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赵卓:论识图时代与大学语文教学
【时间:2008/10/13 】 【来源:大语论文集 】 【作者: 北方工业大学 赵卓】 【已经浏览2787 次】

    内容提要:电子技术的发达给人们带来了空前便捷的视听享受,使人们的文化接受习惯由阅读欣赏转向视听欣赏。大学语文教学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合理地开发多媒体课件。既利用多媒体的声像优势和多功能特长,又保持语言文学自身的审美功能,使语文教学有声有色,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识图时代;多媒体;大学语文教学

    

    在我国,如果说,二十世纪前,人们把捧书阅读看作一种高尚的文化补给和儒雅的精神享受,把阅读积累、阅读发现、阅读交流看作思想提升、精神富有、学识广博的一种荣耀的标志,那么,到了现在,人们的兴致和喜好已经出现了重大的转移。那种孜孜不倦捧读经典的身影越来越少,而看卡通动画、电视图片的人越来越多。那种低吟浅唱、醉心于文字意境者越来越少,而追光逐影、钟情于画面享受者越来越多。如果说,“引人入胜”是过去的阅读欣赏所推崇的审美境界,那么,现在使用频率极高的“吸引眼球”,则是视觉欣赏的审美目标。为此,人们把现在称为“识图时代”是很有道理的。

    事实上,文化接受趋向的这种转变,是与现实特有的时代情境密切相关的。
 
    首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把人类带入了发达的电子时代,把人类生活提升到了丰富多彩、便利快捷的科技型层面。多媒体,这个曾是少数专业人士掌控的高科技产物,已经进入普及阶段,成为普通人得心应手的使用工具。这可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巨大变化。它首先给人们带来了空前便捷的视听享受。电视画面,商品包装,宣传展板,广告制作,随处可见鲜亮的图画,可闻仿真的声音。人们不必特意去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影剧院寻求音像消遣,只要打开电视、电脑、DVD机,坐在家里就可以尽情享受应有尽有的电子音像产品。丰富便捷的视听享受,发达了人们的视听感官,促使人们的识图爱好迅速膨胀起来,并由此形成了识图这一新的文化接受习惯。此外,多媒体的普及,还给人们提供了随意创作的便利条件。只要装上了相关的软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多媒体作品,满足人们的各种精神需求和创作欲望。这样一来,人们的创作冲动被调动起来,尝试制作各种电子音像作品渐成风气,这无疑推动了识图潮流的兴盛发展。

    再者,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这种快节奏促使人们动作急促,心态匆忙,只想高效率地处置每刻时光,无暇再过以前那种从容、舒缓的日子。在这种快节奏的催促下,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变成了快餐式的——无须费时,无须劳神,直接便当,简易高效。人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大段的文字,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他们更喜欢从图片的直观中获得快捷的信息,来迅速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心灵渴望。“识图”就是这种快餐文化的典型体现,它以其特有的生动、直观的效果,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满足了忙碌浮躁的社会需求心理。

    应该说,多媒体的出现,为识图的快餐式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能量支持,它对识图潮流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是不可限量的。且不说“吸引眼球”的宣传广告制作,就是在只需讲授的学术报告和课堂教学中,它也越来越显示出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超常的优势。首先,它所负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纸和笔所不能比拟的。它提供的知识给养和文化产品相当丰富,有如品种齐全的自助餐,任凭需要者随意挑选。对于讲授者,它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极大的便利,古今中外纵横驰骋,高效率、高质量地展示出知识要点和信息覆盖面。其次,它以特有的声像字画组合,提供直观的视听效果。这种多功能的感官冲击直接作用于人的兴奋神经,把接受者迅速带入特定的情境,充分领会其中的蕴涵和意味。这也是单凭粉笔加黑板所难以奏效的。总之,多媒体以其多功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同时调动人的多方面的感受能力,使人的感悟、领会、欣赏等思维活动在瞬间进入境界,走向高潮。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快节奏的发展所急需的。

