语文该教些什么?——专访钱、李庆西、郜元宝 (中国图书商报专访)

《大学文学》要取代“大学语文”?——三教授编撰新本,直指大学语文教学弊病 (新京报)

重心是文 (钱理群)

改良《大学语文》的一思路(钱理群等)

大学文学将替代大学语文(理群等)

钱理群等对话“大学文学”把你们骗到中文系来  

《大学语文》一定要改良为《大文学》吗? (中华读书报)

我们需要样的 (河北日报)

有《大学语文》、还需要《大学读本》吗? (北京晚报)

大学人文”和“大学文学”能取代大学语文(何二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723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