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陈军: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时间:2008/11/17 】 【来源: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6月 】 【作者: 青海大学 陈军】 【已经浏览3423 次】

    摘要: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充实语文教学内容,让大学语文教学向开放式发展,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艺术,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大学语文;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育目标是多元的结构体系,包括语文智育目标、语文德育目标、语文美育目标等,其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特有的目标。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自我封闭,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发展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克服现有弊端,探索新的、适合课程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偏重人文内容,轻技能培养

    大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是最具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感的文学形式,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都是文化、美学、道德、情感等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理想主义作品。即便是诗歌以外的散文、小说等作品也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较高层次的文学修养上。这在拓展学生视野、汲取有益人生的养料、提高综合素养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忽视了大学语文课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的目标,语文素质不但包括文学素养,还包括语言文学知识和相应的表达能力。近几年,大学语文教学对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个别教师认为这些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并不适用,实际情况是现在的大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并不高,表现在语音不规范,用词不规范,语法不过关,写作能力差等方面[1],有的学生甚至连简单的会议记录、申请书等应用文都不知道怎样写,因此,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不但要注重文学性、人文性、美学情感的渗透,也要注重知识性、工具性的培养训练。

    2、教学活动脱离社会生活

    书本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两只翅膀,脱离了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语文教学不可能腾飞。但是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的精力大多放在课本内容上,缺少社会生活的滋养和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延伸到生活中去的语文教学,没有基础,缺少活力。这种模式使学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纯净人”,生活实践和社会阅历少之又少;大学生活更象一个封闭的“象牙塔”,虽然也有社会实践活动,但体会生活的领域并不广泛。语文是一们社会科学,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抛开社会生活谈语文教学,等于“闭门造车”,离开了社会生活,语文教学是无源之水,将语文教学封闭在课堂教学的范围内,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3、教学模式呆板,方法单一

    大学语文教学目前依旧延续陈旧、封闭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缺乏开拓意识和应变能力,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挫伤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吸纳接受能力被强化,主观性、能动性逐渐弱化;教学过程克守固定模式,按照大纲的要求订出框架,教师和学生们都在这个框架约束下,不敢逾越雷池,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传授型方式授课,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教材的研究上,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意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被动行为,心理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的释放,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

    二、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思路

    1、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强化语文能力培养

    (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是学习语文乃至一切课程的基础,针对目前大学生并没有掌握和熟练运用该知识的现状,教学时应增添其相关内容,由于这些知识在中学已经学过,不必专门占用课时讲授,而是在正常授课遇到此类问题时要充分重视并有针对性的讲解。具体做法:一要提问,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复习曾经学过的知识;二要讲解,在短时间内完整、准确解释概念;三要举例,用实例强化和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

    (2)运用模拟教学法,强化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语文知识学得很好,但实际运用能力差,这是长期以来忽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造成的,脱离实际的语文教学必将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了模拟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作法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社会工作中的某一角色,去体验感受这一角色所必须承担的社会工作任务。比如,他可以假设是某一单位的文职人员,就要熟练的掌握有关通知、启事、会议记录、广告、海报等语文应用文体知识,并能快速准确地写出来;为了使写出来的文章在字、词、句、标点、结构等方面过关,又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给学生增加了压力,压力会强化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只重分数不重能力,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无法适应日后的工作,严重的危机感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将眼前学习同未来出路连在一起。

    (3)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训练。应用文是为解决问题,有的放矢而写作,没有那一种文体象应用文这样具有全民性、普及性、实用性、规范性,因此学习和运用应用文是大学生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具备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对大学生非常重要。教学中,遇到每一文种都力争讲清其写法、要求和注意问题,选出一些范文进行分析比较,指出长处和毛病所在,并说明怎样改正[2]。

    (4)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针对教学中忽视学生“说”的能力现状,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课堂上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朗读时人的各种器官相互作用,能用眼睛、嘴巴、耳朵、大脑、心灵体会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特别是碰到文笔优美、意境深邃、描绘精彩的文章,更要强化朗读的作用,这样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字、词、句的组织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即兴发言的机会。教师备课时提前设计一些让学生即兴回答的问题,授课时,有针对性的提问,着重训练学生即兴发言的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辩论会、演讲比赛,训练学生语言临场发挥能力。

