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写作 > 应用写作

耿秀梅:试论应用写作的突破
【时间:2008/7/31 】 【来源: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 】 【作者: 山东科技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耿秀梅】 【已经浏览4540 次】

    《应用写作》2002年第12期上发表了郭志林教授的《简论应用写作的学科形象》指出:“总览古今文苑,写作不外两大类:一是应用写作;一是文学写作。”这一论断,一步到位地提升了应用写作的文体定位,冲破了传统文体划分的瓶颈,开拓了应用写作的广阔领域,预示着在新世纪的呼唤里,我国的应用写作必将与时俱进,形成新的突破。不过,郭教授急于树立“应用写作的学科形象”,对其写作规律的概括和写作体系的设计,笔者认为似乎为时尚早,而目前的当务之急则是对传统文体划分的束缚切实地、尽快地予以冲破。这正如宽阔道路的建设,如果路障尚未清除,过早地铺设路面,那么不但不容易切合实际,而且容易走弯路。

    为了认清这个问题,观照一下美国在写作学上的曲折变化还是十分有益的。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全社会盛行“弃笔风”,一进人60年代便发生了“写作危机”,当时正处在“教育改革运动”和社会高速发展对应用写作需求日益提高之时,大学生不会写实验报告,不会写合同、工程论文等等,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生存需要。无论政论还是企业,在录用职员时都感到应用写作人才的缺乏,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经理竟然写不出一封条理清楚的业务信件,甚至一个便条;许多政府雇员乃至科学家,需要补习应用写作知识。到了20世纪70年代,情况便大不相同了,在美国,出现了对应用写作的高度重视和应用写作学的飞速发展。写作着重于应用,与职业结合。科技、管理、公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才能之一,就是一定的写作才能。他们每搞一项工作,或传播、或归档,都要见诸文字。在美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具体完成了某一任务,这不算结束,惟有最后写出报告或论文才算真正完成,而且要求甚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声誉,也才能取得提升的依据。美国还设置学位促进应用写作学的进一步发展。美国的应用写作专业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设立的,渐渐地,有相当多的大学为一百多个专业开设了专业写作课,至少有20所大学或研究所招收应用写作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大学的写作教师广泛地到企业管理部门和科技界当写作顾问或兼职写作教师。如纽约大学的写作教授H·J.蒂契女士,就是纽约企业管理部门和科技界著名的写作顾问,为那里的工作人员开设写作讲座,进行专题报告,指导公司人员撰写产品说明书、生产动态、科技信息等,她还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国际商业机构中心、化工公司、科研实验中心、兽医协会、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会、美浮石油公司等单位受聘,进行应用写作教学活动。美国这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泛化应用写作的行为、强化应用功能理念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到了后来,美国又造成了公文泛滥,以致于有关人员无暇顾及堆积如山的公文文件,于是,由美国总统卡特发起,搞起了公文写作改革,其趋向是简洁明了,讲求实效,提倡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摒弃“橡皮图章语言”(指陈旧的公文套语)。举例来说:美国某大企业的一位员工,开始写了19条建议,经顶头上司审阅,将它删减成了1页,交给高层决策机关,不料,这1页文件得到赏识,获1万8千美元奖金!该公司副总裁在颁奖会上指出:他们对这么简短省力的建议印象特别深刻。如果这份建议写长了,可能连看也不看了。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从“写作危机”到应用写作迅猛发展,再到公文泛滥以至公文改革,这一曲折的发展过程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在我国,既没有“弃笔风”,也没发生“写作危机”,但是,在新时代的呼唤面前,应用写作却被传统的文体划分严重地束缚着,如果这个问题不先行解决,便不会有应用写作的新突破。

    从前面引的郭教授的论断来看,在写作领域,除了文学写作以外,全为应用写作,而且将应用写作提升到了首位;自然,在古今文苑中,除文学作品以外,全为应用文章。据统计,在人们每日所接触的书面文字中,95%甚至更多的是应用文。

