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冯洪钱:《诗经》中“关关雎鸠”原动物考证
【时间:2011/1/16 】 【来源:往来网·科技之光频道9月16日 】 【作者: 冯洪钱】 【已经浏览8257 次】

    编者按:冯洪钱先生的这篇《〈诗经〉中“关关雎鸠”原动物考证》已经发表在《北京科技报》上了。往来网重新编排,又找了一些文中设计的鸟类照片作为参考配图。需要申明的是:这些照片都不是往来网拍摄。
    
    内容提要  春秋时的《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关雎》一诗是中外驰名的名诗魁首。对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中的“雎鸠”之鸟的注释,历来都是遵循东晋大文学家、大训诂学家高璞的注释,认为是山禽类鹗(鹰);现代文学家、考古字家注释,认为是水禽类鱼鹰。但根据笔者从动物形态学、生态学和鸣叫声及说文解字等四方面十六点来考证,以为是秧鸡无疑。
    关键词:诗经 雌鸡 动物 考证

   
    春秋时的《诗经》是儒家《五经》五部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她不但对祖国2700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生态坏境也是一部很好的科学史料。该书中描记了许多种植物的名称和生境情况。研究这些动植物对了解当时农业生态情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时代久远,有的动植物名称至今尚未搞情楚。如《关雎》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中的“雎鸠”之鸟注释,历来都是遵循东晋大文学家、大训诂学家郭璞的研究。如郭璞注《尔雅》释鸟云:“雎鸠,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江诸边食鱼。”又如《禽经》曰:“雎鸠,鱼鹰也。”现代高亨《诗经今注》也说“雎鸠,一种水鸟名,即鱼鹰。”可见古今考古学家和文学家均认为“雎鸠”即为“鹗”或“鱼鹰”无疑。但笔者根据鹗和鱼鹰的形态学和生态学等多方面研究均不合《诗经》中对雎鸠的描记;并通过研究对“秧鸡”形态学、生态学和叫声及文字等四方面十六点来考证,认为《诗经》中的“雎鸠”即“秧鸡”无疑。今特发表如下,以供同仁研究参考。

    首先,研究雎鸠是否为鹗?鹗为鹰科鸟类鹗[(Pandion hajiaetus hliaetus hliaetus (L.)]。又名沸波(《淮南子》),雕鸡、食鱼鹰(《本草纲目》)。
    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鹗其状可愕,故谓之鹗。”(又如鳄鱼亦同义——笔者注)。可见非常凶恶。
    ② 又曰:“雕类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能翱翔水上,捕食鱼,呼为鱼鹰,亦啖蛇。”啖蛇令人恶心。
    ③ 并说:“其肉腥恶,不可食。”
    ④ 这是一种食肉类猛禽,不但形态可愕,而且生性凶恶,这样一种令人可怕的狼鹰,怎么可以用来与体态美好的窈窕淑女相比拟呢?
    ⑤ 何况“关关雎鸠”句中的“关关”两字,历来均认为按原意应为此鸟的鸣声,而鹗却从来很少鸣叫,有时偶然鸣叫几声,其声怪异,令人可恶。   
    ⑥同时它的栖息环境为远离人间的深山冷谷林间,或营巢于海岸及岛屿的岩礁一上,只在饥饿时才飞翔在水上鸟瞰水面,当它捕到鱼后就飞回林间啄食,从来不在河洲边“关关”地鸣叫,这当然可以否定(参见附图l)。

 

    其次,根据古今历史记载,鸬鹚也有鱼鹰之称,那么是否为鸬鹚呢?