    2、大学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针对大学语文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现状,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发展环境下,大学语文课也要探究一条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1)注重校园文化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具有广泛性、吸引性、感召性强的特点,努力建设能体现先进文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格调高雅、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在良好氛围中,促进大学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3]。具体做法如下:组织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把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比如可以举办诗歌朗诵会(通过比赛让学生感受语文课程所蕴涵的丰富的美学思想,完善情感意志,提升精神品格。还可举办对话会、辩论会。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社会名流针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学生平等对话,各抒己见,在对话和辩论中开拓学生视野,汲取有益的养料,使学生学会关注社会人生,自觉地将语文课程的学习同社会生活连在一起。

    (2)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语文教学急需打开课堂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处理好课堂语文与生活语文的关系。为此,可以利用寒暑假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体会社会生活,使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了解群众、学习群众,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确立献身社会、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写出不同内容的文章,开学后抽出专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各抒己见,使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的熏陶下提高语文素质,完善人格品质。

    3、探索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1)融入艺术化手段指导教学。吕淑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大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作,本身就是艺术品,应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来完成。语文教学艺术包括语言艺术、影视艺术、表演艺术等多种手段,是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统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但它并非各种艺术元素的拼盘,而是多种元素化合的结晶。例如:朗读时可以配音,有表情地朗读,体会作品本身蕴涵的美学思想,参与作品潜在意向的实现,将自己的情感以及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更好地解读作品,产生高一层的审美需要;对于小说、戏剧类的文学作品,可以将作品改编为戏剧化的台词,指导学生分担角色,用表演的形式完成,这样会促使学生完全进入作品中,敞开自己的生命状态,把握作品的主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欣赏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放射性,可以调动人的感知、情感、想象,使精神处于愉悦的审美享受中,更能深刻的体会作品的内涵。

    (2)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人是情感动物,健康的情感可促进人的学习行为、学习质量、创新欲望,合理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是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内在要求。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为以下内容:首先是把握学生的情感因素,要改变过去把重点放在对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上,以教学为中心,忽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做法[4]。其次,注重教师自身情感对教学的影响,教学是一种互动行为,教师积极的情感会给学生带来健康、明朗的学习氛围,反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激发内心的冲动,达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另外,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生动可感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情感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在作品所蕴籍的人文性的启发、滋养下引领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影响学生精神生活的选择,倡导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3)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要改变大学语文教学目前现状,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培养创新意识,更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由“填鸭式”向“启发式”转变,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引导启发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对于学生有疑惑的问题,教师也不能直接讲解或给出答案,而是加以引导、点拨、提示,直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虽然这种做法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但会逐渐尝到甜头,真正体会到“发现的喜悦”、“创造的喜悦”[2]。另外,考试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手段,大学语文传统的考试模式多以闭卷笔试形式为主,由于语文课的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渗透性的特点,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唯一的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回答对与错,所以要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提高课堂提问分值、口语表达分值和主观题分值的比重;突出能力、写作水平等各种考核形式。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大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1)提高教师教学技能G经常开设教学方法讲座,互相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提高;聘请校内外在教学上成绩突出,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观摩教学,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品德素养。由于语文教学本身所具备的人文性,要求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本身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注重用理想、信念、情感、意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品格。一代宗师鲁迅先生在引导学生反封建的同时,自己就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战士;朱自清不但是教育家,也是文学家,他们自身所具备的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但使教学深入学生内心,也对学生追求理想、思考人生创造了条件。

    (3)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使创新教育成为重要目标,大学语文教师要改变因循守旧的教育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

    总之,大学语文要改变当前效果差不够实用的现状,就要遵循语文教学人文性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大学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廖嫦娥.大学语文在文化素质中的重要作用[J].大众传媒,2002,(1):83-84.
    [2]陈惠钦.应用文写作大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8.
    [3]王卫东,张培国.引导教育结合增强高校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149.
    [4]王叔华,张展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59.

    (责任编辑:鱼小强)

    作者简介:陈军(1968-),女,吉林浑江人,青海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讲师。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5385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