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修辞教育:大学语文不可或缺的一课(张培锋)
【时间:2009/7/23 】 【来源:语文报大学人文 2009-4-29 】 【作者: 张培锋】 【已经浏览2765 次】

一、修辞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活动中的修辞,作为表达和交际的主要途径,贯穿于人类生活始终。语言的生命在于表达和交际,修辞活动着眼于表达和交际中的语言效果,在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地位。
      
    修辞本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易经》中,即有“修辞立其诚”的表述,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①。古代希腊人也很重视修辞研究,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许多精辟论述至今闪烁光彩。或许人们会说:我们的语文教育从来没有忽视修辞教学啊。那么,本文提出的这个问题,其针对性何在呢?
      
    首先,我想先列出两部修辞学著作的目录。一部是民国年间编撰的有关中国古书的修辞论——张文治所著《古书修辞例》(中华书局1996年重排版),一部是西方近代的修辞学著作——尼采所著《古修辞学描述》(屠友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古书修辞例》目录:例言/第一编 修辞总论/第二编 改易之例:一 通论改易之例,二改易之例之互有得失者,三 改易之例之得者,四 改易之例之失者/第三编增加之例:一 通论增加之例,二 增加之例之得者,三 增加之例之失者/第四编 删节之例:一 通论删节之例,二 删节之例之得者,三删节之例之失者/第五编摹拟之例:一 通论摹拟之例,二 摹拟之例之互有得失者,三 摹拟之例之得者,四 摹拟之例之失者/第六编 繁简之例:一通论繁简之例,二繁简之例之互有得失者,三 繁简之例之简得繁失者,四 繁简之例之繁得简失者

    《古修辞学描述》目录:一、修辞的观念/二、修辞学和雄辩术的门类/三、修辞和语言的亲缘关系/四、表达风格之纯正、明净、得体/五、与修饰言语相涉的典型言语/六、纯正的变异/七、转义表达/八、修辞格/九、演说的韵律/十、静态平衡原理/十一、诉讼样式和手段/十二、庭辩辞的诸部分/十三、议事的雄辩术/十四、慷慨陈词的雄辩术/十五、布局/十六、论记忆和发表讲演
 
    上述两书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和西方两种优良的修辞传统,中国古代更重视书面语言的修饰。从张著看,某种修辞方式可能有得,也可能有失,要广泛联系其语境才能看出;西方则从演讲的角度出发,更重视口头语言表达的艺术。然而,回顾一下我们国家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两个方面都被弱化了,换句话说,“修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已经从深层的文化土壤中被抽出、简化成一种表层的“格式”,以至很多中学生认为,“修辞”是最好学的一种“知识”。而大学语文的教学,也并没有将教学重点真正落实到修辞教育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二、应试教育和“标准化”考试使修辞教学出现严重偏差

    从一定意义上说,修辞应是语文教育的主体,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分析我国语文教学中修辞教育产生偏差的原因,不能不说,应试教育和所谓“标准化”考试是一个重要因素。从中西传统看,修辞是人文性和个性化很强的活动,它虽然也有一些“规则”可循,但它更是一种思想方式和思辨能力。要之,修辞是一种综合能力,而非独立于词汇、语法、篇章等之外的“知识”。修辞的这种特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被大大“简化”甚至“省略”了。
      
    此外,我国现代一些有关修辞理论的研究也有逐渐走向偏差的趋势。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开山之作——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给“修辞”下的定义是很全面的:“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②[i]强调“达意传情”的“适切”,为此,他提出“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两个重要概念。虽然全书显然更重视“积极修辞”,但并没有因此而忽视“消极修辞”。而文革后出版的一部《现代汉语》对“修辞”的定义是:“修辞就是对语言的加工,也就是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即修辞手段)来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③,好像只有“加工”才是“修辞”,好像只有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段”才算“修辞”。这种定义较之陈望道的定义已是后退不少。其后,在一般语文教学中,更是将修辞学当作“美辞学”;把修辞当做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过程;把“加工”作为修辞,而不知道有时“不加工”也是一种修辞。从这个角度看,孔子所谓“辞达而已”④,实为对“修辞”的最好定义。观念上的偏差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真正的修辞教育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变得似有实无。在中学语文中,修辞仅仅被作为所谓“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个并不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有必要对陈望道先生所谓“消极修辞”概念作些介绍。他指出:记述的境界,如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都以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事物的概况为目的。而要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概况,就须把对象分明地分析,明白地记述。所以这一方面的修辞总是消极的,总拿明白做它的总目标。……要把意思明通地表达出来,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明确和通顺两条件,要把意思平稳地传给别人,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平匀和稳密两条件。”⑤

    陈望道先生列举的文体,通常都不属于“文学作品”,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数量和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对这些文体的修辞要求,就有必要高度重视,绝非可有可无。一个人写文章,能够做到“把意思明通地表达出来”,并非易事;相反,某些时候,它可能比应用一些“积极修辞”方式以让文章显得“生动”更难得,对今天的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从语文教学实践而言,陈望道先生提出的“消极修辞”概念是很值得深入研究和拓展的领域。

三、修辞教育与文本本位

    基于上述,笔者试提出大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定位: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确立以文本为本位,以广义的修辞为中心。就笔者目前涉猎的相关著作来看,倪宝元主编的《大学修辞》(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和王德春等著《现代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两书在理论上有一定开拓意义。如《现代修辞学》认为:可以将修辞活动分为“语言修辞”和“言语修辞”两大部分,其中语言修辞又可分为修辞手段学和修辞方法学两大分科,具体包括“语音修辞学”、“词汇修辞学”、“语法修辞学”等。言语修辞学则强调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材料的使用,即把语言材料的修辞特性和修辞效果同具体的言语活动联系起来;强调研究言语活动的规律,研究语言材料在具体言语活动中的使用规律;具体说来,就是要研究语体、风格、文风和言语修养的规律,各种同义手段的选用规律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上述两部著作都属于学理层面的探索。笔者以为,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应体现“文本本位”的思想,即选取古今中外的“好文章”,作为教与学的主要内容;在对“好文章”的解析中,应用现代修辞学的一些成果,尽可能使学生通过文章阅读,学习和掌握修辞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最终通过阅读掌握修辞的真谛——应用到自身写作、表达和交际之中。不妨说,修辞教育是让大学生欣赏、领略“好文章”的主要途径,也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准、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中,将广义的修辞教育作为核心,无疑是较恰当的选择。
      
    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系列教材和南开大学主持制定的《大学生语文水平考核大纲》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所选取的“好文章”,并不是只限于文学作品,而是选取古今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体,特别突出了如序跋、书信等应用型文体;在考核中,除了考核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还突出了对文章修辞功能的考察,包括语境、风格等按照传统教学体系难以“标准化考核”的方面。只是,在对教材和大纲进一步修订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更加突出修辞教学的主线,有意识地增加一些修辞学的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分析,或许可以对我国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建设带来新的突破。


  ①《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语。
  ②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新版,第3页。
  ③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新版,第3页。
  ④《论语·卫灵公》。
  ⑤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新版。第53-5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8630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