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江亚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08/10/13 】 【来源:大语论文集 】 【作者: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江亚丽】 【已经浏览3358 次】

    内容摘要: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声并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认知活动,超越学生的“期待视野”,拓展语文学习渠道,适合大学生学习特点。能增加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审美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记忆,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欲望,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指以电、光、形、声结合而成的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设备电气化,教材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这样的特点使它的使用可以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加了学生使用的范围,扩大了教学的可能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优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文、声并茂,增加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审美性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黑板、粉笔、书本和语言(口头语言、身体语言)为主要的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其手段较单一,缺乏新颖感,课堂演示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多样性不够,难以较为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看,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为28分钟,传统教学手段无法长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兴奋点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从开课形式看,现在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几乎都是大班上课,传统的教学手段传输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有限,已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从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看,目前已经进入“图像统治文字”的时代,在“读图”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他们已习惯于在有声有色中接受信息,传统教学手段显然难以引起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趣味性或许是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不能引起对象的兴趣,选文再好也是徒劳的。”[1]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新颖,视频、音频、图片、文字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它使文字所描述的审美对象变得具体形象,使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变成视听刺激,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富感情色彩和形象化的音、形、义相统一的语言。例如讲授《春江花月夜》,课件背景音乐是若隐若现的同名古琴曲,伴随着著名的朗诵者丁建华柔美悦耳如行云流水的朗诵,画面上方展现一轮高挂苍穹的圆月、下方是广阔的春天的原野和宛转的江流,诗句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这种具有很强趣味性和审美性的表现方式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学习状态。

    大学生常视写作为畏途,作文缺乏想象力和真情实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信息引入课堂,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驰骋想象提供足够的空间。多媒体可以营造生动逼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使他们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以随时开展课堂写作小练习,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指导学生当堂修改、互评,让修改和写作过程紧密衔接,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积极参与,真正体验写作的乐趣。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审美性。大学语文的综合任务,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提高他们审美的能力[2]。美感的心理过程是从对美的形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用多媒体可以将语言文字进行美的转化,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品的认识价值和意蕴,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语文课件在美的设计方面具有数理化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文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几乎每一篇作品都有丰富的与之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源,现代技术提供了几乎完美的整合手段。大学语文所选篇目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教师善于在课件立意、文字编辑、构图方面,以美的形式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美的内容配上美的表现形式,美学美教,赏心悦目,可以让学生如行至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从而使审美主体在兴奋愉快中调动各种官能进入学习训练之中。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认知活动,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记忆,训练学生的思维

    语言的感知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语言的感知能力是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人们对语言的感知,主要靠直觉。就心理的因素而言,语言感受的产生,首先要有感知、识记、表象、想象、联想的心理投入,同时要有注意、情感、兴趣的心理参与。要具备对语感整体性有完善的综合能力,首先要多种感官参与语言感知的实践。如诗歌字词所代表的意象的整体性最基本的有音、形、义三个方面,这就要动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器官同时参与,并把各种感知结果协调为一个整体,从而把握意象的语感内涵,并进一步揣摩、体味语言文字之美,感悟、内化文本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的言语直观材料,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化为形象的感知,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可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还具有强烈的通感性,可以即时实现人的不同感觉之间的转换和交流。汉语音节元音占优势,是音乐化的语言,汉字具有表意性质,多媒体能使汉语这些特点外化、强化,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认知语言,为语言教学提供最佳服务。

    多背诵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良好的记忆力是背诵的前提。科学测试表明: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如果视听同时作用,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却可达到65%。文字音画同步展示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对学生感官形成多通道刺激,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吸收、反馈信息,从而使语言记忆增强。

    多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丰富的信息量、明显加快的讲课节奏刺激学生的思维节奏、接受速度和速记能力的提高;文字画面声音的迅速切换,刺激学生言语表达以及思维方式的转换;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冲击,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发散、收束、提炼、深化,有效地唤醒学生大脑中沉睡着的潜能。用多媒体进行生动逼真的语言情境再现,还能调动学生大脑皮层中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与思维的前提,为阅读、表达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超越学生的“期待视野”,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欲望

    “期待视野”是人类思维活动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接受美学理论发展了这个的概念,用它来阐述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存在的一种主动心理势态。主要指的是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具有一种心理上的期待视野,当读者阅读的作品与自己的审美经验及期待视野完全相一致时,作品因没有向读者提供新体验而显得索然无味,读者会失去阅读这部作品的兴趣;相反,如果这部作品大大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那么读者就会读得津津有味,因为它刷新了自己的期待视野,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丰富了自己的审美经验[3]。

    “期待视野”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已经形成了相对丰富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思维定势,他们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心理“期待”。如果教学活动与学生的需要和“期待”一致,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接受美学认为,只有“蕴含着作家独特的发现与创造出使读者有出乎意料之感”的作品,才能使读者兴趣倍增,这告诉我们,教学活动只有蕴涵着创造性、新颖性,让学生有出乎意料之感时,才能超出学生的“期待视野”,得到学生的欢迎。

    现代教育技术给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可以在有限的时空里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其动态的海量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在一起,不断冲击学生的期待视野。如讲授某一篇作品,教师备课时可以在数字图书馆扫描的几十万册图书的书海中遴选与这篇作品密切相关文化资料、文学资料、艺术资料、历史资料,充实到课件制作中,上课时引导学生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再分析,再加工,进行体验与感悟,这种研究型的教学方式符合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不断增强的特点,能够激发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探索表达自己独到的想法、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知识线性输出的模式,使教学信息在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空间中传输。多媒体课件展示内容的方式丰富多彩,超级链接、自定义动画、隐藏再现、放大、重复、慢放、强调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巧妙地安排展示时间,并通过造情设境、设置悬念等手法,艺术地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不断让学生有出乎意料之感,使他们在不断的期待和满足中获取知识和陶冶精神,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拓展语文学习渠道,适合大学生学习特点,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网络辅助教学,适合大学生学习特点,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是:课堂教学学时较少,教师不可能讲授教材中的全部内容,要布置各种参考书供学生课后自学。学生撰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是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这些就使自学方式在大学生学习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另外,课堂教学虽然还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但已不是唯一的途径,大学注重的是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的结合[4]。大语文教学观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它认为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语文教学要以社会生活人文文化的内涵及其语言形式为教学对象,以课内外的联系为教学渠道,以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为最终目标。网络辅助教学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使得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它突破了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的传统方式,可以把学生从课堂、书本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把语文学习由课本延伸到生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

    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为语文教学提供的了一个开放性的师生互动平台。利用校园BBS、在线论坛、QQ和E-mail,师生可以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师生双方可以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对语言的运用和推敲发表各自的观点:学生可以自由阐述自己的见解,对老师的观点进行批评和质疑;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答复和指导。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进行在线发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体验自我实现的乐趣。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充分体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平等地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与表现。

    大学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潮流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需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吸收,提高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保持和发展阅读文字、思考问题的文化习惯,提高人文素养。过多音频、视频的展示会干扰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取代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只有合理使用,才能实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丁帆.《新编大学语文》.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徐中玉.大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和伤痛.中国教育报,2005,9,15
    [3]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术语详解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研课题《创建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站链接: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513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