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杨虹:从应用出发迎接挑战——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构想
【时间:2008/10/24 】 【来源:昆明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 】 【作者: 杨虹】 【已经浏览3858 次】

    摘要  在社会经济模式发生变化,导致对人才的使用和需求也发生变化的今天,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语文应用能力实际需求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要改变现状,应对现实,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特点出发,结合大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把实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作为教学内容主体,力求学以致用,以此改善和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方面的素质,迎接挑战,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改变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观念。在这种社会学家称为“转型期”的时代,一切领域都面临“调整自身适应转型”的挑战。作为经济发展后盾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需要进行诸多的变革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构成就是其中之一。需要怎样的构成才能充分体现其“基础之基础”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呢?这里谈一谈粗浅的构想。

    “语文”,无论大学阶段的也好,初高中阶段的也罢,它的概念内涵始终定位于这样一个基点: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曰“语文”(叶圣陶语)。它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载体。

    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是在学生原有的语文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语文的知识层次,培养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从具体的教学任务来看,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进行教学。这个教学目的和任务是由现代大学教育的特点决定的。二次大战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的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前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这样论述过:“服务于社会仅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但是却是最重要的功能。”一般来讲,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它直接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接轨,因而社会的需求就是对教学的要求。如果说过去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依据社会的需求以传播中华文化传统,“灌输固有的道德”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那么当社会经济模式发生变化,导致社会对人才的使用和需求发生变化的今天,我们就不得不改变自身去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事实上,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就是来自社会对高层次人才语文应用能力实际需求的挑战。具体说来,就是现在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所构成的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与实际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和差距。

    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和载体,语文材料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最集中、最大量地体现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它们成为认识生活,理解人生,继承和传播民族优秀传统和道德的好材料。加之中国历史上“文以载道”的深厚传统,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文教学价值取向。故而自从一九七八年高校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后,众多前辈和有识之士选定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入手来构成教学内容,亦无可厚非。通过一篇篇艺术性、思想性极高的文学作品,千千万万学子们的确感受到了灿烂悠远的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魅力,陶冶了性情,提高了精神境界,学到了不少人生、社会的各种知识,掌握了一些深入理解思考间题的途径和表达方法。然而,在语文学科的工具和媒介性质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具体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毕竟非常有限。例如,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内容——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更多地停留在“文学写作”的层面上,而忽略了大量,广泛、频繁、直接推动社会运转的最重要的办事工具——实用写作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而这一点又正是今天的社会现实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对大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挑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的越来越社会化、国际化,社会交往中相互间的忠实、信用的承诺将是更多地以书面文字形式来表达;日益系统化的社会管理和运行也依赖于以书面表达的形式被确定;加之社会的法制化程度提高,公共关系活动的需求,以传真方式大量的进行信息传递等等,都使得人们更加离不开实用写作的知识和能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具有单一专业知识的“专才”,而是具有多层知识结构,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生长点就蕴含在他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之中。所谓“灰领阶层”的出现,就是指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又能参与经营管理的人们。现代经营管理工作,处处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实用表达能力。而目前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在这方面又是最薄弱的环节。在笔者曾经参加的云南省“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研究”课题组所进行的实地跟踪调查中,这已成为大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强烈要求——尽快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语文实用表达能力。

    我们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苦于写不出一个像样的工作总结而使自已的成绩和工作情况反映不出来。甚至由于不懂怎样写专业论文,写不好论文,尽管实际工作能力很强,很优秀,在职称评定中却因此被判定为技术水平低下,而失去了晋升的机会。这看似不合理,实际却是公平的。否则社会怎样去评价所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呢?更有甚者,许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开会发言都不敢,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为缺乏口头表达的能力,既怕方言阻碍交流,又怕说不清楚问题……面对这样的高校毕业生,在当今最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进入管理层参与管理的时候,却令领导和人事部门实在无法让其充当“栋梁之才”,很多人因此失去了机会。缺乏大量的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进入管理层,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许多如今在工作岗位上的毕业生,不无深情地说:他们非常希望能再回到学校去学习,但不是学习原来的专业知识,而是学习非文学性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实用表达能力。

    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我们把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体依然定位于原来的范畴,而忽略联接现实的、理性的、实在的物质世界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既远离了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又谈何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合理的智能结构,进而形成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能力呢?

    当然,要明确地、全面地把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置于基础性和工具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需要一个不断认识和变革的过程的.大学语文课程在其重新开设的十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对传统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需求间的差距和矛盾的认识,已发生了变化,并由此推动着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内容构成方面的突破。大学语文课教授的不再只局限于怡情冶性的文学内容,而是注意到与各专业特点结合,根据社会对人才实际需要的某些方面来设定教学内容。例如云南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二十四所大专院校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大学语文”这一总称之下,所开设的语文课程内容已达二十多种。这些课程的内容中有一部分就是根据各种专业特点,结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写作内容。当然,这样的局部变化还远远不足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也并非说明我们已从宏观上、整体上明确地认识到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构成的“转型”。

