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大纲

吕永林:《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时间:2008/12/27 】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政治理论教研室 】 【作者: 吕永林】 【已经浏览10481 次】

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政治理论教研室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吕永林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地位

    “大学语文”是面向我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考查课程。

    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区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目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应该说,《大学语文》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一门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大学语文对学生学习理、工、农、医、文、管等各学科起支撑和保障作用,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大,这种基础作用也将更大。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学语文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悠久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质的人才,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注重语文教学的语言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大知识维度,强调广大学员读、说、写三大能力板块的优化组合,文学气息和人文意识浓厚,融思、想、识、趣,听、说、读、写为一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3、课程设计思路

    (1)在完成好“大学语文”本课程教学的同时,安排“大学语文”的延伸教学,将“大学语文”与文学素质类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以《大学语文》为主,《管理文秘》、《当代文学解读》、《美术欣赏》等课程为辅的课程体系。
(2)积极开展网上教学,搭建大学语文教学的网上平台。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融思、想、识、趣,听、说、读、写为一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在较深层面上切入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和情感世界,进而拓宽其视野、启蒙其心智、引导其人格;贴近语言、文字、叙事和修辞本身,从而增强学员的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及人文素养,并给学员带来心灵上的滋润和生存上的审美享受。

    1、知识与技能

    注重语言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大知识维度,强调广大学员读、说、写三大能力板块的优化组合。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理念上,注重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自觉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让他们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往工具,而且是同世界有着隐秘关联的文化载体,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的家”,进而唤起学生对语言的尊重与热爱,此乃大学语文进行自我突围的根基所在。

    (2)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选取上,将时代性和世界性作为两个重要的元素带入其中,应尽力避免以往那种明显厚古薄今、厚中薄外的思维模式,大胆引进贴近现代、当代生活的作品,尽可能地避免教材滞后于时代的被动状态,以便更好地同学生的生存情绪搭界,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带领他们进行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观照,引导他们进入更加深远广袤的精神领地。

    (3)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将单篇教学和专题教学结合起来。一个好的专题不仅可以将更多信息带入课堂,而且可能会让许多作品焕发新的意义,进而扩大其可释空间,增益其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认知视野和理解空间,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专题与专题之间衔接得好,更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教学手段上,普及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而适当地引进电影、动漫等当代流行的艺术语言则会与文学作品构成巨大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而引领学生追问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真相,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倡导学生的独立精神与合作意识,培育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与社会关怀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三、内容标准

    1、总体标准

    教学内容要丰盛,文学篇目阅读部分应当涉及诗经、先秦散文、屈宋、秦汉文、汉魏诗、汉魏六朝赋、六朝文、六朝诗、初盛唐诗、唐代散文、中唐诗、晚唐诗、唐五代词、北宋词、北宋诗、宋代散文、北宋词、李清照及南宋前期词、陆游及南宋诗、辛弃疾及南宋词、金元诗词、元曲、明清散文、明清戏曲、明清诗词、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现代新诗、现当代戏剧、当代散文、当代小说、当代新诗等。就时间而言,需涵盖自《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到现当代文学三千多年;就文体而言应包括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散文各类文体;就内容而言应包括反映战争、爱情、咏史、怀古、咏物、咏节序、登临、悼亡、思乡怀归、游子思妇、哲理人生、山水田园、民生疾苦、倡廉刺贪、兵祸战乱、孝悌亲情等。

    另外需设专讲进行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并且适当地引进少量电影欣赏。从大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大维度以及读、说、写三大板块入手,系统拓展广大学员的语文素质。

    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要快,应不断推陈出新,以切合广大学员的实际需求。读、说、写的分配比例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整体上应具有系统性、立体化、大信息的特点:

    所谓系统性,是指以文学史为纲,按照简明中国文学史的要求,使学生学完我们的“大学语文”,连同中小学已有的知识,能大致勾画出从古到今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轨迹。

    所谓立体化,是指每个小单元以一两个作家为重点,选择他们的几篇代表作为详讲内容,在附录中又精选他们的其他代表作,从而做到以一两篇带数篇并进而知其全人;又由重点作家推广而至一个个或题材相同,或创作相近,或风格近似的作家群。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梳理”并“激活”旧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以较少的时间,取得显著的效益。

    所谓大信息,一是指内容信息量大:所用教材经典篇目众多,内容丰盛;二是学术信息量大,各作家作品综述、研究综述、作品争鸣,使学术视野十分开阔;三是理论信息量大,辑录历代名家的精到评语,精辟深刻,且变一家之言为百家之言,让学生得到高峰体验;四是文献信息量大:每单元均附有参考书目,尤其是重要论文目录,可供师生从网上或图书馆检索、查询。

    2、具体标准

    鉴于本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快、教学设计调整幅度较大的特点,此处暂且只举几讲作为案例参考。