    正因为这样,多媒体在各个领域迅速普及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教学阵地。它替代了手写的板书,既节省了时间,扩充了知识含量,又美化了视觉效果;它可以展示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演示物体切割、旋转、移动、组合等种种动态过程;它可以提供场景、情境、案例、行为等活生生的动态画面,把学生带入虚拟的情境之中,使他们获得生动、真切的感受和准确、深刻的认识。事实证明,多媒体参与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教学的科技化和现代化铺设了一条金光大道。

    那么,在这样一个科技发达、文化接受习惯转变的时代,在多媒体日益普及并且越来越发挥其巨大作用的历史发展大潮之中,运用多媒体来组织教学,已不是个人兴趣的选择问题,也不是赶时髦的弄潮行为,这已成为体现时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成为提升校园文化素质的本质要求和有效途径。因此,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趋势之下,在这样的教育提升需求之中,大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本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

    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不管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首先要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不能偏离既定的目标。我们知道,语言文学的载体是文字。文字可以发布信息,可以传情达意,因此它是人类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文字还可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给人们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和生动的人生感悟。大学语文讲授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就是要学生掌握文字的工具,从而领悟文字的妙用、文字创造的美和文字启示的人生真谛。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解和板书为主,这保持了从语言到语言、从文字到文字的纯洁性。如今,出现了多媒体这种高科技装备,其功能齐备的优越性对传统教学产生了极强的冲击波。不用它,大学语文教学就会因教法的陈旧、落伍而遭到排斥;用它,大学语文教学又担心被音像光电侵蚀,抹杀了语言文学的光彩,甚至篡改了教学性质,失掉了教学价值。

    的确,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语言文学的表述和描写,不同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电影、戏剧,不具备视听的直观性。它需要借助想象构筑虚拟的形象、制作虚拟的音响,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它虽然不能提供直观、直觉的物象、景色和情态,但是它可以激发想象,创造斑斓多彩的审美空间。只要想象力不成问题,它就可以带领人神游寰宇,无所不及;可以让感觉到达“不可名状”、“不可言传”的彼岸。这是其他直观艺术所无法企及的,也是语言文学无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和生存优势。换句话说,语言文学是不能用其他艺术形式置换的。用画面、音响来图示文字固然可以直观,但同时文字的丰富蕴涵也会因此而大量流失,其审美乐趣和审美价值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那么,语言文学是否就得和画面、音响绝缘,完全拒绝多媒体的多功能服务呢?其实也不然。因为,文学毕竟是形象化艺术。在这点上,语言文学与其它形象艺术具有相通之处。文学的形象表现虽然不可能与美术、音乐的形象表现对等重合,但它们毕竟还有审美感觉的近似之点和沟通之处,它们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相生相长,把艺术形象的内涵表现得更充分,更鲜明。这也就是文学作品中常常有插图,连环画中常常有文字说明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见,大学语文教学不但不应该拒绝多媒体的服务,反而要更好地利用它,把教学搞得有声有色,争取最佳效果。

    不过,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也就是要搞清楚,不使用多媒体,是否就是保持大学语文教学的纯粹性,就能保证学生能力的相应提高。不可否认,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和精当的板书归纳,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之中,去吸取精华,感受文字表达之美。过去的语文教学也都是这么做的。然而,现在时代不同了。首先,现实生活的快节奏让人浮躁。不用说让学生去仿效古人捻须吟诵已属不可能,就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凝神静气地听,神思飞越地想都很难。现实生活的诱导使他们的功利意识非常强,他们要接收大量新鲜时兴的信息,要撷取看得见、用得着的学习体验。而传统教法注重细细地品味,慢慢地熏陶,很难满足学生快节奏的、急功近利的学习要求。其次,现实生活充满了声、像的种种诱惑,使人的感官沉溺在五光十色、绚烂夺目的蛊惑之中。如果大学语文还是沿袭传统,素面朝天,不但与时代要求和现实环境格格不入,而且其简陋单调的形象效果也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使学生人在课堂而心有旁骛。况且,现在的大学语文教学多为一、二百人的大课堂,纵使教师口若悬河,笔下生花,也难以征服偌大的空间,去吸引众多的眼睛和耳朵。所以,可以功利地说,大学语文教学在现实中不能不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效率。有效率是硬道理。有效率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有不被忽视、不被拒绝的地位。

