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昂晴:关于大学语文的几点思考
【时间:2008/12/8 】 【来源:《铜陵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 】 【作者: 铜陵学院 昂晴】 【已经浏览3631 次】

    摘要: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运用母语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承担着“传递民族文化薪火的责任”,目前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遭遇冷漠的现状及原因,并对大学语文的出路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现状;出路


    一、大学语文的现状

    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运用母语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承担着“传递民族文化薪火的责任”,目前国家正大力扩大汉语的世界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但国内的大学语文课程不但没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而且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谓危机四伏。首先,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严重萎缩。课时量由曾经的72课时减少到36课时,现在有的专业只开半个学期18课时,更有甚者,有的系部是想开就开,想不开就不开,随意性很强。可以说大学语文近年来一直徘徊在“多开”、“少开”,“开”与“不开”之间,沦落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课程。其次,课堂效果不理想。即使开课,学生也不重视,学生上课或伏案沉睡,或切切私语,或看英语、计算机等书籍。据抽样调查,大学生对学语文无兴趣,对语文课既不反对,也不喜欢,抱着无所谓的冷漠态度,大学语文饱尝着不被理睬的寂寞,在这个追求多元化的社会是非常可怕的,这种可怕的冷漠是大学语文不景气的严重症结。鉴于此种情况,教师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授课积极性也不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大学语文边缘化究竟为什么?是大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作品的品鉴水平已经很高,亦或是大学生的人文品质已经完美,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对他们已毫无用处?相反现实却并非如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到毕业时连一张求职表都填不好,写一份个人简历语句不通,错别字百出,辞不达义,即便是硕士毕业生语文水平也不容乐观,甚至连一张欠条都不会写,还有像马加爵那样的失去人格操守和道德品行的大学生行为事件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原因何在?

    二、大学语文倍受冷落的原因

    (一) 体制不完善,大学语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理性地分析高校教育策略,会发现它明显地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例如同样属于公共课,大学语文至今没被列为公共必修课,因此它就丧失了在高校教育中的话语权而任人宰割,以至于学校及系部领导不重视,开课很随意,因而学生的语文水平、人文素养也不容乐观。近年来要求重视大学语文教学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并没能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 功利性、实效性的价值观让大学语文难以立足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越来越崇尚实用性、功利性,“为财富而生存”成了高压力、高消费社会中人们在人生观和生存状态方面普遍性写照。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市场需求,课程设置倾向实效性,什么课程有利于学生就业就开什么课,已经有沦为岗前培训班的架势了。大学语文是通过文学经典对人进行心灵净化陶养,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但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一味肤浅地认为修养不值钱,并不能直接换取财富,功利躁动的心态使整个社会均冷淡对之。因此就出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国内母语学习门庭冷落,国外逐渐兴起的汉语热,一边是轰轰烈烈的英语全民学习热,从哑哑学语的孩子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在学习英语,英语学习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极大吹捧,在大学生的心目中英语四、六级、托福考试证书是捧取金饭碗的敲门砖。英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访问中国时非常得意地表示,英国在继续进口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的同时,可以用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大约占英国GDP的1%。[1]大学生实用性和功利性的思想观念促使外来文化向本土浸润,导致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感情和守护意识日趋淡化,甚至是丢弃。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眼睛看见的只是技术、实用,忘记了文学,忘记了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做一个有灵魂、有修养有幸福感、有心灵归属的“人”,而不是一个没
有感情、灵魂的机器。

    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为学生的谋生而提供服务,这样大学教育就等同于就业教育。如果是这样,势必导致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和品格、人际关系和谐的损害。爱因斯坦曾说:“我想的较多的还不是技术进步使人类直接面临的危险,而是务实的思想习惯所造成的对人类互相体谅的窒息。这种思想习惯会像致命的严霜一样压迫在人类的关系上。”他还强调“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则需要培养全面的自我辨别力,而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2]今天中国社会技术性知识占了社会诱导的主流,高校教育偏功利、偏实用、缺人文,这种片面的教育让学生缺少了成为真正的“人”的机会,会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 大学语文自身也存在诸多缺陷

    大学语文目前的尴尬处境除了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决策等因素影响外,作为母语教学的大学语文自身的魅力展现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真正的大学语文课堂应该很有品位,就像一块磁石,学生在教室里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神清气爽的快感,这样文学对人性宗教式的浸润就产生了。但是目前大学语文却把这种优势丢了,变主动为被动了。造成大学语文课堂失去应有魅力的原因,首先,担任大学语文授课任务的老师教学理念陈旧,仍然沿袭中学语文的字词句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方法死板单一,老师满堂灌,学生主观能动性受挫,这种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把大学语文推入了“高四语文”的困境。其次,教材是课程的核心,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时代气息不足,而大学生时代感很强,接受新鲜事物速度较快,对旧事物有排斥心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可,更何谈课堂效果。另外,教材的综合性不强,覆盖面不够,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预期心理。

    三、大学语文的出路

    大学语文要求生存,图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 要使这种失去文化根本的教育缺陷转向,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根本上重视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决策力度,发挥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并运用有效的行政手段,采取具体的可行性措施。在高校的课程改革规划中,明文规定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其它专业都必须开设大学语文,并核定具体的课时,并把职业汉语能力作为核心技能考核。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开发了“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汉语水平高低即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标准。随着这项措施的逐渐完善和普及,母语学习将会有效回归,学生也会将部分精力转移到大学语文的学习上。

