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张翠玲:大学语文教学浅探
【时间:2009/6/10 】 【来源: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2009年第2期 】 【作者: 张翠玲】 【已经浏览2763 次】

    摘要:大学语文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彰显大学语文魅力,挖掘人文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 主体意识 教学模式 人文内涵

  大学语文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必然延续,以服务于大学生为宗旨,在提高大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大学生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今诸多高校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一定的误区。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既没有“两课”那样的“红头文件”地位,也没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核机制的压力。“在很多学生眼里,大学语文只是‘高四语文’,上不上无所谓。”[1]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沿袭老一套,整堂课都是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讲,真正听课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可见,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亟待改革。

  近年来,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必然促使着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本文笔者就对大学语文教学作一探讨。

    1.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是审美的、愉悦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教育和认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真正让语文课成为一种享受,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这样让学生非常有距离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中间,以商量、探讨的口吻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思想与情感。课堂气氛愈民主,愈活跃,学生就越能敞开思想,畅所欲言。

  大学语文教学要想彻底改变主体角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例如,笔者在讲授徐志摩的经典诗作《再别康桥》时作了成功的尝试。将篇目提前一个礼拜布置下去,适当给予知识点上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有关徐志摩的资料,作品的写作背景等,推荐学生阅读《徐志摩传》等相关书籍,学生自己备课。真正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来把作者、作品相关的信息来讲授,其他同学做相应的补充。笔者只是给出了“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里为什么用“箫”这种乐器来比喻,而不用其他的乐器?等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都会说出自己的观点,最终都会归结出一个正确的观点:“箫,这种乐器曲调婉转凄凉与作者本人当时凄凉、惆怅的心情相吻合。”笔者在课堂上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彰显其中。

  2.创新教学模式,彰显大学语文魅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教学模式:以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基点,以多样的语文实践为载体,使学生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积极主动地进行由知识向素养、能力的转化。

  这种教学模式有四个方面:第一,寻找一个点,确定开放内容。可根据教学大纲中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知的难点或者学生的兴趣来确定。第二,寻找某种空间,制定切合实际的知识范畴和训练方法。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实施“311”读书工程,即用三年时间,读一百本好书,写一百篇好文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结合这一活动要求学生按照图书馆提供的书目,读自己喜欢的书,针对作品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然后把文章装订起来,让同学一起分享。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或在读后向更广更深处开掘内涵,学会研究性阅读,收获更多。第三,结合学生专业,准备授课方案。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审美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文书格式要求极其严格,中医专业对于文言文要求较高等等,所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就应具备不同的个性特点。第四,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作为课后思考与练习,这样的练习可以没有答案。如要求学生谈一下自己的“爱情观”。学生或用发散思维,或用逆向思维,各抒己见。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正确引导了他们的人生观。

  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局限于课本,学生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双方处在一个互动的过程,教与学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3.挖掘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素养

  好的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凝结,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浓烈的情感,对学生都是一种启迪,一种浸润。有助于学生道德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塑成,并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到人生的真谛。教师就要引领学生进入这种境界。如,笔者是这样讲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蛮子大妈》的。这篇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到处充满着反战的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读后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为让学生体悟到作品的深邃,第一节课笔者展示了一些生活美好和谐的画面与残酷战争的画面作对比,在视觉上让学生产生了一种美与丑的强烈对比。然后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的导入:生活是美好的,但人类往往在创造美好,创造文明的同时,又亲手把它毁掉。当人性泯灭,兽性泛滥,当理智被狂热的征服的欲望、被屠杀同类的快感、被贪婪、愚昧所降服时,人将不成为其人。人类有时候很伟大、聪慧,有时候很渺小、愚昧。《蛮子大妈》又把我们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冷静下来,反思人类、反思战争,祈祷永久的和平吧!学生深受感染,带着感情,怀着理性来听讲,不知不觉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得到了升华。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有它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沈琳.《融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大学语文教学》,《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8534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