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母语教育

刘隽颖:通识理念下美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研究
【时间:2017/9/16 】 【来源:苏州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节选 】 【作者: 刘隽颖】 【已经浏览1930 次】

第五章  对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的反思   第二节、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的方向  75-78页
 
一、大学母语教育不应等于“大学语文”一课

    很多学者的研究名为“中国大学母语教育研究”,实则是仅仅针对“大学语文”一门课的研究。“大学语文”固然是我国大学母语教育中重要的一课,但笔者认为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门课。
 
    首先,“大学语文”一课已经不能代表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的全貌。第一,“大学语文”在很多学校是面向全体理科生开设,文科生并不需要选修,因此并不是面向全体本科生。第二,在很多学校,“大学语文”一课已经不被开设。因为“大学语文”无论是在教材上、还是在教学形式都被认为应该被淘汰了。学界很多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该课的诸多弊端,例如沿袭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有“高四语文”之嫌;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却忽略了基本语文能力的训练;教材陈旧,教学理念滞后,课堂教学方法和效果良莠不齐。(何清.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教改刍议[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484)

    其次,所谓大学母语教育,应该涵盖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关于母语文学、母语写作等方面的课程。在我国已经有一批一流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构建得有声有色,例如北大也开设了诸如《鲁迅小说研究》《写作与批判性思维》等的文学课、写作课。如果针对“大学语文”一门课程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其他面向全体本科生的通识课程体系中其他的文学课、写作课,也是一叶蔽目。

二、大学母语教育的课程如何构建

    研究美国大学母语教育的具体课程也可以对我国大学的课程构建带来启示。笔者认为,文学课、写作课作为大学母语教育的两大支柱,都是本科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1、母语文学课的构建
 
    首先,择取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课程内容。严格地筛选适合大学母语教育的内容是首要的步骤。经典作品的价值在上文研究中已论述过。所谓经典,一是在于它能激励学生思考,二是在于它传递了某些共同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我们不乏经典的文学作品,却缺乏重视经典的态度。在我们的大学课堂中,已经有大量的类似文艺理论、文学流派、文学史的内容取代了文学作品本身。对这些既成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并不能取代学生亲自接触文学经典的机会,前者没有办法代替阅读作品本身能够带给学生的思维训练。
 
    其次,重视深度阅读的作用。笔者曾听过一节国内大学全校公共选修的文学课,课程名为《新时期中国小说研究》,那一节课讲的是叶兆言。台上教师、台下学生,均没人带了一本叶兆言的小说来。两节课的时间,教师从叶兆言的出身讲起,而后分析了作家两个创作时期的不同风格。其间,分别提及了他的两部作品《一九三七年的爱情》与《艳歌》作为代表,论证了自己对作家写作风格的解读。讲到上述作品时,下面的学生全都表示没有读过,教师倒也不惊讶,便简要为学生介绍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倘若一个学期这门课结束,恐怕学生也不会真的认真阅读完一本书。那么选此课的意义又在哪里?母语文学课,还是应该让学生真正有机会去读书,通史、概论、或纯粹教师总结,这样的教学内容意义不大。

    最后,丰富文学课的教学形式。目前国内的文学课几乎都是教师“满堂灌”的形式。反观美国大学的母语文学课,除了高质量的讲座(lecture),还有小规模的讨论课(seminar)。尤其是后者,在中国少有实践。大学母语文学课,除了教师从头讲到尾,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形式的选择。讨论课,不仅侧面督促了学生的课余阅读量,也能增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同时,讨论课对学生在分析、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更为明显。

    2、母语写作课的构建
 
    首先,写作课应被重视,单独开课。国内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专门的写作课,目前还是一个空白。倒是大学英语课程中有很多英语写作的训练。这种尴尬的对比凸显了目前对学生母语写作能力的忽视。前文已经提到,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写作应对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能够准确驾驭母语文字、清晰表述观点的基础上,还应训练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写作、有说服力的辩论。在笔者看来,目前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刻不容缓,有必要在通识课程体系中开设专门的写作课,对学生进行集中的训练。

    其次,写作课要明确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我国现有“大学语文”的教材中,有许多书籍专门针对“应用文写作”、“公文写作”等,显然这类辅导书籍能够帮助学生应对某一特定范式的写作,但颇有以偏概全之嫌。构建大学母语写作课,首先在明确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语言准确、连贯、条理清晰等属于较低层次的写作要求,在此基础上,大学母语教育更要发展学生的母语评论能力,在写作中进行思维的训练,论证有力、逻辑严谨才是更高层次的写作要求。

    最后,写作课与专业学习结合。写作并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学生展示学术成果的手段。美国大学将写作课与不同专业领域相结合,训练学生面向自己的专业进行学术写作,很多理工学校开设了大量的科学写作课(scientific  writing),真正将写作能力的训练渗透到学生本科学习的各个阶段。这种写作课与专业课的结合对我国大学母语写作课的构建同样有启发意义,且更具现实的价值。

    通识教育在我国大学中的发展也近有二十年,无论理念如何先进,只有在实践中严守通识课程质量的底线,通识教育才能真正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通识教育核心部分的大学母语教育,可以说在我国高校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完整的课程体系还没有构建起来。大学母语教育,值得学界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270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