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余清风:大学语文(讲稿)之大学语文的内涵
【时间:2012/2/14 】 【来源:余清风博客 2010-07-31 】 【作者: 余清风(根据教案整理)】 【已经浏览5318 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ff37a0100l06b.html

第一单元  大学语文序说

一、语文诠释

    “语文”顾名思义即语言文字、语言文章。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就是对语文的准确诠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是对“语文”学科含义的权威论述。

    语言是人类的交流工具,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语言文字”的内涵不断地发展、延伸。当今社会“语言文字”并非简单的顾名思义之语言文字,所谓“语”,除口头交流之语言外,还包括书面文字交流之语言,亦含各种科技载体之形式语言;所谓“文”,除书面定义为成篇文章的文字之外,更有文学、文化科学之含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使语言不仅存于人类的交流工具,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人文性更是包括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等内涵。
   
    从语文诠释中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到如下结论:“语言文字”包括着二层含义,一是“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即“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二是“语言”不仅是人们口头交流的代用词,“文字”也不仅为书面语言的代用词,即“语文”既包括各种科技载体之形式的语言和成篇书面文字,也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文化科学等。
   
    从语言文字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语言文字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之字是拓展人类交流、记载人类历史、推动人类进步的工具。

二、大学语文的内涵

    大学阶段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认识社会、明确责任,完善人格、学会做人。大学语文课程则正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学生的立世人格,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开拓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基础上设置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载负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的文学体载的作品及文学知识,是以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为主体的语言文学课程。

    语言文学是指口头和文字表现的富于文采艺术,显示渊博学识的作品。文学、艺术是语言文学的重要内涵。

    文学是人类思想的高度结晶,是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营养剂,是社会知识集中和展现的吸纳器;不懂文学,思想就会僵化,知识必然匮乏。
   
    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具体反映,是人们灵魂展现和升华的净化剂,是思想激情调动和升华的助动力;没有艺术,就没有社会的千姿百态,世界就显得单调、枯燥,就没有发展的创造力;不懂艺术,就没有形象的思维、感官的创意,就没有想像的目标、联想的标的。
   
    文学可以博大人们的胸怀,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可以给人们以生活的激励,给人们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力量,使人们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努力生活;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创新人们的思维,增强人们的创造力。
   
    艺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缓解人们的压力,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给人们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景,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进而向往生活,创造生活,更好地生活;可以使人高雅风范,拓展人们的思维想像空间,提升人们的联想创意能力。

    文学是艺术之本,是艺术的基石。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带动艺术素养的展现,进而带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大学语文以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为主体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拓学生的情感视野,丰富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为目的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习内容。

三、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经济和市场的发展,对国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言文学的教育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根基。从群体角度看:作为国家、社会群体之一的青年学生群体的语言文学素质培养不起来,“人文素质”的整体提高将是一句空话;同理一代青年学生群体的语言文学素质培养不起来,传统文化将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知识创新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社会发展也将因此延迟或滞后。从个体角度看:作为社会发展未来、国家建设希望的青年、特别是青年学子,语言文学素养不高,就无法拥有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思想抱负,就会因为视野的窄小短浅、知识的匮乏贫庸而无法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更无法创造生活,无法为社会的发展承担责任、作出贡献。
   
    因此,提高青年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进而提升整个青年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语言文学素质是提升整个民族“人文素质”的基础,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社会知识创新不断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学生个体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生存能力,创造理想的个人生活和事业的需要。这就是大学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

四、大学语文的学习内容

    从学习的角度定义大学语文,所谓大学专指学习阶段;所谓语文即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指的是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
   
    按照学习的阶段划分学习任务,其语言文字是初级阶段的课堂学习训练任务,语言文章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写作训练是中级阶段的课堂学习训练任务,大学阶段的课堂学习训练任务则是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语言文学素质及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生活激情及创新灵感,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更好地生活,这就决定了大学学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语言文章中的文学作品。
   
    学习大学语文,学好语言文学必须了解和掌握文章的分类,只有在了解并掌握了各个类型语言文章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写作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大学语文,才能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欣赏开拓思维,怡情创意,提高语言文学的素养,培养奋发向上的生活激情及创新灵感。

五、文章的分类

    文章是指一定的篇幅组成的书面文字,泛指著作、短文等各类体裁的书面文字。文章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思想)、材料(内容)、结构(布局)、语言(词句)。体裁的划分是区别文章类型的主要标志。

    通常将文章划分为三大类别:一是实用文章,即没有塑造形象的一般实用文章;二是文学作品,即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三是杂文小品,即随感式的杂体文章。

    (一)实用文章

    实用文章指没有塑造形象的一般文章。现实生活中文章的目的和作用决定了

    实用文章的体裁划分。实用文章划分为记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个大类:
 
    1、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作者通过文章的写作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四大要素。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是指狭义的记述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写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表达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记人叙事的文章。而广义的记述文则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这类记叙性的文学作品从文章分类的角度则归于文学作品。

    2、说明文:是通过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说明事物特征,揭示事物的慨念、本质及其规律性,给人以知识的实用性文章。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3、议论文:议论文又称说理文,是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的文体。有立论文、驳论文两个种类,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时评、社论、按语、及观后感、读后感等都是议论文的范畴。