    鸬鹚为鸬鹚科鸟类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 (Blumenbach)] 。又名鷧(郭璞《尔雅》注)、水老鸦(《本草纲目拾遗》)、鱼鹰(《中国动物学图谱 》)。

    ① 考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按韵书“卢”与“兹”并黑也,此鸟色深黑,故名。又名鷧(音壹),其声自呼也。”可见它的鸣声也不是“关关”那么动听;而是伸颈直项如噎;
    ② 据笔者观察,并访问养鸬鹚者说,此鸟很少鸣叫,只在争斗时哀鸣几声,有时在夜间偶然鸣叫一声,极其凄凉难听,大有毛骨悚然之感。   
    ③另外,鸬鹚全身乌黑,体型粗劣。根据宋朝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淡》中说“陕峡中称鸬鹚为乌鬼。”故杜甫诗中也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之句,可见古人也认为此鸟鸣声凄然,体貌且陋不堪,这当然也不能与幼窕淑女相提并论,故也可以否定(参见附图2 )。

    其三,那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雎鸠”究竟属何种水鸟呢?!
    ①据考在找国东南地区水网地带,是有一种经常“关关、关关”地鸣叫不停的水鸟。这种水鸟叫“秧鸡”。江浙民间根据它的叫声俗称“关鸡”, 或叫“广鸡”。这种水鸟在春复间更是鸣叫不停。笔者少年在放牛时,曾亲见此鸟,有几次想捉住它,追赶了好多路,但它奔跑很快,很难抓往它,它一停下来仍鸣叫小停,可能是在守找配偶,其雌雄恋性可想而知。


秧鸡(Rallus; rails)

    ②农村姑娘在河塘湖泽边洗衣服或采莲子时也可以常常听到这种秧鸡的鸣叫声,这不正是“关关雌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境吗?!
    ③考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秧鸡大如小鸡,白颈长嘴,短尾,背有白斑,多居田泽畔。夏至后鸣叫达旦,秋后即止。   
    ④有一种邓鸡,亦秧鸡之类也。大如鸡而长脚红冠,雄者大而色褐,雌者稍小而色斑,秋月即无(实为飞往南方),其声甚大,人并食之。”这种鸟虽不算很美,但非常活泼可爱,这要比鹗和鸬鹚要美得多,真可说是人见人爱。
    ⑤再根据《简明生物学词典》记载,按秧鸡的生态环境来考,秧鸡栖息于沼洋或近水草丛中,生活在水田、河洲(这不是在河之洲吗?)等处,步行快速,不能高飞。食蚯蚓、昆虫、小鱼、植物等等。近年来因大量使用农药,田间昆虫、小鱼减少,这种鸟也较为少见。阳极繁殖于东北和河北、湖北一带,迁于南方各地越冬。这与雎鸠“在河之洲”的生态环境完全相同。(秧鸡性情急跺,很难养活,故一般动物园中没有;而博物馆中有标本展出,可供查考)。

    其四、再从雎鸠文字方面来考证:
    ① 据后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隹为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凡短尾之属皆从隹。”而“雎鸠”的“雎”字也从隹。而秧鸡为著名的短尾鸟也。
    ②至于鹗与鸬鹚均不属于短尾鸟。

    也许有人会说:“《诗经》)为古诗,其注释也要从古。”但笔者认为《诗经》的注释,既为后人所加,当然有讨论的余地,故特提出质疑,并应纠正之,以飨读者。

    从以上四方而十六点根据考证表明,春秋时《诗经》中的“雎鸠”之鸟原动物为秧鸡科鸟类秧鸡(Ral1us aquaticus Blyth)无疑。又名田鸡、稻鸡、关鸡、广鸡(《兽医本草拾遗》),水鸡、秋鸡(《动物学大辞典》)。(详见附图3)。(原载中国农业考古中心大型刊物《农业考古》1998年第3期,国内外公开发行,那是一种专业考古刊物,一般读者很难看到;故特在2004年8月1日作为科普作品上网。

    主要参考文献:
    ⑴高亨编著:《诗经今注》,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1980年10月
    ⑵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57年4月
    ⑶宋·沈括编著:《梦溪笔谈》,科学出版社出版,1975年5月
    ⑷后汉·许慎编撰:《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1963年12月
    ⑸冯洪钱编著:《兽医本草拾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
    ⑹冯德培等编:《简明生物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2年6月


《关雎》中“雎鸠”原动物考证(续)

若初见

秧鸡说

    提出秧鸡就是雎鸠原型的是我国著名的鸟兽专家 冯洪钱先生,他根据动物形态学,生态学和鸣叫声以及说文解字方面来考证,认为雎鸠就是秧鸡。

    关于秧鸡,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生活在我国东南地区的水域地带,家乡的稻田之中很是常见。