    但是,传统的文体划分又是怎样的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这样的划分:一类是文学文体,一类是实用文体。实用文体又细分为记叙文体、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按照这样的文体划分,应用文章不但被定为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艺文之末品”,而且,在所谓实用文体中亦被定位在“实用之末”,还因应用文体与以上3种文体分类标准不统一,相比之下,应用文体大有不伦不类之嫌而受到歧视。

    可以看出:一方面是新时代在呼唤应用写作应与时俱进,与文学写作并驾齐驱,另一方面又是传统的文体划分把应用写作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使之很难与时俱进,这不是一个极大的反差吗?

    让我们再看看事实上所发生的事情吧。据某市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介绍:某高校一位中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当校刊编辑,其写作水平可想而知。后来,他调到某市,任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写作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适应情况怎样呢?这位办公室主任说:“工作五年多才敢把文字工作任务交给他。”这是为什么呢?此乃文体“异能’,所致。想想看,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所学的几乎全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而应用文的写作几乎没有学,又加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使他缺乏在写作上触类旁通这种应变素质能力的培养,因而,当大量的机关应用文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便深感措手不及,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更有甚者,这位办公室主任还介绍说:一位中文专科毕业生在某县当秘书,因交给他的文字材料“憋”了一夜没能写出来,居然自杀了。当然,如此严重的后果不能全归咎于写作方面的弊端,但也不能不说与写作上的不适应不无关系。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说:“……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但是,在现实中,能有几个“通才”呢?道理非常简单,传统的文体划分,一方面使应用写作被限制在狭小的天地里,学生们得不到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学习;另一方面广阔的写作领域与“应用”脱钩,其能力的培养与发挥跟“应用”形成了“两股道上跑车,越跑相距越远”。在这样的框架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怎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呢?我们再看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因应用写作上的失误而导致纠纷、官司、损失等等屡见不鲜、举不胜举的实例,传统文体划分带来的危害可见一斑,还不用说现在的从业人员应用写作能力之差的诸多实情。现代写作学发展到今天,什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如果不高举“应用”这面旗帜,而仍一味地着眼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这些表现方法,尽管冠以“实用”的头衔,其“应”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之“用”的功能价值,便很难实现。如果冲破传统文体划分的束缚,将应用写作的文体定位提升到与文学写作并驾齐驱的位置上,甚至高看一眼,那么,便可将除文学写作之外的所有写作全部纳入应用写作这广阔的天地里,并以应用写作的功能理念为标准建构起纵向分层次、横向划种类的应用写作文体新体系。如此变革之后,便可以使人们从开始学习写作,到逐级提高,均与文字的“应用”相胶着,与文章的“功能”不脱离,从而与社会上的应用直接接轨,使应用写作的实际能力成为现代化人才的行为能力。事实上,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提出了“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这难道不是泛化应用写作理念的体现吗?

    新时代确实在呼唤提升应用写作的文体定位。名不正则言不顺,位不到则实难副。而应用写作的文体一旦到位,“瓶颈”将一下子被打开,应用写作学必将立即步人一个新天地。

    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育部已提出了“淡化文体”的主张和措施,199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就体现了这一点。这年的作文试题“不限制文体”(诗歌除外),并规定“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织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很显然,这一命题规定,使考生一下子打消了长期形成的“错体”顾虑,从而强化了自我实际的选择与发挥。这难道不是破除传统文体束缚的先声吗?

    当然,199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意在调动考生的想象力,使其在没有“错体”顾虑的平台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笔者认为,这与我们冲破传统文体划分,建构起除文学写作以外的应用写作新体系还相距甚远。但是,只要首先大刀阔斧地破除传统文体划分加到应用写作上的枷锁,提升应用写作的文体定位,那么,相应的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应用写作的学科形象及其体系大厦也就会相继建树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34834 位浏览者