    不过,就是这局部的、微观上的教学变化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对人才的新需求,却可以成为促使我们从宏观上考虑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构成的现实客观依据。无论我们过去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看法、界定如何,无论语文教学内容的传统价值取向如何,现实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经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构成提出了变革的要求,我们无法回避这种要求,唯有面对现实从应用出发迎接挑战,让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构成切实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方可能谈及这一学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于经济建设”。对此,笔者依据实地跟踪调查及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的构想:

    以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为基点,以实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为内容,构成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

1 实用书面表达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

    从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对象是非中文专业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将来的社会位置并非文学工作者,即便是中文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也不可能,所以实用写作才是对他们最有用的工具,也才是社会最需要的能力。有人谈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也会面临类似美国六十年代经历的“写作危机”,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实用书面表达能力低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也就是实用写作能力低下的危机。从调查中反映出,很多大学毕业生不仅一般的简报、通知、总结不会写,连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应用写作类文章也不能完成。例如工科学生写不出工艺报告、工艺审查意见书;医学院的毕业生所作的病历记录与病人所述不一致,以致造成错误诊断等。至于专业论文、学术论文就更谈不上。而这些实用性的书面写作又是各行各业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直接、具体地反映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地方。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首先要具备与各类学科专业结合的实用性写作内容。通过与之相联系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写作练习,使各类学科专业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本专业相应的实用写作技巧,具备起码的本专业实用书面表达能力。这一内容从整个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链环来看,恰是初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构成的缺项和薄弱环节,只有通过大学阶段在这个环节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结构才完整。

    实用书面表达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构成,还要考虑到本身结构的合理性。这就是不仅仅有与各学科专业相结合的部分,同时还应该和需要包括日常工作、生活、交往中必需和常用的实用写作内容。例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合同,经济活动分析,市场调查和预测,可行性研究报告,常用法律文书,常用公共关系文书,以及常用公文,一般应用文等方面的写作知识和能力是现实对人才语文能力结构的要求,且各类专业人员都应该具备和掌握,也是一旦他们能进入管理层,从事管理工作的一种基础。

2 口头表达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

    从一种智能结构的完整性和语文学科的特性来看,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构成仅有书面表达方面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口头表达的知识和能力与书面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增加和扩大,人们的交际能力,各种信息的传播与获得都离不开口头表达。而我们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现状实在令人忧虑。许多人连基本的礼貌称呼都不懂,不用说即兴的发言,讨论问题。在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以及需要的时候,甚至不能使用较为标准的母语——普通话与人交流,因而影响了工作和事业,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更为突出的明显。尽管口头表达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从书面表达的学习中获益不少,但后者却不能代替前者。口头表达——说话,包括日常的交往谈话、辩论、演讲、报告等等丰富的内容,又是由诸多的生理、心理、社会、知识修养等因素构成的。大学阶段的这一语文教学内容无论在知识、技能、修养方面的学习和训练都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系统化学习和训练。以此考虑教学内容的构成可以从标准母语的表达能力训练学习入手。根据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最新大纲的规定,普通话的达标内容是一个系统化的口头表达能力、知识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构成。它包括从字音字调的规范标准,词汇语法的正确使用,停顿断句与语义的传达,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能力各方面的要求。这些测试内容和标准涉及了语文知识最基本的方面,诸如拼音知识,识字量,词法、句法知识,修辞、逻辑知识,以及进一步的以语文为基础的知识面,个人修养,审美趣味,道德情操等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这个系统化的学习和训练,就能较好地达到口头表达能力的学习培养目标。

    围绕标准母语达标的学习训练不仅是从语文学科的特性和智能结构的完整性考虑的问题,而且是国家近期已明确提出的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由国务院、国家教委、语委制定的政策中,已规定从九五年起将普通话作为全国窗口行业的工作、交际职业用语,从业人员必须达到要求的水平持证上岗。如今许多大专院校都已在外语、文秘、旅游、外贸、商业、财经、公关等专业的学生中开展普通话达标教学。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更具有义不容辞地将其纳入自身的责任。口头表达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不仅是必需而且是迫切的。

    行文至此,关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构成必然地面对一个重要问题——对学生情操、理想、意志的培养、铸就,其位置在哪里?以上所谈的教学内容构成并不排斥这个内容。况且,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包括的,它是我国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和重点,在高校的各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都是必然的组成部分。此外,我国的高校课程设置还专门设有“人生观’、“思想品德”、“马列原理”等必修的公共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教育。而以上所谈的教学内容构成在语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并不脱离这个总目标。语文材料作为知识载体所固有的特殊性,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培养,必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实用写作,就离不开国家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定;口头表达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就更直接涉及思想意识,情操道德等等的范畴。因此,在这个内容构成中依然能以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来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

    此外,语文始终与文学有缘。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会被排斥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构成之外,只是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受到总课时量安排较少的限制,不大可能再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但作为必要的教学内容补充,完全可以安排为定期的欣赏性讲座开设,这样既可构成大学语文教学课内课外的互补,又可创造浓郁的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上就是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构想。这一构想,其核心是面对现实,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特点出发,结合大学阶段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把实用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作为教学内容主体,力求学以致用,以此改善和提高学生在语文应用能力方面的素质,使语文应用能力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合理智能结构的坚实基础.唯有这样,大学语文学科才能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的必然要求。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642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