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赵建荣:喧哗与骚动时代的虔诚阅读——读邢福义主编《大学语文》随想
【时间:2009/7/22 】 【来源:人大出版社大语教研网 09-07-21 】 【作者: 赵建荣】 【已经浏览3558 次】

    记得在哪里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幽默故事:“有一位理工科学生问文科学生:‘你知道雨果是什么水果吗?’文科学生不屑地回答:‘拜托,他是大文豪,你居然说是水果,真没有文学素养。’理工科学生又问:‘那你知道一光年指的是什么吗?’文科学生不屑一顾地回答:‘这是修辞上一眨眼的意思。’理工科学生马上反唇相讥:‘拜托,那是长度单位。’”故事听来让人莞尔,但细细品味之后,不觉另有一番滋味,在越来越急功近利的现在,缺少了一种沉静,一种修为,一种阔远的胸襟,人们变得很“近视”,内心世界更是变得一片荒芜。

    是的,在这样一个喧哗与骚动的时代,处在汹涌的商海中,人们不得不为衣食住行忙忙碌碌,在形色匆匆的步履中,伴随着那份越来越孤寂的内心,似乎已不能再记起自己曾经的终极梦想,那份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然而我们怎么可能忘怀,曾经我们漫步在林荫小路上,远离尘世的喧嚣,任心灵自由驰骋,去追寻心中的那一方净土,回归天宇澄明的精神家园,在那里享受精神世界的愉悦,追逐着一个又一个绚丽的梦。于是我们需要怀着对自己内心的无限敬意,开始虔诚的阅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们的人生增加了几许凝重的况味,心灵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因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附彩,足以长才”,那么这本《大学语文》无疑给我们开启了这样一扇曲径通幽的大门:读于坚的《父亲》让我们在寻常的日子里体会到润物细无声的亲情的挚爱深沉,那至情至性全力追求“爱与美与自由”的徐志摩又带给我们多少唏嘘爱怜,而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命运桎梏最终弑父娶母的命途多舛的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更是激起我们无尽的感叹,《吉檀伽利》中那“在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的神不能不让人相信信仰的力量,《在法的门前|》则通过乡下人想进入却始终也没有进去的门充分诠释了作者对人生智慧的考量……也许,生活本身是单调乏味,平平淡淡的,但看到他人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看到生活在别处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春华秋实的风景,不也使自己的生命增加了无限的长度和宽度吗?

    不知怎的,看到这本《大学语文》,总会想到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作品叙述了二战时期一个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因为自尊不愿意暴露自己是文盲而没有去为自己辩护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的故事。主人公汉娜的悲剧在我的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对她的愚昧同情吗,可怜她的处境吗,好像都有,当然更重要的是对她的一种悲悯,作为一个文盲,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当时犯下了多么深重的罪孽,也不能拯救自己于严酷的刑罚。其实汉娜的处境正像柏拉图所谓的处于“洞穴”中的人。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第七卷中,曾有一个著名的比喻“洞穴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区别。自从人类睁开蒙昧的双眼,从远古走到今天,从蛮荒走向文明,人类的精神经历了不断洗礼,仿佛火中的凤凰,一次次重生,走出洞穴,探寻光明。在这一不间断地探索中,人类社会建立起对自身的信仰,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成为一代又一代思想者普及和奋斗的目标,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启蒙运动,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人类从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莎士比亚、卢梭、托尔斯泰……更是成为引领人类前行的精神导师。

    而在中国的知识界,新思想的启蒙运动,也催生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开始秉持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这个文明古国的传承,虽然这种人文主义在中国体现了不同于西方的精神特质,但毕竟从人之所以为人的高度重构了中国知识分子乃至国民的精神殿堂。尽管数十年的中国革命的斗争精神、牺牲精神造成了人的个体价值的丧失。市场经济对固有道德观念的冲击,又带来了人性在物欲面前的迷失、扭曲,然而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呼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大学语文》正是站在人文关怀这样的宏大视野之上,构架起自己的品格,使自身呈现出一种非同一般的张力。
 
    因此,它兼顾了经典性和现代性两种重要因素的完美结合,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鲁迅的《伤逝》和胡适的《追悼志摩》,又有当代诗人于坚和伊沙的扛鼎之作,既有托尔斯泰的名篇《舞会之后》又有美国当代社会学家里夫金的《我们是世界的看管者》,这里所选的每一篇都是站在人之所以为人的立场之上对人所处的世界、人自身以及人类未来的深刻剖析和反思。

    记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经说过:“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各种恶行甚嚣尘上,不断地暴露着狰狞的面孔拷问着人类的良知,人类的心灵将停泊在何处才能安然入眠?那么,读书吧。读书可以让人们的内心变得不再浮燥,让人们的灵魂得以荡涤恶念的尘埃,让人们诗意地栖居变得触手可及。

    借用王维的那句话:“行到水穷时,坐看云起处。”在虔诚的阅读中,或许我们可以为自己孤寂的心灵找到一方净土来安放那骚动不宁的灵魂。

    本站链接:

大学语文(邢福义)
    一种负责任的大学语文教材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捍卫汉语的尊严与纯洁——邢福义主编《大学语文》读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617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