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大中衔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教高中版)
【时间:2011/6/24 】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5076 次】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3年6月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①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②。居则曰③:‘不吾知也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⑤?”
  子路率尔⑥而对曰:“千乘之国⑦,摄乎大国之间⑧,加之以师旅⑨,因之以饥馑⑩;由也为之⑾,比及⑿三年,可使有勇⒀,且知方⒁也。”
  夫子哂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⒃,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⒄。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⒅。”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⒆。宗庙之事⒇,如会同(21),端章甫(22),愿为小相(23)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24),铿尔(25),舍瑟而作(26),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27)。”
  子曰:“何伤(28)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29),春服既成(30),冠者(31)五六人,童子(32)六七人,浴乎沂(33),风乎舞雩(34),咏(35)而归。”
  夫子喟然(36)叹曰:“吾与点也(37)。”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38)!”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9),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40)?安见(4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42)?赤也为之小,敦能为之大(43)?”

  【注释】
  [1]选自《论语?先进》。标题是编者加的。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名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以:因为,介词。下面的“以”,认为,动词。一日,一两天。乎,于。尔,你们。
  [3][居则曰](你们)平日说。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则,就。
  [4][不吾知也]就是不知吾,不了解我。知,了解。
  [5][则何以哉]意思是: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以,用、做。
  [6][率尔] 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7][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
  [8][摄乎在国之间]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摄:夹、迫近。
  [9][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到……上。师旅,指侵略的军队。之,代指千乘之国。
  [10][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接着。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这里里泛指荒年。
  [11][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之,指千乘之国。
  [12][比(bì)及]:等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
  [13][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
  [14][知方]知道为人的道理。方,正道。指是非准则。
  [15][哂(shěn)]笑。
  [16][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或者。下文“如会同”的“如”字同。
  [17][可使民足]可以使人民富足。
  [18][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意思是,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这是冉有的谦词。如,至于。俟,等待。
  [19][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这是公西华的谦词。
  [20][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21][如会同]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22][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xiàng)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作动词用。
  [23][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为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词。
  [24][鼓瑟希]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瑟,古乐器,25弦。希,同“稀”,稀疏。
  [25][铿(kēng)尔]铿的一声,指停瑟声。
  [26][舍瑟而作]把瑟放下,站起来。舍,放下。作,起。
  [27][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28][何伤]何妨。意是有什么关系。
  [29][暮春者]暮春,阴历三月。莫,同“暮”。者,语气助词。
  [30][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春服,指夹衣或单衫。成,定。
  [31][冠(guàn)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32][童子]少年,不到20岁的人。
  [33][沂(yí)]水名,在现在山东曲阜南。
  [34][风乎舞雩(yú)]在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动词,吹风,乘凉。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曲阜东南。求雨地时候,常由巫在坛上作舞以求神。
  [35][咏]唱歌。
  [36][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喟,叹息声。然,助词。
  [37][吾与点也]我赞成曾点啊。与,赞成。也,叹词。
  [38][已矣]罢了。
  [3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让,谦让。
  [40][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唯,句首语气词,无义。邦,国家,这里指国家政治。
  [41][安见]怎见得。
  [42][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意思是公西华也想参与国家大政,不过讲得谦虚一点罢了。
  [4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果公西华(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孔子认为公西华通晓礼乐,可以大用,所以这么说。为之小,之,指诸侯。小,小事,指做小相。之、小,都是动词“为”的宾语。为之大,结构和“为之小”一样。大,大事,指治国为政。

  (《论语》原文及注释均采用杨伯峻译注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练习】
    一、熟读课文,研讨下列问题。
  1、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各有什么志向?从他们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又怎样的性格特点。
  2、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
  二、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如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方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与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3、遂与外人隔绝
  4、唯求则非邦也与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孔子的各句话,然后谈谈孔子对“知”的看法。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附:《中学语文》1983年5月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与“思考和练习”答案。好像有点对不上
  一题答:以子路为例进行分析如下:
  “子路率尔对曰”中的“率”字用得很巧妙,表现出子路轻率,急急忙忙怕别人先说而抢先起来回答的样子。“子路对曰:‘千乘之国,……且知方也。’”表现了子路爽直、坦率的性格,但同时也反映出他不谦逊,把困难和治理国家的大事看得过于简单化的思想。
再以曾皙为例:当孔子指名问到曾皙时,曾皙正在鼓瑟,听了孔子的问话,才慢慢停止弹奏,直起身子回答。表现出曾皙不慌不忙,从容不迫谦逊礼让的神态,与子路轻率急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题答:
  1、居:闲坐。
  2、撰:意见。
  3、作:站起来。
  4、与:赞成。
  5、如:或。

论  语

  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所做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后期鲁国昌平乡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姓孔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它虽非文学著作,但由于历来为士人诵习,对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论语》多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如论为政,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颜渊》);论教育,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论为人,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当仁不让於师”(《卫灵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等等。比起《尚书》来,《论语》语言流畅通达,活泼生动,大量运用语气词、多叠句、排比、对偶,感情色彩颇浓。如孔子知冉求为季氏聚敛,就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表现出激愤深恶之情。又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说得雍容和雅,表现出孔子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子路听到孔子说为政“必也正乎名”之后,率而便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写出了子路的直率;孔子被围于匡,颜渊后到,“子曰:‘吾以女(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可见颜渊的敬顺老师。这些都表现了人物的个性。言语之外,《论语》中还有不少关于神情态度的描写,《乡党》中的孔子,《微子》中的隐者,都形象具体。“季氏将伐颛臾”章(《季氏》)、“子路等侍坐”章(《先进》)等,略具情节,可以视作魏晋轶事小说的滥觞。
  《论语》在汉代有《鲁论》《齐论》与《古论》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周本淳)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830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