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柴俊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说课
【时间:2019/7/25 】 【来源:暑期培训班 】 【作者: 柴俊秀】 【已经浏览2979 次】
 
目录
 
1.文本定位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设定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
7.教学反思
 
一、文本定位:
 
最早的知音故事出现在《列子卷第五汤问》中,其记载如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吕氏春秋》
 
二、学情分析
 
1.大一新生,学习热情较高
2.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
3.有一定的分析小说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读懂故事情节
  (2)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
  (2)学会在与同学讨论中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理解俞期友谊的当代意义
  (2)在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中,感受思想碰撞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1)冯梦龙创作小说时,进行的有益补充  
  (2)通过人物对话,总结说话技巧
  (3)理解俞期之间友谊的当代意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湖北省武汉市的龟山脚下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做“古琴台”,又叫伯牙台,是国家的3A级景区,和黄鹤、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的美称。一提到黄鹤楼,我们会想到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一提到晴川阁我们会想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那古琴台是因为什么出名,为什么又叫做“伯牙台”呢?我们今天就揭开这个谜底。
 
(一)新课教授:
1.关于情节。
  课前呈现、课堂复习提问、教师总结
2.沟通技巧
(1)分组讨论、换位思考
(2)学生讨论结果呈现
(3)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5)教师呈现参考答案:
 从俞伯牙听和答的角度:
  “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  
结论:①不相信; ②看不起
  反应: “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
“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结论:出言不俗
  反应:“回嗔作喜”了,称呼也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打柴之人”变成了“君子”。
当俞伯牙从钟子期的回答中,了解到,钟子期能够听得懂他弹奏的内容时。
反应:语言和动作又发生了变化“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
当俞伯牙看见钟子期没有行跪拜之礼时
反应:“你我相称”,不问姓名并不看茶,怠慢子期
俞伯牙问子期琴的出处,子期答得头头是道
反应:改变了称呼,将称呼改为“足下”
俞伯牙抚琴,子期听琴,二人配合默契,伯牙听出子期非等闲之辈
反应:遂施宾主之礼
从钟子期听和答的角度:
   俞伯牙和手下人说话的内容,了解到对方怀疑自己图谋不轨,便抓紧时间解释,实话实说。
   回答:“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
    第一层意思,我实话是说,我只是一个樵夫;第二,我并不是真的要偷听,是下雨了,我在这里躲雨,咱们处境是一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第三:称呼俞伯牙为“君”,称其弹琴为“雅操”是非常有礼貌的。
“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
  结论:(1)不相信
            (2)看不起
  回答:“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分析:第一,你说的话没有道理;第二,你是读书人,那我就用读书人的话回答你;第三,你是君子,因此吸引了君子,把俞伯牙放在了道德制高点上,让俞伯牙没办法粗鲁。
     “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
    结论:看不起
    反应:“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裩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
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
“你我相称”,不问姓名并不看茶。
反应:认真回答俞伯牙的每一个问题,比如这个琴是什么来的,使用这个琴有什么忌讳等,以及伯牙弹出什么,他都能够对答如流。这些,他都是想让和他谈话的对方,能够了解到他是一个懂琴之人。
有效沟通:我们认为有效沟通其实是在听得懂别人的话后,根据我们要达成的目的,做出及时的恰切的反应。
 
3.伯牙子期友谊的当代意义探讨:
(1)同学们,朋友圈里面流行这样两句话“塑料花友谊”“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请大家谈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友谊?
(2)请大家从文本出发,我们来看看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情是怎样的?
(3)是不是友谊之花的浇灌就会要付出前途、功名、甚至是生命?
 
(三)课堂小结
    各位同学,这节课我们主要分享了冯梦龙是怎么样敷衍小说,使伯牙子期的故事流传千古的;并总结了什么是有效沟通,以及怎样进行有效沟通;最后我们又讨论了伯牙子期的友谊的当代意义。请大家课后查询当代真友谊的故事,下次课来分享。
 
七、教学反思
 
(一)优点:这节课的重点是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分析的过程中加入了说话技巧的训练,弥补我们大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说”这部分的不足。
(二)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对于说话技巧这部分用时太多的话,可能有喧宾夺主之嫌。
 (三)囿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对伯牙和子期二人的友谊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谢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3836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