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徐晓莉:关于叶嘉莹学术网站
【时间:2007/10/22 】 【来源:《中华读书报》 】 【作者: 徐晓莉】 【已经浏览6048 次】

    当你登上国际互联网,敲出"yejiaying.com"之后,就会随着视窗上一片温馨典雅的明媚来到著名的中国诗词学专家叶先生的"门"外,看到她伏案工作的身影和这个用她的名字命名的"叶嘉莹学术网"。

    这是一个诞生仅仅7个月的纯民间的学术网站,它是由海内外的一些景仰叶先生并喜欢中国古典文化的人提议兴办的;是由叶先生门内外诸弟子们发起开创的;它的经费全部来源于极富诗人气质的澳门实业家沈秉禾先生的慷慨捐助;主创与主持它的,是一位志愿者--叶先生私淑弟子中既精通诗词之道,又擅长网络信息管理的,现执教于南开中学的程滨老师(网名反客生)。

    这个网站虽然年龄幼小,但"她"的身世、背景,以及诞生经历却并不简单。这方面的情况,您或许在网上"关于成立"叶嘉莹工作室"的由来与缘起"一文中已经看到了。但在这里,我愿再次回忆上文中被我所疏略掉的一些细节,特别是与那位最初提出建立"叶嘉莹学术网"的包家驹先生在一起的访谈——

    那是2001年岁末,我们收到了澳门实业家沈先生资助"叶嘉莹工作室"的信息,并开始为"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做启动资金预算的时候,叶先生的外甥,现任台湾长庚大学副校长的包家驹教授来天津看望叶先生。当时,"叶嘉莹工作室"的张侯平老师(70年代末就学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正在为撰写叶先生年谱、传记对叶先生进行连续的录音访谈。12月31日,叶先生约了包家驹教授与我们几个学生一同参加张侯平老师对叶先生的访谈。在我们谈及叶先生近20年来作为中国古典诗词学者与东西文化使者所具有的成就与贡献时,包教授听得非常认真。后来我们提出让包先生介绍一些叶先生在台湾及海外的情况时,包教授诚恳地说:"我的感觉跟你们不大一样,你们所讲的"学者"和"使者",对我而言,她就是我的舅妈。我看过你们的叶先生在永康街(60年代末叶先生在台湾的住处)擦地板,我还看过你们的叶先生在39街(70年代初叶先生在台湾的住处)的厨房里洗菜,厨房水槽不通,她在弄那个水槽……"然后他略带思索地对叶先生说:"我第一次知道您是教授,还是在UBC(叶先生在加拿大任终身教授的校名缩写)您的办公室里,我真正感觉到他们的叶先生是'学者'、'使者',有这么大的成就和贡献的,是1986年我从美国回到台湾筹建长庚医学院的时候。那时我们学院所招聘的大学国文老师中,有很多人是听过您的课的,从他们的回忆中我才知道了您的成就和影响。最让我感觉到舅妈您真的是特别棒的,是我的同行吴德朗(台湾著名心脏内科专家),他在台大医学系读书的时候曾经去旁听过您一学期的国文课,他说他每堂课下来,胳膊几乎都要断了--他是挂在教室外边的窗子上听的(因不是班上的正式学生)。吴德朗说他一辈子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一是选择了心脏内科,另一个就是听了您的课。"叶先生说她不但记得这位吴大夫,还记得当时有许多理科同学的国文程度与兴趣非常高。她谈起与前不久来南开的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一起吃饭时,杜先生问叶先生记不记得当年在台大教过的一位叫江家驷(美著名物理学家)的人,他说江家驷经常说起他有一段时间生活心情状态非常不好,就是因为听了叶先生的课才重新振作起来的。叶先生回忆说,她记得江家驷虽然学理科,但对国文的兴趣大的不得了,在台大教他们大一国文课时,江家驷经常课后拿着自己的长篇文稿与叶先生讨论问题。包家驹先生接着说:"是的,现在海内外有很多听过舅妈课的人常跟我打听舅妈的情况,并且托我转达他们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可说来惭愧,我这个做外甥的真的是并不十分了解舅妈所做的事情,如果能建立一个网站,把大家和我想要知道的内容分成栏目挂到网上去,这样既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又方便了我们大家相互之间的联络,这对于促进和扩大我们国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件大好事啊!"……

    这次访谈之后,成立叶嘉莹学术网站的计划列入了"叶嘉莹工作室"的首要议程。2002年3月沈先生资助给"叶嘉莹工作室"的第一笔创办资金到位。2002年6月8日,"工作室"第一次筹备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叶嘉莹学术网站"的各项决定。2002年7月,"叶嘉莹学术网"正式开通运行--

    在这个网上,你不但可以从"迦陵近况"、"迦陵著述"、"迦陵评诗"、"迦陵弟子"等固定的主栏目里了解到作为著名专家学者的叶先生,数十年忠诚致力于中国古代诗词创作和教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还可以通过"迦陵自述"、"迦陵留影"、"迦陵印象"、"迦陵报道"等子栏目,走进作为女儿、学生、妻子、母亲、普通中学教师和海内外知名教授的叶先生的生活深处,从而获得对她的家世、幼年读书、大学生活、教书生涯、研读治学,以及这之中她所历经的种种人生忧患与体悟的深层解读和感知。"迦陵行踪"栏目记载着不知"老之将至"甚而"已至"的叶先生一年四季繁忙穿梭于两岸、三地和五湖四海之间的工作日程,这是她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生命轨迹的浓缩。