    朱绍禹先生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3]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本民族语言教育,注重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如美国、法国、俄罗斯。语言文字存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强势语言必然会对弱势语言构成很大威胁,目前西语霸权形势逼人,我们要重视本民族语言教育,不能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大学语文教育,这是加强汉语实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中国人,如果真爱我们的民族,就会真爱我们民族的语言,国家的教育机制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个病症,为大学语文教学指明方向,加强语文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切切实实地继承发展民族文化传统,不丢掉自己的根、独特的魅力和个性,让民族精神扎根于大学生的心灵。

    (二) 大学语文老师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目的、目标,突出其审美性、人文性特征。1978年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倡导在全国各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并提出该课程的基本目的。第一,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第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第三,提升精神文明。第四,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影响世界。并把培养具有综合的语文能力,广阔的知识视野,崇高的思想品德,高雅的文化素养,严密的思维能力,正确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意志的一代新人作为新时期《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4]两位教育家立足于工具性突出人文性提出课程目的目标,最终归结到对国家民族和每个个体的终极关怀。

    突出人文性、审美性并不意味着忽视工具性,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在教学中并不缺失,目前大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字词句篇章结构的教学,这种程式化教学忽视了作品整体神韵的把握和人文品格的灌注,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大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构成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是其它课程无法取代的。语文老师应该用自己纯净的心灵去感受作品,把作品中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传达给学生,以情激情,让语文课堂展现出巨大的魅力,使之成为学生心灵的真正的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性力量普遍缺失的环境下,社会充溢着追名逐利的思想、行动,它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寻求精神甘泉就有许多人走宗教的道路,但我们应该更相信人性的自身力量,相信人依靠理性和美好感情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自信,那就是人文精神。坚持和弘扬人文精神是凝聚民族信心的主要力量,而对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是人文精神的基础部分。大学语文课程的审美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和文学美感的感受能力和把握能力,让学生与古往今来的优秀心灵对话,进而发现和洞见人性的丰富性,也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滋润起来,人文修养的培养就是这样,就是一种在人格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不是清晰的理性的指点迷津,也不是思想理论上的说教,这正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反权威、反说教的心理。受过文学审美陶冶的大学生,品格卓越,视野开阔,思考深广,最终会成为所学专业的佼佼者。语文不仅仅只是工具,所以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工具化,重视大学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突出大学语文自身的个性魅力,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冷漠”态度。

    (三) 提高授课教师的素质标准,呼唤学者、大家参与大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纵贯古今,横跨东西,囊括语言、文学、文化,涵盖政治、哲学、历史、教育、经济、科技,教师没有深厚广博的知识、阅历的积淀是很难驾驭的。大学语文是公共课,教学对象存在专业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习惯、兴趣爱好呈现明显不同的倾向,教师需要根据这种差异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没有开阔的眼界也是不行的。而且时代不断地变化,学生对大学语文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以来形成的由新分配的年轻教师任教的格局严重阻碍了大学语文的发展。大学语文要发展就必须提高授课教师的素质,这种举措是扭转母语教学的“鸡肋”地位和尴尬处境的重要因素。华东师大谭帆教授指出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专业化,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学者化。[5]所谓教师学者化是指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应该是文学类有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建国前后的大学国文(即大学语文)都是由名师宿儒教授,最近北师大也做过实验,由知名教授讲授大学语文,反响不错。教授知识深厚,具有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们视野开阔,经验丰富,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理念,针对学生专业特点,确立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能与学生实际所学专业适当联系。学者们用宽厚的人格魅力和广博的学识驾驭着鲜活的文学必然能激发起学生对大学语文的热情。

    (四) 扎根传统与现代的土壤中,大力加强教材改革。现有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滞后,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编者选材开阔性不够。针对此种弊病建议教材编选在立足传统经典基础上,将“80”后及网络文学这些具有当下意义的文学作品引入教材,虽然它们不是主流文学却也是一种文学现象,是年轻一代价值观的体现,这种作品不是经典,但和大家经典收在一起可以让学生甄别好坏,老师也可以顺势引导,达到人格美的培养。教材编写只有将一个民族的过去和现在融会起来,民族才会有根,且能放眼未来持续发展。另外,学生一般会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作品感兴趣,教材编写最好具有开放性特点,如果有一本以正统文学为核心,同时又能兼顾其他专业名人(杨振宁、陈寅恪、齐白石)的为人治学的文章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既培养了语文素养又学会了为人治学的方法态度。这些名人大家的作品,也许能成为他们人生的航标灯,引领着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认可性。大学语文学习缺失除了需要宏观上的教育政策调控,微观上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策略的调整,还需要学校文化氛围的滋养诱导,让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养成对语文学习的认可性,这也有利于大学语文的稳固和发展。当然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懂得教育的校长和广大教师,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资深教授长期地共同努力营造,这样才能养成风气。“五四”时期的北大等名校的学风和蔡元培、胡适等人的倡导和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的浸润相关。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落实到实处,让民族文化成为一种必需,大学语文学习变成一种自觉。

    语文是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一个民族要安身立命,母语是根本。所以,当前高等教育过度强化专业技能学习,淡化人文教育,对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会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国家加大对外汉语教学力度,扩大汉语的世界影响,派遣本科以上学生去国外教授汉语的同时,也要在国内加大语文教学的力度,否则真有忘本失根、舍本逐末的危险。只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精神和财富有了体验、沟通、把握,由此而生热爱的人,才是有根的人,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所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绝非只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启正.文化复兴是民族振兴的基础[N].中国证券报,2006-03-03.
    [2]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76.
    [3] 朱绍禹.从语文科目标看语文科性质[J].语文学习,1997,(4).
    [4] 李爱华.大学语文——母语教育的守望者[J].科学时报,2007-01-30.
    [5] 周应萍.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9).

    作者简介:昂晴(1970-),女,安徽合肥人,铜陵学院基础教育系讲师。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7705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