    首先,从叫声来看,秧鸡的叫声为“关关……关关”,且鸣叫不停,符合原文的“关关”之意;其次,秧鸡栖息于水田、河洲等沼泽或近水草丛中,步行快速,不能高飞,食蚯蚓、昆虫、小鱼等。从秧鸡的生活环境来看,与诗中淑女所居住的辟雍(古代少女所住的同性宿舍,古代男女到八岁的少年时期,就离开父母寄宿到学宫或女宫之中,男居男宫,女居女宫。女宫多依山伴水而建,引水绕之,以为隔绝,故又称“泮宫”或“辟雍”)极为相似,而且又生活于河洲之中,符合原文;再次,依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秧鸡大如小鸡,白颈长嘴,短尾,背有白斑”;许慎《说文解字》:“隹为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凡短尾之属皆从隹”。“雎鸠”的“雎”字就从“隹”,且秧鸡是短尾鸟类。可参见附图:

    根据冯洪钱先生的考证,以及我所见过的的秧鸡模样,似乎《关雎》里“雎鸠”原型就是秧鸡。

鸳鸯说

    认为雎鸠即鸳鸯的,大多是民间的说法,据我所知的材料中没有相关的记载。

    鸳鸯,是一种亮斑冠鸭,候鸟。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在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多见。栖息于山地河谷、溪流、苇塘、湖泊、水田等处,筑巢在多树的小溪边或沼泽地、高原上的树洞中。平时成对生活而不分离。鸳鸯善于行走和游泳,飞行力也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食昆虫,鱼等小动物。民间传说鸳鸯一旦配对,终身相伴。将其视为爱情的象征。

    之所以认为鸳鸯是雎鸠的原型,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将鸳鸯是为爱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虽然这只是人们看见鸳鸯在清波明湖之中的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将自己的幸福理想赋予了美丽的鸳鸯。但古代诗词中关于写鸳鸯象征爱情的诗多得不胜枚举,如:唐朝李白有:“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杜甫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孟郊有“梧桐相持老,鸳鸯会双死”,杜牧有“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及卢照邻的“只成好日何辞死,愿羡鸳鸯不羡仙”,“鸟语花香三月春,鸳鸯交颈双双飞”等等,于是,当人们读到《关雎》之时,也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鸳鸯了。可参见附图:

斑鸠说

    持斑鸠说的人很少,大抵只有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第十二回《亢龙有悔》中提到的“好逑汤”,其中的主食便是斑鸠,且引用了《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说明这“好逑汤”的出处,说是这斑鸠就是“雎鸠”。其实,斑鸠生活于平地至低海拔之平原、丘陵地带。常栖于电线、林梢、竹林,一般农耕地,性羞怯,不易接近。鸣唱声与一般家鸽相似,常会发出“咕-咕咕-咕”之声,以谷类、草籽为食。如此说来,与生活在河洲之中的雎鸠就有很大的差别了。可参见附图:

    当然,这完全是金庸先生的个人之见,且是小说,其间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我认为,学术之自由便是个人提出各自的主见,而后再由商榷了。且说,关于雎鸠到底是何物,学术界并无定论,金庸先生提出了,我便也把它列入这里,以作参考。

    关于对《关雎》中“雎鸠”的考证,历代学者都各抒己见,并无定论,我只能将这些考证做些归纳,以供参考罢了,当然,会有我所遗漏的,只能希望大家的原谅了。
 
    参考书目:
  1、刘精盛著:《诗经通释》,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2、何新著:《诗经(情诗)新解》,时事出版社   2007年2月
  3、中国诗经学会编:《诗经研究丛刊》,学苑出版社    2007年9月
  4、冯洪钱著:《<诗经>中“关关雎鸠”原动物考证》   《农业考古》1998年第三期
  5、金庸著:《射雕英雄传》,广州出版社   2004年3月
  6、许慎著:《说文解字》,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年5月
  7、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年4月
  8、高亨著:《诗经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
  9、冯德培等编:《简明生物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1982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8551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