    在这个网上,你还能随着"更新情况"的航标指引,通过点击"授课录音"、"诗词吟诵"、"迦陵著述手稿"等栏目,耳闻叶先生那极富磁性的北京普通话的授课;欣赏叶先生与诗词前辈戴君仁、赵朴初、文怀沙、后学程滨等诸位先生吟诵诗词的原声;目睹叶先生著述文稿的手迹;甚至于了解到关于迦陵奖助学金的设立等一切与叶先生学术活动有关的最新动态信息……

    "访客留言"(含诗词论坛)是这个网上极富生趣,最为活泼的一处景点,也是叶先生最常到访和徜徉的地方。自网站开通至今的不到半年时间,就有注册会员72人,就93个主题,贴了252多条帖子(此统计截止到2003年1月27日)。这些帖子之中,有访客们自己创作的诗词;有他们创作、赏读过程中的感触与点评;还时有总版主反客生推荐给文学美食家们共同享用和品尝的"美味佳肴",如钱穆先生的《谈诗》等等……虽然叶先生的闲暇时间很有限,电脑操作也不很熟练,因而难得在网上参与大家的讨论,但她却时常认真地关注和倾听从这里发出的每一种声音。并亲自打电话给主持网站的程滨(反客生)先生,口述了下面一段致网友们的话:"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与问候,也感谢大家对古典诗词以及对迦陵网站的关注。由于日常事务比较繁忙,加上我现在患有白内障,因此对于大家的帖子不能一一答复。希望大家能够谅解。此外,希望大家多贴一些与诗词有关的文章,同为古典文学的振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春节前不久,我受本报委托,与叶先生聊起了关于网站成立以来的情况,从先生的神态和语气中,我感觉出网站给叶先生紧张而繁忙的生活凭添了许多乐趣,她觉得"暗香疏影"、"莼鲈归客"、"一得愚生"、"妙音通"、"叶飘凌"、"哂余"、"独化"等人的网名很有意思,她说:"我有时和安易(叶先生的秘书)在一起观赏他们的诗词,翻看他们彼此逗来逗去的帖子,觉得很好玩。"有一次,她看到一位叫西昂的朋友写来的诗词前面有这样一行加粗的黑体字:"叶先生果真会光顾此版吗?能得其指正,倒是写诗人之幸运也。"在这之后,是总版主程滨先生的帖子:"叶先生确实不时来此,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一一做答,详情请见叶先生'致网友的话'"。随后,当她再打开"致网友的话"时,就发现它的下面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帖子--

    "无意间搜索到这个网站,凭着对"迦陵"多年的倾慕,立刻加入收藏。看到上述只言片语,惟有感动二字。"

    "愿伊云不只'感动',还要有些'行动'才好。"

    "不知反客生要我做些什么,但凡能力所及,道义所在,任凭差遣。"

    ……

    "听了叶老师的讲课录音,仿佛又回到了南开,目睹了老师的音容笑貌。叶老师讲课象清风徐来,和煦而持久不改,真希望追随叶老师做学问。可惜现在没有条件。愿老师青春永驻,高寿至耋耄之年。"

    "久已仰慕先生,尤其是致江总书记的一封信,让我看到中华诗词的希望。"

    "这么好的老师,希望自己能留下来!"

    ……

    叶先生对这些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感到非常高兴,尤其感谢那些把网站建设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细心呵护的朋友们。有一位叫"故人"的网友曾在"迦陵行踪"栏目里看到叶先生在香港岭南大学的日程表中有"2002-11-14下午2:30专车来接,3:00参加岭大第三十二届学位颁授典礼"的话后颇觉不妥,便坦言直谏--

    "题外话两句,版主莫怪!是不是把'迦陵行踪'里的'专车'去掉,太没劲了。叶先生是一个学者,先生本人也很爱惜自己羽毛,我们这些做弟子的又何必把先生搞得像个中共干部一样。我想叶先生并不缺一辆车吧。

    有些俗了,说我自己。"

    叶先生在看到这个帖子之后,立即通知了与总版主反客生先生,及时地给予了的反馈——

    "呵呵,这本是岭南大学的一个原件,我只是实录而已。现已删除。
 
    ——我说"故人",你要看见了我的回帖就回个信,我一并删了吧。"

    ……

    就这样,在无限广袤的网络太空中,"叶嘉莹学术网站"这颗新生的行星在其不到半年的运转中,就以它特有的磁力,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叶门弟子及诗词爱好者们拱卫着它同步运行。他们之中,既有20多年前与已故前辈学者缪钺先生合著《灵谿辞说》时曾为缪先生抄写文稿的缪先生的孙子,现任教于四川大学的缪元朗先生,又有在此次中加合作项目中与缪老先生联合指导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现任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的景蜀慧女士,还有一年多以前才于蓟县中国古典诗词讲习班上认识的,现任教于湖北孝感学院中文系的陈国学先生……

    在既已结束本文,准备将文稿e-mail给贵社的时候,我又一次下意识地点开了"叶嘉莹学术网站",发现"访客留言"上又有了新帖子,于是我选了一条粘贴过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听说叶先生要留在大陆过春节!春节是作春联、对对子的好日子,由此说来,春节岂不成了我们中华诗词的节日,成了我们诗家词人的节日,成了我们诗词网站的节日,因此为了诗词,为了一生献给诗词的叶先生,为了诗词网站的新春祝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195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