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汉语测试

曾繁仁:ZHC与大学语文
【时间:2010/10/15 】 【来源:周金声提供 】 【作者: 曾繁仁】 【已经浏览4102 次】


曾繁仁主编《大学语文》前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大学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根据专业的不同,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相应的素养和能力,并激发学生潜心钻研、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充分利用大学里良好的科学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砥砺品德,修养言行,健全人格,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见到效果,其成绩较为容易衡量,因而与此相关的课程和学习活动在大学里得到了多方面人士的足够重视;而学生文化品格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较难操作,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见到效果,但是它对于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整体素质的影响,更为深远。然而当下的大学真正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却屈指可数。

  纵观古今中外,语文课程是最具有人文教化和能力培养双重作用的课程。

  从精神教化方面看,大学语文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其中所反映的哲学、社会、人生、自然等诸多问题有所感悟,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人文能力方面看,大学语文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适应职场需求。

  1998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家在考察国内外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完成了《国家技能振兴战略》项目,提出了三层能力说,认为“人的能力分为三层: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核心技能是数量最少、但适用性最强的基本能力,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甚至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它们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开发和培育人的核心能力,将为他们提供最广泛的从业机会和终身发展基础。”其中排在核心能力首位的是“交流表达”。①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2004年面向社会各类从业及求职人员着力推出了“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并将其作为我国核心技能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推广。这是国家近年开展的一种科学的、规范的汉语能力的国家级测试。这种考试既比较注重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尽可能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渠道。

  我们过去的语文教育往往倾向两个极端:或者过于强调人文性,将课上成了文学鉴赏和思品教育,或者“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语感的体验,过于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开拓学生的视野。”②对此,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导、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前任会长齐森华教授一方面积极呼吁各大学要加强大学语文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将大学语文与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互相贯通,力求优势互补。认为这样就能使我们的母语教育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学校教学可以更符合社会需求,学生获得了国家证书,也更具有就业竞争能力。③

  考察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教育模式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由文学熏陶到语言实际运用的运动轨迹。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的实际运用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教学实践也证明,那种单纯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语文教学同样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教育模式的实践便是例证。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语言能力,绝不能缺失人文修养。我们主张大学语文教育定位在以培养大学生“人文修养+汉语能力”的核心目标上。它不再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而是综合性更强,技能性更高,重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母语应用能力的提升。

  这一理念得到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具有真知灼见的编辑的认可,策划联合了十几所从事大学语文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多次讨论,合作编写这部将大学母语教育与ZHC结合起来的新型大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我们根据内容的不同将全书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哲学沉思、文明政治、君子人格、关注民生、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科学精神和人生百态,我们认为大概可以涵盖大学人文教育的各个环节了;选择教材篇目的范围,是古今中外在思考哲学、社会、人生、自然等问题上具有代表性以及启发意义的作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名著,思考和体悟人生和社会价值内涵,开阔视野,增进修养,提升人文品味,力达“胸有成竹”。再针对学生特点和作品内容,结合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要求,设计多种实践演练题,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与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相匹配的写作知识和演练案例,督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语言和写作训练,以期促进学生提高母语水平,做到“心手相应”。

  本教材每单元前有导语、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导语简述单元分类和选文的意义,学习目标介绍通过本单元学习,要实现的学习目的,学习策略告知我们应如何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有阅读提示,对文章和作者的背景进行简单介绍;课文后依课文内容设有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每个单元的前四篇课文为核心课文,可作为详细讲读的篇目,核心课文后均附有课文解析和评论精粹,可供参考。其余为非核心课文,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阅读学习。学生还可以以教材有限的篇目为线索,阅读相关书籍,进行拓展学习。

  本书结构由编委会讨论后,选文由方铭教授确定。李庆本教授审阅了全稿。周金声教授负责课文思考题及附录内容。感谢陆俭明教授、齐森华教授为本教材的编写提供指导。感谢教育科学出版社李正堂、宋崇义等认真负责的编辑精神。本教材团结了大批作者,因此,行为风格难免有不统一之处。还请广大教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供我们修订时改正。
  
                                        
    ①陈宇 陈李翔 赵志群. 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②谢小庆. ZHC与语文课程改革[R]. 北京:2008年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年会,2008
    ③齐森华教授在2007年9月ZHC上海座谈会上的讲话纪要
    ④倪文锦,欧阳汝倩.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195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