    第一讲:以《蒹葭》管窥《诗经》

    (一)教学内容:
    1、小引:亲近诗歌
    a、序曲一:诗歌的美丽与魅力;b、序曲二:《诗经》的美丽与魅力
    2、朗读
    第一遍领读(注意正读音),第二遍学生齐读,第三遍学生分两声部配合读
    3、字词解释
    4、翻译
    a、翻译成现代白话文;b、翻译成英文
    5、层次及诗意分析
    6、内容述评
    7、艺术特色探究
    8、“管窥”《诗经》之美
    9、推荐相关阅读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感受诗歌优美而又精凝的语言韵致,以当代的心情赏玩远古诗歌的风味。

    (二)教学要求:
    1、引导学员理解什么是诗?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能为我们提供怎样的精神资源?
    2、探讨如何更好地欣赏《蒹葭》及《诗经》。

    (三)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能运用一些具体的文学事例或艺术事例,同现实生活形成碰撞。
    2、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采用提问、讨论等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引导学员进入《大学语文》这道长廊。

    第二讲:汉语的魅力及其现代转换

    (一)教学内容:
    1、汉语的魅力
    a、文言文:精练、典雅、含蓄、幽深
    b、汉语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似是而非,很飘,想象的空间很大
    c、汉字是象形符号,象形符号与符号代表的事物有着独特的联系
    2、汉语的现代转换
    a、历史过程、成就
    b、误区
    3、汉语的当前形象
    a、汉语当前转换的特点之一:复活语言的自由姿态;言语无禁区
    b、汉语当前转换的特点之二:言语的表演性、消费性日益突显;语言本身走向前台;幽默、搞笑、摆酷
    c、汉语当前转换的误区之一:语不惊人死不休;人死了,言语活着
    d、汉语当前转换的误区之二:无边界的“灌水”——拿一切开涮;言语成为另类的尖叫
    教学重点:汉语的现代转换。语言的哲学意味及其巨大的“政治”功能。

    (二)教学要求:
    1、如何理解语言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此一问题必须被优先提出来。
    2、如何看待汉语的现代转换?此一问题乃本次课最为复杂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汉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抹不去的记忆。每个时代的语言都传递出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声音和神韵,文言文是这样,旧式白话文是这样,现代白话文也是这样,我们这个时代,网络语言是相当突出的一种……以汉语撰写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一不是独特的艺术精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总所皆知。理解汉语的成长史就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成长史,就是理解我们的生活本身。这一点是师生双方都必须明确的基本义旨所在。

四、实施建议

    1、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法。
    (2)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
    (3)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本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

    2、课程考核评价建议

    在总结过去开卷、闭卷及网上考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灵活生动、受学生欢迎,又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考试方法。将期末考试与平时练习、作文成绩、课堂提问成绩按适当比例综合。积极建设大学语文试题库。

    3、教材选编使用建议

    本课程使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正在编写最符合军校教学要求、突出我们教学特点的《大学语文》教材以及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大学语文教学的网上平台,网络教学资料正在建设之中。

    5、教学保障条件建议

    教员办公室电脑、移动硬盘等配备应该齐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

五、附录

    资料目录:

    1、本课程使用徐中玉、齐森华先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

    2、相关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诗论》
    《中国哲学简史》
    《论语今读》
    《李商隐诗选》
    《李商隐传》
    《镜与灯》
    《文学理论》
    《美的历程》
    《中国词史》
    《人间词话》
    《诗论》
    《海德格尔选集》
    《中国现代文学史》
    《徐志摩传》
    《中国当代文学史》
    《十作家批判》
    《黄金时代》
    《糖》
    《格调》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新词词典》

    3、相关教材

    《大学人文读本》夏中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大学文学》钱理群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相关教学研究文献

    《语文突围与人文突围》吕永林《光明日报》2004.12.21
    《“大语”何为》吕永林《第九届全国大学语文年会论文集》2005.03
    《理工科高校母语教育省思》吕永林《语文文字周报》2005.8.23.
    《〈大学语文〉遭遇历史性尴尬现象透视》福建行政学院黄金海第十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2004年11月19日
    《“大学语文”的尴尬根源和改革出路》李景强《中华读书报)2003年8月21日
    《对〈大学语文〉教材的认识与思考》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田兆耀《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第12期。
    《艺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与发展思考》上海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祁峰第十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
2004年11月19日
    《试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大理学院文学院贾雪仙第十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 2004年11月19日
    《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广东湛江海洋大学文学院罗毅第十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 2004年11月19日
    《对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广西民族学院陈遗勋第十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 2004年11月19日
    《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徐同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大学语文研究集刊》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温儒敏《中华读书报》2003年6月18日
    《架设语文与艺术教育的桥梁》宜昌二中李伟杰
    《英语将风光不再?英语VS汉语50年后谁领风骚?》东方网2004年3月1日
    《浪费时间?英语考试制度令人深恶痛绝》《21世纪人才报》2003年10月28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李怀亮《文艺报》2003年1月25日
    《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王岳川《问题》2003年第1辑和《科学与中国人》2003年第1期
    《图象社会与文学未来》彭亚非《文艺理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3年1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312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