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书评

范朝康:徐编《大学语文》(组编本)注释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8/11/7 】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5月 】 【作者: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范朝康】 【已经浏览4809 次】

    摘 要: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在注释方面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当注不注,二是注释错误,三是注释不当,四是注释里有错别字及注音错误现象。

    关键词:徐编《大学语文》;注释


    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下称徐编《大学语文》)是受国家教委高教司的委托,为全国全日制高等院校编写的各科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对象是普通高校中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的各类专业学生,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该教材选文短小精美,题材广泛,体式丰富,且多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这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想道德的熏陶、审美情趣的陶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现在通行的几种《大学语文》教材中,徐编《大学语文》的影响是很大的。据我们了解,有相当多的院校采用了徐编《大学语文》作为教材。

    自“大学语文”被国家教委高教司明确定为公共必修课以来,我们在历史系也开设了这门课程,使用的教材就是徐编《大学语文》。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注意到该教材在注释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求教于编者及专家同行。

    一、当注不注

    徐编《大学语文》面向的是全日制高校各类各系科大学生,其选文的注释也应该是针对这一程度的疑难词语。但我们发现,一些选文没有注释的词语,有的与现在通行的词义迥异,有的则已不常使用。学生对这些词语很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会,即使借助了工具书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是应当注释而没有注释。

    例如:

    孩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孩,这里通“咳”,指小儿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的大意是:生下来六个月刚懂得笑的时候,慈爱的父亲就背离我而去。如:《老子》“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妓女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妓女,指以歌舞为业的女子。妓,这里同“伎”、“技”。不同于现代汉语里“以卖淫为业的女人”。如:《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刘)错为太子时,爱康鼓吹妓女宋闰,使医张尊招之,不得。”

    力征  司马迁《垓下之围》:“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力,武力。力征,指武力征伐,亦作“力政”。如:《汉书·五行志中》:“天子弱,诸侯力政。”

    失路  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失路,这里比喻人不得志。如:扬雄《解嘲》“当途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伏流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伏,隐藏。伏流,即地下河流。

    二、注释错误

    有一些词语的注释存在较明显的错误,于上下文意扞格不通,使学生很难理解。

    例如:

    敝赋  《左传·子产相郑伯如晋》:“以敝邑褊小,……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

    徐编《大学语文》注释“敝赋”为“敝邑(指鲁国)的财富。”误。问题出在括号里的“指鲁国”。这句话是郑大夫子产回答晋大夫士文伯说的,这里的两个“敝”都应该指郑国。

    比  庄子《秋水》(节选):“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徐编《大学语文》注释“比”为“并列”,误。这里“比”通“庇”,是寄托、依附的意思。“自以比行于天地”就是自己认为寄托身形于天地,即从天地那里具有了形体。

    济  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徐编《大学语文》注释“济”为“渡口”,误。济,在这里应解释为“渡”,用作动词。与前一句“路逶迤而修迥兮”形容“路途曲折漫长”相对照,“川既漾而济深”是指“河水深广难渡”。

    澌亡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徐编《大学语文》注释“澌亡”为“河水解冻”,误。澌,竭尽。澌亡,同“澌灭”,即消失干净,尽亡。

    三、注释不当

    有一些词语的注释不够精当,于上下文意似乎可通,然实则不正确,误导了学生,曲解了文意。

    例如:

    颜色  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徐编《大学语文》注释“颜色”为“脸色”,不够确切。这里“颜”,指的是眉目之间;“色”才是眉目之间呈现出来的颜气,即脸色。“颜色”和下面的“形容”都是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词组,与现代汉语里作为双音节词的意义是不同的。

    废事  《左传·子产相郑伯如晋》:“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

    徐编《大学语文》注释“废事”为“废弃礼仪”,不当。事,这里应指诸侯的政事。无废事,是说不会因停留的日子过多而影响诸侯的政事。

    既望  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徐编《大学语文》注释为“既望: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亦不够确切。望,是月相的一种,指月光满盈之时。望日这天,月亮从东方升上来时,太阳刚从西方落下去。望日于阴历小月是十五日,大月是十六日。七月是大月,七月的望日就应该是十六日。所以,七月既望指的是七月十七日。

    吾上有三兄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徐编《大学语文》解释为“说自己的两个兄长韩会、韩介和老成的一个兄长韩百川(韩介长子)都不幸早逝。吾:此处用作复数,我们。”不妥。十二郎(韩老成)是韩愈的侄子,把韩愈的两个兄长和十二郎的兄长并称“三兄”,于情理不合。吾:这里应是单数,即韩愈自指。三兄:韩愈除韩会、韩介两兄外,还有一位死时尚幼,未及命名。一说,这里的“三”字可能是传写之误。

    四、注释里有错别字及注音错误现象

    可能是由于校对不精或印刷的问题,注释里还存在把两条注文弄反,以及错别字和注音错误的情况。

    第43页注释[39]和第44页注释[43]  这两条注释的被注文都是“人处一”,然考其上下文意,前一“人”指的是人类,后一“人”指的是个体的“人”。这两条注释刚好弄反,这可能是校对不精造成的。

    第44页注释[47]  注“三王”为“夏启、商汤、周文王。”这里“夏启”的“启”应为“禹”。“启”是“禹”的儿子,但一般所说的“三王”是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指“夏禹、商汤和周代的文王武王”。

    第44页注释[46]  注“颛顼”的“顼”声调为去声,不妥。“顼”,《现代汉语词典》规范读为阴平。

    第126页注释[34]  注“卑庳”的“庳”为bēi,不妥。“庳”,《现代汉语词典》规范读为bì。

    第172页注释[59]  注“窆”的声调为阴平,误,应读为上声。

    第172页注释[65]  注“尚飨”的“飨”声调为阴平,误,应读为上声。

    作者简介:范朝康(1967-),男,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师。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118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