    如果转变了观念,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应该奉行两个原则。一个是确立多媒体的辅助地位,一个是发挥多媒体的多功能优势。

    多媒体有画有声,可视可听,引人注目。一幅好的画面,一曲好的配乐,会让学生眼为之一亮,心为之一动。如果多媒体课件做得很好,就会立刻吸引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之中。这比起教师语言描述的作用要快捷得多,也有力得多。但是,应该注意,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和配乐必须与文字内涵相融合,不可为吸引眼球而选用与文字无关或错位的东西。例如,古典作品配以现代画面和西洋乐,严肃作品配以粗俗搞笑的刺激性音像,结果画面喧宾夺主,甚至变味误导,把语言文学的内涵演释得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由此可知,制作课件,一定要根据文字表现的需要选择画面和音乐,使画面音乐与文字的情调一致,意境一致,把文字的表现效果烘托出来。

    还应该注意的是,选择的画面即使与文字的蕴涵相吻合时,也不要过细、过多,过于直白,使之成为文字的图解。图解文字,固然可以浅显易懂,可视性强,但它以浅白越俎代庖,封杀了文字的想象空间,埋没了文字的审美创造,最终也就取代了文字的主体地位,反客为主。显然,这样的课件将会改变语文教学的性质,其效果是不利的。因此,制作课件,要选择典型的、富有特定内涵和启示意味的图像,作为展开文字欣赏和文字理解的催化剂。比如《春江花月夜》的画面,用分开的景象去一一对应春、江、花、月、夜,肯定会支离破碎,毫无韵味。如果选择一幅水势浩瀚,明月朗照、迷离幽远的古画,来凸显诗中江、月的意象,来烘托春江花月夜那种令人神清气爽、悠然畅想的气氛,肯定会把学生一下子带入诗歌的美妙意境之中。总之,在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要以文字为主,以音像为辅。让课件的画面成为一个美丽的火花,用它去点燃想象的火炬,照亮文学形象世界里的奇光异彩和无限风光。

    再者,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以声、像、字、画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感官兴奋,带领他们进入语言文学的欣赏天地。多媒体还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使语文教学纵可贯穿古今,横可联接天下。这样一来,教学的信息量成倍增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产生了质的飞跃。学生既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又可以打开眼界,广开思路,获得方法和技能的启示和教益。还是以《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为例。在讲到乐府旧题的时候,在讲到月亮意象的时候,在讲到望月思亲的时候,多媒体可以通过链接,向文史知识延伸,向文论知识拓展。古典文学的审美方式、审美范畴、审美传统在这些链接之中得到清晰、快捷、突出的显现,这是过去粉笔加黑板所无法做到的。链接还可以把古今学者专家的评论展现出来,形成课堂上的感悟启迪和心灵对话,使学生受到更直接、更有深度的启发教育。链接还可以搞比较分析,可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一层层地深入探讨,可以把归纳概述网状地展开等等,其伸展自由,灵活变换,可以把教学搞得蕴涵丰富,搞得效果鲜明。如果说,多媒体的音像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话,那么,多媒体的链接展示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因为,链接的纵横交织体现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表现形式,其比较对照则是演绎、归纳方法的直观示范,这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不难看出,要想充分地、恰当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关键在于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设计。这要求课件的制作者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多媒体性能的熟悉,会充分调动各种功能实现教学目的。一个是要有精深周全的思路,把文章的精华和相应的知识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也确实是有益有效的重要途径。使用多媒体,学生不只是得到感官愉悦,全身心投入到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当中,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教师的课件设计中学到宝贵的欣赏方法和理解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这不正是大学语文教学所苦苦追求的吗?所以,笔者希望对多媒体教学还心存疑虑的同仁们,不妨走进多媒体,尝试多媒体,真正领会到多媒体带给教学的诸多好处。

 

    本站链接: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703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