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案讲义

《晋楚城濮之战》教案
【时间:2009/4/13 】 【来源:外研社 】 【作者: 全军院校统编教材•大学语文】 【已经浏览9893 次】

  一、学习目的
  1.了解《左传》基本概况
  2.通过对城濮之战晋胜楚败根本原因的分析,领略我国古代战争的一般规律
  3.通过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体会史书《左传》的文学价值
  4.掌握古汉语中宾语前置和使动用法的语法现象

  二、《左传》简介
  1.性质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与西汉初年写定的《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先秦时,《春秋》有两种概念。
  一是各国史书通称,如:
  “羊舌肸习于《春秋》。”(《国语·晋语》)
  “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墨子·名鬼篇》)
  一是鲁国史书的专称,
  晋国史书称《乘》,楚国史书称《梼杌》,鲁国史书称《春秋》。
  后其他国史书已失,唯遗鲁国史书,《春秋》就专指鲁国史书。
  《春秋》只是鲁国大事记,人们一般认为三传是讲解《春秋》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左传》开始并不附《春秋》经文,晋杜预才将《春秋》按年分列在《左传》文前,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本子。
  2.作者及成书年代
  有关《左传》的作者,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史记》作者司马迁和《汉书》作者班固认为是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但是这一税?法存在很多矛盾,唐以后不断有人提出怀疑,有人认为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史学家,也有人认为作者不止一人。
  大多数人认为,《左传》的编定成书是在战国初年。
  3.内容和体例
  《左传》全书约18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十二个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观点。
  《左传》体例与《春秋》一样,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以鲁国纪元为纪年。。《左传》原本只有纪?年,没有篇目,现在各种选录的篇目是后加的。?
  4.艺术特色
  (1)善于叙事,特别是在战争的描述中,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抓住战争的特点描写战争。
  (2)善于通过环境和细节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特别善于记述外交辞令。

  三、解题
  本文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主要描述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成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是春秋前期最大的一次战役。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晋、楚争霸中原。在齐桓之霸以后,楚国强大起来,成为中原霸主,黄河流域的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都先后与楚结盟,受其控制。而晋国自献公以后,内乱外患不止,削弱了力量。晋文公经过长期流亡,回国掌权后,励精图治,加强军力,遂由弱转强。晋文公要建立霸业,势必与楚交锋。其直接原因是宋叛楚即晋,楚合郑、蔡、陈、许四国之师攻宋,宋求救于晋,就爆发了晋楚之间的城濮大战。
  城濮之战就是晋楚争霸的关键性的一战。当时晋初兴,远不及楚国强大,但结果是晋以弱胜强,一战而霸。《晋楚城濮之战》正是《左传》中极为精彩的一页。

  四、讲读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1—4自然段为第1部分,5—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记述了战前晋楚交战双方的态势及策略
  第1自然段
  我欲战矣          
  赂齐、秦 
  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能无战乎?
  晋欲借救宋挑起与楚争霸之战,采取拉拢秦、齐,打击曹、卫以孤立楚国的策略。
  第2、3自然段
  晋侯在外十九年 
  晋文公(重耳) 狄—卫—齐—宋—曹—争—楚—秦
  无从晋师    
  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王怒,少与之师
  战前楚国君臣基本方略不一
  第4自然段
  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
  私许复曹、卫以携之
  执宛春以怒楚
  子玉怒,从晋师
  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退三舍
  楚众欲止[56],子玉不可。  
  晋进一步孤立、激怒楚并在道义上变曲为直的策略
  第二部分   记述了战中晋楚双方的策略和战争经过。
  第5自然段
  晋侯患之 
  公疑焉            战也
  若楚惠何          不如战也
  是以惧            吉,我得天
  晋国君的谨慎和臣属的必胜信心
  第六自然段
  请与君之士戏
  诘朝将见
  晋军的信心和楚军的轻敌
  第七自然段
  今日必无晋矣
  胥臣蒙马以虎皮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
  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
  先犯陈、蔡
  以中军公族横击之
  战争中,晋国诱敌深入、各个击破,楚轻敌冒进,晋胜楚败。

  五、分析小结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战前双方的运筹帷幄
    1.战前态势。晋与众盟,楚内部矛盾。
                晋               楚
    目的    借救宋以称霸      击宋北进
    策略    拉拢齐秦          君臣不和
            打击曹卫
            孤立楚国

    2.战前交涉。晋变曲为直,楚失众心
               晋                楚
        私许复曹卫以携之    复卫封曹,释宋
        执宛春              子玉怒,从晋师
  第二部分   交战经过及双方的战术、策略
  1.临战心态  
               晋               楚
         重视敌人,谨慎      轻敌傲慢
         信心增强  
  
  2.交战战术             
               晋               楚
           诱敌深入          轻敌冒进
           各个击破  
  
  本文叙述了城濮之战的经过,揭示了晋胜楚败的一些原因。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曾引述此战例来说明“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的深刻道理。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晋楚城濮之战(25),楚汉成皋之战(26),韩信破赵之战(27),新汉昆阳之战(28),袁曹官渡之战(29),吴魏赤壁之战(30),吴蜀彝陵之战(31),秦晋淝水之战(32)等等,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33),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在原占优势和主动之敌则反是;由于其主观错误和内部矛盾,可以将其很好的或较好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完全丧失,化为败军之将,亡国之君。由此可知,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在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毛泽东《论持久战》)

  六、写作特点
  1.抓住本质来描述战争,详略得当,画龙点睛
  主要笔墨用在战前准备和战中策略的运用上,而对战争过程写得很简洁。
  2.人物描写极具个性特点
    子玉的傲慢   晋君的谨慎持重   原轸的雄才大略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5187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