    4、应用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处理公私事务、交流信息、表述意愿时所使用的具有实用价值和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的文章。应用文有一般性应用文、公文性应用文、事务性应用文三个类别,包括简历、书信、通知、决议、启事、报告、申请书、合同协议、调、求职演讲等。

    (二)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指有塑造形象的是文章。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不同的体裁形式表现出来,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

    文学写作的目的决定了文学作品的分类。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个大类。

    1、诗歌:有诗、词、曲、民谣等。
    诗歌是一种主情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炼,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优美感的语言和另行排列的形式抒发情感。
    汉魏六朝时称古诗,唐宋时称唐诗宋词;格律上唐诗分为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和古体诗两种;近体有一定格律要求,古体又称古风,不受格律约束,较自由,有四言、五言、七言诗,超过八句称长律,又称排律,四句叫绝句,八句叫律句,律绝均受格律限制。

    2、散文:主分为记述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和哲理散文四类。
    散文是描写和抒发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特殊感悟的体裁,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它集诸美如一身,能给读者带来美的图画、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和享受;能陶冶情操,启迪心灵,抚慰创伤,激发斗志。

    3、小说:有长、中、短篇小说等划分。
    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小说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主要表达方式为:记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4、戏剧:包括歌剧、舞剧,地方剧、影视剧等。
    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及其反映的舞台银幕艺术(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其艺术形象、人物性格、矛盾冲突都是通过人物、场境、语言、动作的形式直接地反映出来的。最大的特点是表现力强。 

    (三)杂文小品

    杂文小品专指随感式的杂体小篇幅文章。包括杂文、随笔、心情日记等三个大类。

    1、杂文: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又具有文学作品的特质,篇幅短小,形式多样,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通常,杂文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为主要内容,以揭露假、恶、丑并给予批判来肯定和赞扬真、善、美,传达作者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杂文的具体内容无所不包括,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政论、短评、随笔、书信、札记等。
    杂文的本质:作者通过说理就某人、某事和某种客观存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
    鉴于杂文的表现形式及社会功能作用,在文章的分类中应将其应辟新类。

    2、随笔:一种灵活随意的,对见闻进行记述、议论、说明的文章。写作手法上,旁证博引,不作太强的理论性阐释,行文缜密、结构自由。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常见的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网络的发展更是丰富了随笔的内容形式,为随笔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展现空间。

    3、心情日志:是指通过对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记录,以不同形式把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表露出来的文章。包括幸福心情日志、伤感心情日志、心情日志短语等。

六、正确掌握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思想上认为没有语文课程的教学,人们照样可以学会和使用语言,照样可以欣赏语言文学的魅力;二是学习中重于范文的释义读写,轻于训练思考,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前者是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后者是学习方法的不正确。

    从语言的角度看:人从呱呱落地时就开始了语言的学习,幼时是口头语言的练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了文字语言的学习,这些都只是社会形式的基本语言训练。而设置语文课程,走进课堂学习则与基本语言训练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基本语言训练的提高,是书面语言的训练及大脑思维训练的根本要求。无数社会事实证明,没有经过课堂训练学习的人其语言能力是匮乏的,思维方式是落后、僵化的。因此,认为没有语文课程的教学,人们照样可以学会和使用语言,照样可以欣赏语言文学的魅力的思想必须端正。只有端正了思想,才能选择或进入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之中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科的学习“‘听’、‘说’、‘读’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这是指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听、说、读、写、思并重,那种重读写,轻听说,不注意训练思考的方法是事倍功半的错误方法。

    在语言文学的学习实践中,那种重读写,轻听说,不注意训练思考的方法往往伴随着基础知识的缺乏和忽视,读写一篇文学作品时,不知道作品的写作或表现要求,不知道作品的体裁规范和题材表现,以致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进行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的思考,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

    大学语文的学习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端正学习思想,充分认识课堂学习或范文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虚心、认真的学习和长时间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基本知识;

    二是认真掌握各类文学作品的基础知识,并能将这些基础知识应用于语言文学学习的具体实践中,以提高自己学习理解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三是采取听、说、读、写、思并重的方法,注重对范文的赏析,领悟文章的思想含义,掌握作者的表现方法,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主题创意和艺术感染力,从中总结并吸取丰富的创意思想及借鉴的创作手法;

    四是学以致用,坚持创意思维和写作训练,通过不断的创意思维和写作训练,在巩固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文学的写作和表现能力。

七、结  语

    语言和文章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充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使有组织的活动得以协调展开;第二个作用是帮助人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丰富情感;第三个作用是充当知识丰富和更新的工具。

    文学是人类思想的营养剂,社会知识的吸纳器,不懂文学思想就会僵化,知识必然匮乏;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思想激情的助动力;没有艺术,就没有社会的千姿百态,世界就显得单调、枯燥,就没有发展的创造力;不懂艺术,就没有形象的思维、感官的创意,就没有想像的目标、联想的标的;文学是艺术之本,是艺术的基石。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带动艺术素养的展现,进而带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因此,文学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怡情、养性、益智。
    2、给人生活的激情,创新的灵感。
    3、激励人奋发向上,热爱、学会、更好地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647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