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书评]改革创新中的大学语文——评吴宝玲等主编的《大学语文》
【时间:2009/8/29 】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月,第39卷第2期 】 【作者: 苏喜庆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已经浏览3409 次】

  在众多大学学科中,大学语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科。20世纪80年代初,匡亚明等一批有识之士奔走呼号,大学语文复归大学课堂;90年代,大学语文再次被边缘化,几近淘汰出局;新世纪之初,各种对该学科的质疑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更有极端主义的声音要求直接废黜大学语文。但在学界内外,也有许多专家学者据理力争,认为大学语文有其不可替代的学科价值,不仅不能取消,而且应该成为大学必修课。争议在全社会迅速扩散,引起多方关注。2006年9月,大学语文进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政策性的引导,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根据这一精神,大学语文课程只能进一步加强,不可忽视或削弱。大学语文界和出版界再次集体兴奋。活跃在当代学界的学者专家重新聚焦大学语文,对大学语文存在的问题百家争鸣,并纷纷开出自己确认的对症良方。商业嗅觉灵敏的各家出版社争相组织学界名家重磅出击,所推出的一些教材对传统的大学语文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新设计。其中有的代表了传统编写模式;有的高举文学大旗,代表了纯文学模式;有极力标榜人文教育的人文新模式等等,这些教材对大学语文学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但也存在可商榷之处,比如教材中,文学与人文两者对大学语文的越位,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语文面目可疑。

  而此时,吴宝玲为第一主编组织西北地区高校一线大学语文专家学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推出的《大学语文》以不事张扬的风格表达了这个地域教育团体对大学语文的独特理解。这部教材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以作品对大学语文当下混乱无序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他们提出的大学语文的编写原则是:以知识性、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体现语文综合性为目标,确定编写内容。在对传统编写模式的冷静持守与改良的基础上,强调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互补统一。该教材倾注了西北地区十多所院校大学语文一线教师的心血。他们从教数载,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汲取众多语文教材版本的优点,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宝贵意见,并多方采纳社会人士的建议,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历久弥香,最终确定出一整套编订《大学语文》的科学理念,历时一年的编写、修改,最终定稿,可以说,这部书熔铸了众多名师的教学精华,概言之,有以下特点:

  “通于文而达于广”。该书在篇目选择上把握精当,在入选的八十篇课文中,几乎篇篇都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彪炳之作。全书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而且兼收并蓄,既提供文学文本,也提供了非文学文本,并且保留了传统按文体分类安排结构的作法,每一种文体内作品排列则以作品产生先后为纬线,每一部类又分别附以文体知识和文学史知识简介,真正做到了点面结合、泾渭分明。因此学生学到的不再仅仅是局域性的单篇,而是在一浪一浪的文学思潮中的一个一个闪光点。这种编写体例虽不算新颖,但符合由感性认知到理性感悟的一般思维认知规律,又很好地拓展了知识空间,从而加深了文本的思维深度,便于学习者梳理文学史,有效整理凌乱分布在中学教材中的文学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并且每种文体都是由古典到现当代,再兼及外国,打破了空间界限,对文本的流变进行了直观再现;以宏观的视野,外通人文内究物理,大大提升了学科的普适性价值。

  “成于趣而归于理”。从细部来观,该书入选的诸篇无不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无论是感情细腻的诗,纵横捭阖的文,缠绵哀婉的曲,都突出了人文的主题性,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如《诗经·蒹葭》中情意绵绵的爱情主题,《月迹》中的童心与禅趣,《人生》中的命运抉择,无不充盈着生活情趣,令人从中品味人生的真谛。“诗者化人心者也”,所选篇目用灵动的语言潜移默化引导着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实质上,情趣与理趣相伴而生,由情人理,或者说,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为有了“趣”,语文学习不再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艰难,而是超越束缚,完善自我人格的路径。

  “通于思而精于做”。该书除了选篇精当,与其他一些教材相比,对各篇的引言和阅读导语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删繁就简、去粗存精,打破传统的繁复集评,辅之以“题解”,要言不烦,点到为止。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留足了思考空间,又给教师授课发挥提供了广阔的余地,且有利于引导启迪人文思考、审美思考和增强写作能力。课后的“思考与练习”融基础知识和创造性于一身,答案具有极大的主观灵活性,对于激发学生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课后问题的答案内涵确定,而外延呈开放格局,汇集了知识性、创造性、审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建设理念,更加有益于当代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每种文体后面都有相应的问题的审美特征和鉴赏的相关概述,画龙点睛,可强化文体意识。其中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表述,以及对于争议话题的点拨,给学习者提供了一条贯通思想、启迪思索的通道。“文有众体,鲜能备善”“体有万殊,物无一量”(《典论·论文》),然而这种粗线条的勾勒,与文章相得益彰,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写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抚今追昔,与时俱进”。该书以学科建设为指导思想,用新理论审视语文,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经典篇目为纬,搭建坚实的语文架构;而且事实也证明其以本位价值、外延价值和运用价值构成的完整大学语文价值谱系,有效地支撑了该书的宏观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一时代有一时代的阅读欣赏品味,于是该书顺应时代,适度扩大了小说部分的容量,更加有益于指引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读书与学习。并且该书提供网上学习卡,利用网络资源传授知识,开设答疑解惑、交流经验的窗口,从而形成了一个内部相对稳定,对外全面开放的“立体化”格局,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领略语文丰富的内涵。

  综上所述,吴宝玲等主编的《大学语文》稳中求变,带着很浓重的改良色彩,然而它是浩如烟海的大语教材中对大学语文定位较为准确的一部上乘之作,是对大学语文迷茫期盲目跟风趋势的一种警示和纠正,为大学语文的大家族提供了多样化中的一元。

  大学语文学科建设任重道远,语文本身的价值如何界定?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建立,如何评定?诸多问题仍在探索中。教材编写所呈现出的百花齐放大的态势令人可喜,但建设高标准的科学性精品教材,又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建设这样的教材,就必然要求其具有普适性、科学性、规范化的特点。我们满怀信心的期待大学语文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在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推选出一批优秀的大学语文精品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578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