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高玉:大学语文向何处去
【时间:2019/5/9 】 【来源:《大学语文·序》2018-01-17 】 【作者: 高玉】 【已经浏览2115 次】
    我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大学,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大学英语》是必修课,而《大学语文》只是选修课?我不知道《大学英语》比《大学语文》更重要的理由是什么,据说是因为“国际化”,但学了《大学英语》就能国际化吗?在中国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英语真的比汉语更重要吗?美国、英国不需要国际化吗?如果需要,他们的高等学校是否把《大学汉语》列入了必修课?中国固然需要了解和认识美国、英国,但美国、英国不需要了解和认识中国吗?
 
    我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是全民学英语?英语当然很重要,这不用论证。岂止是英语很重要,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同样都很重要,这同样不用论证。假如每个中国人都能熟练掌握一种外语或者几种外语,那当然是好的,但我们需要全民都学法语、德语或者俄语吗?我们能够全民都学法语、德语或者西班牙语吗?英语当然重要,但我们需要从幼儿园就学习,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直学习到研究生吗?所有的知识分子都需要外语吗?农民需要外语吗?工人需要外语吗?政府工作人员都需要外语吗?大部分中国人都需要学习10年的外语,博士毕业的知识分子则需要学习近20年的外语,但中国人又有多少能够用外语交流?有多少人能够阅读外语书籍?有多少人能够用外语写作?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人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这值得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外语究竟有什么用?
 
    小学和中学包括大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学习时期,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明精华很多,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学习,比如历史、地理、哲学、文化、法律、社会、伦理等,它们更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与素质,它们对人终身有用,而中小学和大学则是学习这些知识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甚至连“功半”都达不到。但事实上,在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中,对所有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的重视度加起来也不如外语。可以说,为了学习外语,为了“国际化”,为了方便“走出去”,中国人莫名其妙地连自己的历史都可以说是不管不顾了,甚至母语学习也退居其次。现在的状况是,中国人的学历越来越高,大学学历几乎快成了基本学历,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产出,但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却似乎未相应提高,很多人大学都毕业了,却分不清祖国的东南西北,不知道浙江在哪里,不知道湖北、湖南的那个“湖”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山东、山西的那个“山”是什么山。他们也不知道我们今天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不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说不清中国主要朝代的历史顺序,不知道“魏晋”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唐”是在“元”之前还是之后,不知道西汉和东汉怎么区分,不知道北宋和南宋怎么区分。简单的思想他们都表达不清,说话不讲逻辑,不知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不知道辩证法,不知道概念判断和推理,不知道内容与形式,等等。
 
    我要说的是,英语学得再好也变不成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但如果中文学得不好,却会越来越不像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对于外语的重视太过了,外语当然很重要,但它应该专业化,就像体育、音乐、美术作为专业一样,如果一个人准备以后从事外语专业,或者从事对外语要求很高的专业,那么他可以在中小学阶段就加强外语学习,我们可以规定某些专业的人必须学习外语,必须考外语,而没有必要规定所有的专业都必须学习外语、考外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都很重要,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人前往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等国家学习和交流,我认为,目前中国人学习法语、德语、日语等应该是我们学习外语正确的模式和方法,可以概括为:确实需要就学习,也会学得很快很好;不需要就不学习,硬性学习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很痛苦。
 
    中国的教育正在快速地发展,中国的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国人的语文水平是否随着中国人的学历提高而有所提高呢?大学生、研究生的语文水平是否因为读大学、读研究生而相应地有很大的提高呢?笔者是悲观的。我始终认为,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或工科,语文都是基础,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都需要中文表达、中文书写,特别是文科。很多问题都不是专业的问题,而是语文的问题,随便抽一份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的本科毕业论文或者硕士毕业论文或者博士毕业论文,都可以发现很多语文上的问题,各种学位论文中的问题,很多都是语文问题而不是专业问题,很多文科教师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花在语文指导上的时间和精力比花在专业指导上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所以我认为,目前中国的大学不仅需要学习语文,而且需要加强学习语文,语文学习得好,专业学习将会事半功倍。研究生教育也是这样,我一直主张,硕士研究生考试,外语应该降为选考,是否考以及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应该根据具体专业的需要来决定,而语文应该提升为必考,成为素质考试。当今中国的研究生考试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外语考试,外语在当今的研究生考试中扮演着“拦路虎”的角色,很多人都是被外语这只拦路虎拦在了研究生大门之外,这很不正常。事实上,除非还想继续考试,比如考博士,对于绝大多数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外语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语文之所以不被大学重视,我认为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的误解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所理解的语文还是小学的语文、中学的语文,这种层面的语文不过是“字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这种语文当然是用不着费那么大的劲去学习的。目前很多大学语文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都还是在“小学语文”“中学语文”的“语文”概念上,这实际上是大学语文不受重视,大学生不欢迎大学语文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应该重视大学语文,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改变观念,改革大学语文、探索大学语文。我认为,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这是三种不同层次的语文:小学语文主要是字词句层面上的基础学习,语言能力上要求学习者学会规范说话,并能够规范书写;中学语文主要是篇章理解的问题,语言学习上重叙述、描写等日常的表达,所以中学语文重点是阅读和理解,当然还包括基础写作。而大学语文则主要是精神、文化、情感、思想及其相应表达的学习,大学语文的重点不再是识字,不再是如何理解文章,不再是记叙、抒情层面上的表达和书写,而是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汉语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在汉语表达的层面上理解思想、文化,反过来在思想和精神的层面上加强对汉语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表达复杂思想文化和精神的水平。从语言上来说,汉语的微妙性、情感性、思想性、文化性、复杂性等才是大学语文的核心和根本。所以,大学语文是语言学习,更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学习,是历史学习,是哲学学习,是文学学习,还是道德、社会、艺术、逻辑等知识的学习,大学语文是语言层面上的大综合,是比中学语文更加无边、更加漫长,一个人应该用一生来学习的课程。一句话,小学语文的“文”是文字,中学语文的“文”是文章,大学语文的“文”是文化。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对于大学语文的理解和思考,我们组织人员重新编写了这套大学语文。书分A,B 两版,我们希望A 版对文科更具有针对性,B 版对理工科更具有针对性,但这种针对性是极为相对的。事实上,拥有A 版的读者,读一读B 版会有更多的收获,反之亦然。
 
    本书参加者还有高玉海、马俊江、刘天振、李蓉、赵山奎、吴翔宇、吴述桥、王冰冰、刘江凯,均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杨荷泉做了大量的联络和组织工作。最后,特别感谢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社长鲍观明先生、编辑郑建先生,正是他们的提议和一再催促,我们才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选编到出版的工作。由于比较仓促,肯定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欢迎批评指正。
 
2015年6月10日于浙江师范大学
 
(高玉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大学语文·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4034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