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政策文件 > 教育部文件

陈洪:大学语文的“宏大叙事”及其它——教育部中文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洪在全国大语第十二届年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8/10/17 】 【来源:中华大学语文 2008年10月15日 】 【作者: 陈洪】 【已经浏览5435 次】

http://www.zhdxyw.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47

    大家好!我要说湖南会议文件的最大推手是全国大学语文学会的徐中玉先生和齐森华先生。这里我讲三个意思,一个是宏大叙事问题。与大学语文有关的事件的背景,这里面有的事件我参与了,有的事件是听说,但很据实,供参考。二是中文指导委员会工作中与大学语文有关的内容。三是关于大学语文的个人的支离破碎的想法。

一、关于大学语文的宏大叙事问题

    这一类问题与课程、学科、准学科发展有关。十七大的国家(也就是胡温政府)政策、战略内容中,有的与大学语文课有关。国务院“中长期发展纲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文化”部分的篇幅,笔墨之浓是前所未有,核心词是“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去年底今年初,中宣部、国家规划办课题申报审批中,就把这个话题列为第一。今年国家教育部也列为重点课题。这是前所未有的。
    
    今年国家事件多,北京奥运会、北川地震等表明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族文化建设也提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北川大灾以这样的方式、效果和战略程度显现出来,说明了民族文化的聚合力量。另外,危机方面也表明国家教育政策需要改进。
    
    这个“民族精神家园”的课题,我也中标了,提到了母语、母语教育承载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母语、母语文学、母语教育,她们承载着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这表明上下对民族文化建设中,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这是背景,这是审视大学语文的角度。
    
     另一个,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关提法和精神。
    
    十七大主导整个工作,里边提到我们教育所承担的使命,是“从人力资源型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大国”转变,要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强国”。十七大强调素质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在高层会议上提出。“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素质是着眼的重点。

    教育的创新性。
    
    去年年初,提出高教“质量工程”,即培养人才应是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对经济、人类的贡献要有原创性的东西。温总理越过教育部、科教文小组,找到五位院士征询怎么让国民教育有原创性和创新意识。核心是人才的创新性。整个民族教育、科技方向上,让原创性的东西多起来。
    
    ——对教育的创新性,是最高层特别关心的话题。大学语文要想得到重视,在于人才培养目标、授课模式的创新精神,创造性的重视。
    
    两个事情。一个是正在制定“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教育部已经定下的很多事件,08年很多没有搞,就是在等这个“纲要”,与之衔接。“全国文化素质教学工作会议”在等这个,并要求各学科作现状分析和战略设想。大学语文放到什么位置,如何表达,什么程度上能进入“中长期规划”?这些都要考虑。
    
    现在高等教育面临形势相当不错。周济部长表示,下一个五年,高教拨款定会比前边五年拨款要大。211、985高校的三期拨款已到位,较前一个五年翻了一番。中期2012年、长期2020年,国家下决心高校经费比较大幅度增加。    
    
    全国文化素质教学工作会议,已经筹备一年多。比较与大学语文相关的,是怎么能在已有文件上进一步给大学语文定性,使大学语文的环境更好些。预期会搞成一个弹性的必修课,因为搞成刚性的必修课有顾虑,学时学分都很紧张。

二、中文指导委员会近期两项工作

    一是要搞“中文教学规范化”文件。调研已经开了两次会,讨论将来规范的刚性程度。另外,规范的覆盖面搞多大?也是调研内容。整个中文学科范围内哪些事件要规范?描述到什么程度?
    
    中文最大的为汉语言文学,其次为各民族语言文学,最后为对外汉语。对外汉语面很宽,全国接近百家高校开设。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刚性程度已经把握,对大学语文也会有最基本要求的“描述性说法”。
    
    二是分析中文学科现状和发展战略,为国家规划打基础。
    
    母语专业应该怎么办?欧美日韩的调研作了参照,国内高校也有。现状有一个分析,中文学科十几年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或膨胀,主要是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型跨入大众型门槛所致。
    
    中文学科是有问题的,这是国家投入这么大来做质量工程的原因。有一些学校扩招,因为中文成本低、办学要求低。中文学科的办学条件与现状不相合,一太大;二为了办成综合性大学,法学不好搞,上中文,办学条件不具备和后续支持不够。
    
    现在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脱节。本科汉语言专业有的院校(如工业院校)可能有麻烦,不办了!究其原因,第一,上边有一套衡量的指标。博士一级授权,多少二级授权,多少硕士点。第二,跟人才市场有关。原来汉语言文学万金油,就业面宽。现在这个专业评价不高,就业有难度,学校面临压力。校方办不办一个专业的着眼点,价值尺度与就业市场冲击有关。
    
     反而,中文学科势头好的,国家有希望的,大家做得好的,反倒是大学语文!
    
    中文系两条腿,自己原本的学科是学术的大本营。但传统意义中文阵地上,在整个学科份额上只能是萎缩。回头看传统中文学科,经管法学科,都有相对的问题。但是,广义人才培养中,中文修养有相当市场,大学语文很有前景。

     ——这就是中文学科的定位和发展现状。

三、82年起我就教授大学语文,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把现在的大学语文势头保持、推进的几个方面。
    
    一是坚守。专业性、学术性、学理性这么强,全国大学语文学术研究会,在全国是少见的。坚守课程阵地,另外,坚守课程的基本性质的认识。过去如思想教育、思想启蒙批判、传统文化方方面面、自然科学……这些都曾包括进大学语文。但课程的规范主要在有别于类似的课程。问:设置这门课必要性在哪里?

    大学语文必须是大学的语文,语文本位,大学定性。要体现独特价值,体现在教学中的方方面面。
    
    二是变通。大学语文的篇目,与时代结合。如创新性、原创性,如何体现在担负素质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中。精神资源、心灵开发、激发学生能力性,各个环节体现这种精神。

    通过新的教学手段,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新的思路、探索。
    
    三是教师队伍自身素质。中文学科术业有专攻,课才讲得好,才有底蕴。教师队伍的组成:三二个为核心人物;五六个主干力量,隶属不同教研室;另加五六个研究生、博士生。独立出来的大学语文师资,会将学术的根弱化。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应是一门专业兼顾大学语文教师,使大学语文课有专业的根。实用(大学语文)+学理(专业背景)=大学语文师资。大学语文属于“高等母语教育”。或者说,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授课水平好+广义中文学科范围、传统学科方向上术业有专攻=大学语文师资。

    (根据笔记整理)

    本站链接: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学术年会南昌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702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